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計算機基礎
- 家用計算機
- 計算機 - 概述
- 計算機 - 優點與缺點
- 計算機 - 分類
- 計算機 - 應用
- 計算機 - 歷史與發展
- 計算機 - 系統特性
- 計算機 - 起源
- 計算機 - 各代
- 計算機 - 型別
- 計算機 - 元件
- 計算機 - 中央處理器 (CPU)
- 計算機 - 輸入裝置
- 計算機 - 輸出裝置
- 計算機 - 儲存單元
- 計算機 - 算術邏輯單元 (ALU)
- 計算機 - 硬體
- 計算機 - 主機板
- 計算機 - 隨機存取記憶體 (RAM)
- 計算機 - 只讀儲存器 (ROM)
- 計算機 - 圖形處理器 (GPU)
- 計算機 - 電源供應單元 (PSU)
- 計算機 - 軟體
- 計算機 - 軟體型別
- 計算機 - NAND快閃記憶體
- 計算機 - NVMe記憶體
- 計算機 - 快閃記憶體卡
- 計算機 - 資料儲存和記憶體
- 計算機 - 資料儲存型別
- 計算機 - 硬碟驅動器 (HDD)
- 計算機 - 固態硬碟 (SSD)
- 計算機 - 光儲存
- 計算機 - 儲存卡
- 計算機 - 雲端儲存
- 計算機 - 記憶體
- 計算機 - 快取記憶體
- 計算機 - 影片隨機存取記憶體 (VRAM)
- 計算機 - 網際網路和內聯網
- 計算機 - 網際網路
- 計算機 - 外聯網
- 計算機 - 網站
- 計算機 - 文字處理器
- 計算機 - 電子表格
- 計算機 - 簡報
- 計算機 - 電子郵件工具
- 計算機 - 埠
- 計算機 - 數制
- 計算機 - 數制轉換
- 計算機 - 資料與資訊
- 計算機 - 網路
- 計算機 - 作業系統
- 計算機 - 鍵盤快捷鍵
- 計算機 - 防病毒軟體
- 計算機 - 病毒
- 計算機 - 如何購買?
- 計算機 - 可選課程
- 計算機 - 有用資源
- 計算機 - 快速指南
- 計算機 - 有用資源
- 計算機 - 討論
計算機 - 第三代
第三代計算機的時期是1965年-1971年。第三代計算機使用積體電路 (IC) 代替電晶體。單個IC包含許多電晶體、電阻和電容以及相關的電路。
積體電路是由傑克·基爾比發明的。這一發展使計算機體積更小、更可靠、更高效。這一代使用了遠端處理、分時、多道程式作業系統。這一代使用了高階語言(FORTRAN-II到IV、COBOL、PASCAL PL/1、BASIC、ALGOL-68等)。

第三代的主要特點是:
- 使用積體電路
- 比前兩代更可靠
- 體積更小
- 發熱量更低
- 速度更快
- 維護成本更低
- 成本較高
- 需要交流電
- 功耗更低
- 支援高階語言
這一代的一些計算機包括:
- IBM-360系列
- Honeywell-6000系列
- PDP(個人資料處理器)
- IBM-370/168
- TDC-316
computer_generations.ht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