- Scrum 教程
- Scrum - 首頁
- Scrum - 概覽
- Scrum - 框架
- Scrum - 角色
- Scrum - Scrum Master
- Scrum - 事件
- Scrum - 工件
- Scrum - 使用者故事
- Scrum - 燃盡圖
- Scrum - 估算
- Scrum - 工具
- Scrum - 優勢
- Scrum - 認證
- Scrum - 常見問題
- Scrum 有用資源
- Scrum 快速指南
- Scrum 有用資源
Scrum - 使用者故事
如您所知,使用者故事通常用於描述產品功能,並將成為 Scrum 工件的一部分 – **產品待辦事項** 和 **衝刺待辦事項**。
使用者故事
在軟體開發中,產品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終端使用者希望在最終產品中使用這些功能。在一般術語中,它們被稱為需求。軟體開發專案的成功在於準確地理解使用者需求,並將其適當地實施到最終產品中。因此,開發專案團隊需要充分了解需求或產品功能。
1999 年,Kent Beck 提出了使用者故事這一術語來描述產品功能。他描述了使用者故事是從使用者的角度敘述的,關於他或她想要什麼,而不是系統能為他做什麼。因此,視角完全從產品轉向了使用者,使用者故事成為了所有敏捷框架中需求的事實標準。
在 Scrum 專案中,產品待辦事項是使用者故事的列表。這些使用者故事會被優先順序排序,並在衝刺計劃會議中納入衝刺待辦事項。
估算也基於使用者故事,產品的大小以使用者故事點數進行估算。
使用者故事結構
使用者故事結構如下:
作為 <使用者型別>,
我想要 <執行某些任務>,
以便 <我能夠實現某些目標/收益/價值>。
讓我們來看一下如何為銀行客戶從 ATM 取款的場景構建使用者故事。
使用者故事:客戶取款
作為 客戶,
我想要 從 ATM 取款,
以便 我不用在銀行排隊等候
使用者故事驗收標準
每個使用者故事都定義了驗收標準,以便透過基於驗收標準的驗收測試來確認使用者故事實現的正確性。
以下是客戶取款使用者故事示例的驗收標準樣本。
驗收標準 1
如果賬戶信用良好
- 並且卡片有效
- 並且出鈔機有現金,
當客戶請求取款
則確保賬戶被扣款
- 並且確保現金被髮放
- 並且確保卡片被退回。
驗收標準 2
如果賬戶透支
- 並且卡片有效
當客戶請求取款
則確保顯示拒絕訊息
- 並且確保現金未被髮放
- 並且確保卡片被退回。
編寫使用者故事
產品負責人負責產品待辦事項,因此也負責使用者故事。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產品負責人才能編寫使用者故事。Scrum 團隊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編寫使用者故事,並且隨著需求的完善和新功能的新增,該活動可以在整個專案中展開。
使用者故事中的非功能性需求
也可以將非功能性需求納入使用者故事中。在給定的 ATM 示例中,ATM 需要 24x7、365 天全天候可用,這是一個非功能性需求,可以用用例來描述。
管理使用者故事
使用者故事在產品待辦事項中進行管理。使用者故事按優先順序排序。優先順序最高的使用者故事會被細化到粒度級別,而優先順序最低的使用者故事則保持較低的細節級別。對於每個衝刺,都會將優先順序最高,因此粒度更高的使用者故事納入衝刺待辦事項。如果要向產品待辦事項新增使用者故事,則首先確定其優先順序,並根據其優先順序將其放置到相應的位置。使用者故事可以隨時重新排序。如果需要,也可以刪除任何使用者故事。
使用者故事的優勢
使用者故事的主要優勢在於其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定義本身。這是因為,最終,使用者將在相關的使用者場景中使用該產品。它將終端使用者與團隊成員聯絡起來。
使用者故事的語法本身確保捕獲使用者想要實現的目標、收益或價值。
由於驗收標準本身是使用者故事的一部分,因此這對 Scrum 團隊來說將是一個額外的優勢。
可以在專案執行過程中對使用者故事進行更改。如果使用者故事的範圍變得很大,則需要將其拆分為較小的使用者故事。驗收標準中的條件也可以更改。
由於在每個衝刺結束時都會向用戶交付可工作的產品增量,因此 Scrum 團隊可以在衝刺評審會議中獲得使用者的反饋。這使得能夠持續將反饋納入產品中。
結論
Scrum 的使用者故事將使用者與 Scrum 團隊聯絡得更緊密,並防止出現最後一刻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