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協議構成合同?


簡單來說,協議是指兩個或多個當事方之間達成的思想一致,他們達成相互理解並承諾做某事或不做某事以換取其他事物的約定。協議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存在,可以明示或默示。

術語“協議”到底描述了什麼?

術語“協議”在 1872 年印度合同法第 2(e) 條中定義,該法是印度管理合同的法律。根據本條,協議被定義為“每一個承諾和每一組承諾,構成彼此的約因”。

協議的型別

以下是協議的主要型別 -

  • 明示協議是指當事方明確表達並同意的事項,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例如,如果雙方同意以一定價格買賣汽車,並且他們都簽署了一份載明銷售條款的書面合同,這將構成明示協議。

  • 默示協議是指根據當事方的行為或交易周圍環境推斷出的協議。例如,如果有人去餐館點餐,則在餐館和顧客之間形成了一個默示協議,即餐館將提供食物,顧客將支付費用。

合同的基本要素

為了使協議在法律上具有可執行力併成為合同,它還必須滿足印度合同法下的某些要求,例如 -

  • 自由同意 - 當事方必須自願並無任何脅迫、不正當影響、欺詐、誤導或錯誤地訂立協議。

  • 合法約因 - 必須存在某種形式的約因,即為協議中做出的承諾而交換的某種有價值的東西。

  • 締約能力 - 當事方必須在法律上能夠訂立合同,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達到法定年齡、神志清醒,並且法律沒有禁止他們訂立合同。

  • 合法目的 - 協議的目的必須合法,並且不違反公共政策。

總之,在印度合同法的背景下,協議是指兩個或多個當事方之間交換有價值的東西而做出的承諾或承諾集,並且為了具有可執行力併成為合同,必須滿足某些法律要求。

滿足某些法律要求的協議可以被視為合同。這些法律要求包括 -

  • 相互同意 - 參與協議的所有各方必須清楚地瞭解所提供的以及預期作為回報的事項。這意味著當事方之間必須達成一致。

  • 約因 - 每一方都必須給予某種有價值的東西,以換取另一方做出的承諾。這可以是金錢、貨物、服務或任何其他有價值的東西。

  • 合法性 - 合同不得違反任何法律或公共政策。例如,要求一方從事非法活動的合同在法律上不具有約束力。

  • 能力 - 參與協議的所有各方都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法律能力。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達到法定年齡,不受脅迫或不正當影響,並且沒有精神障礙。

結論

如果協議滿足這些法律要求,則可以將其視為合同。合同可以是書面或口頭的,但通常建議簽訂書面合同,以確保條款得到所有各方的明確定義和同意。合同的一些常見示例包括僱傭協議、租賃協議、購買協議和服務合同。

常見問題解答 (FAQs)

Q1. 協議和合同有什麼區別?

答:協議是一個通用術語,指的是兩個或多個當事方之間達成的任何理解或安排。另一方面,合同是一種特定型別的協議,在法律上具有約束力,並在法庭上具有可執行力。

Q2. 協議在沒有成為合同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具有法律約束力?

答:是的,即使協議不是正式合同,它也可能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為了具有法律約束力,協議必須滿足某些法律要求,例如具有合法的目的和約因。

Q3. 所有合同都必須是書面的嗎?

答:並非所有合同都必須是書面的。在某些情況下,口頭協議可能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某些合同,例如房地產合同和超過一定金額的貨物銷售合同,必須是書面的才能具有可執行力。

Q4. 如果一方違反合同會發生什麼?

答:如果一方違反合同,另一方可能獲得損害賠償或其他救濟,例如強制履行,這要求違約方履行其合同義務。

Q5. 合同可以被撤銷嗎?

答:是的,如果發現合同是非法的或違反公共政策,或者一方缺乏訂立合同的能力,則可以撤銷合同。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一方被脅迫或誤導簽訂協議,合同也可能可以撤銷。

Q6. 合同簽訂後可以修改嗎?

答:是的,合同簽訂後可以修改,但雙方必須同意修改,並且修改必須有新的約因支援。

Q7. 執行合同的法定時效是什麼?

答:執行合同的法定時效因司法管轄區和合同類型而異。在印度,1963 年時效法規定了提起訴訟以執行合同的時間限制,具體時間範圍從 1 年到 3 年不等,具體取決於合同的性質。

更新時間: 2023 年 4 月 14 日

286 次檢視

開啟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