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
旅行途中,一位女士扔掉了她丈夫的車鑰匙,然後花了很長時間尋找,毀掉了這次旅行。這位女士患有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扔掉鑰匙的人格是非主導人格,而尋找鑰匙的人格是主導人格。因此,非主導人格有時會造成破壞。
什麼是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 (PDID)?
它的特徵是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個性狀態。每個人格都有獨特的感知、認知模式和經驗模式。其中一個人格是主導人格,負責日常運作;其他人格是非主導人格,會週期性地干擾主導人格。非主導人格不會接管個人的意識或功能。然而,這可能在罕見和短暫的情況下發生,以進行特定行為,例如對極度強烈的情緒做出反應,在自殘時,或在再次上演痛苦經歷時。
部分DID的原因是什麼?
以下是部分DID的重要原因:
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與創傷性事件密切相關,特別是兒童時期遭受的生理、性虐待和情感虐待、忽視或依戀中斷。不幸的是,兒童虐待和忽視在我們的社會中很常見,並且有跡象表明,隨著羞恥和保密的面紗開始被揭開,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
消除持續的壓力情況、受害者施虐者的死亡或嚴重疾病,或以後生活中發生的其它無關的創傷經歷也可能導致身份改變。
個人的文化背景可能會影響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的某些特徵。在社會中這些症狀普遍存在的環境中,人們可能會表現出運動、行為或認知的解離症狀,例如非癲癇性發作和抽搐、癱瘓或感覺喪失。
部分DID的診斷標準
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人格狀態和自我概念的缺失。
在履行日常職責(如養育子女和工作)時,應該有一種人格是主導的,但一種或多種非主導人格會入侵(解離性入侵)。這些入侵通常是不愉快的,可能是認知性的(入侵思想)、情感性的(入侵感覺)、行為性的(喪失自我感)、感知性的(入侵感覺或噪音)或運動性的(入侵行動)(不自主運動)。在某些情況下,非主導人格會控制個人的意識以沉溺於某些行為。但是,這並非每次都會發生。
個體不應表現出任何其他精神狀況的跡象(例如,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原發性精神病性障礙)。
任何神經系統疾病,例如複雜性部分性癲癇發作或睡眠障礙,都不應是中斷的原因。也不應由化學物質的生理作用引起(例如酒精或其他藥物濫用、藥物等)。
症狀應干擾日常功能。
部分DID的治療
部分DID治療的目標是將幾種人格整合為一個整體。然而,目前還沒有任何有用的研究來探討如何治癒這種障礙。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和抗焦慮藥用於減輕症狀,但不能完全治療這種疾病。催眠是有些人用來治癒這種疾病的另一種方法。
它與解離性身份障礙有何不同?
在部分DID中,個人在內部經歷的、歸因於非主導人格狀態的解離性入侵可能對觀察者來說並不明顯。而在解離性身份障礙中,存在可觀察到的身份改變。
患有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的個體在解離性入侵發作期間通常不會經歷失憶。此外,即使經歷短暫,也只發生在強烈的情緒狀態或自殘發作中。
在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中,非主導的替代人格狀態不會定期地對個體的意識和功能施加執行控制,以至於它們能夠在日常生活的特定方面運作。而在解離性身份障礙中,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個性狀態經常接管他們的意識和功能。
與解離性身份障礙相比,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中的非主導替代人格狀態定義較少。例如,他們可能在當下迷失方向,擁有兒童身份,或專注於重演可怕的事件。
它與人格障礙有何不同?
人格障礙,特別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其特徵是身份感和自我導向的慢性異常,以及情緒管理問題。人格障礙不涉及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人格狀態的存在;然而,一些患有嚴重人格障礙的人在壓力下或經歷強烈情緒時會經歷短暫的解離體驗。
結論
過分強調採用創傷-解離假說作為部分DID的唯一原因。此外,不同的個性狀態或解離性入侵併不總是意味著存在精神疾病。部分解離性身份障礙非常有爭議,主要是因為一些人認為,如果這樣做有利於患者避免不愉快的後果或承擔其行為的責任,那麼個體可以偽造其症狀。在流行文化中對這種障礙的描述之後,診斷率大幅增加。然而,許多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這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