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孟加拉饑荒
簡介
1770年孟加拉饑荒是1769年至1773年間發生的一系列可怕事件之一。地彎稅權的暴漲被認為是這場導致近千萬人喪生的饑荒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場災難性事件也波及了阿薩姆邦、孟加拉國、賈坎德邦和奧里薩邦。
這場饑荒造成的損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某些環境因素,如干旱和季風失敗,也導致了這場可怕的災難。這場災難發生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統治時期。
1770年孟加拉饑荒
沒有什麼比糟糕的歷史重演更糟糕的了。不幸的是,這就是發生的事情,給孟加拉帶來了1770年饑荒的沉重打擊。
孟加拉歷1770年相當於公元1176年,因此通常被稱為Chhiattor-er Monnontor(查塔爾·蒙南托爾)。
導致這一毀滅性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1768年水稻歉收、前幾年降雨不足導致歉收、農民因壓迫和土壤條件不佳而遷往其他地方,以及最糟糕的是天花疫情。
它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饑荒之一,據估計,這場浩劫導致約1000萬人死亡。這個數字遠大於1630年古吉拉特邦饑荒或孟加拉另一場饑荒——1943年孟加拉饑荒的死亡人數。
1770年孟加拉饑荒:概述
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給孟加拉和印度的歷史留下了傷疤。它主要影響了印度恆河平原的下游地區,包括當時屬於孟加拉的比哈爾邦。這場饑荒消滅了這些地區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人數近千萬。饑荒發生後引發了其他疫情,影響了阿薩姆邦、奧里薩邦、賈坎德邦和孟加拉國。
整個地區都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之下。導致這場災難的自然原因有很多,如歉收、缺雨和天花疫情。除了這些原因外,英國東印度公司荒謬的稅收政策也導致農民遷移到其他邦,從而導致糧食生產不足,最終引發饑荒。
1770年孟加拉饑荒:原因

圖片1:1770年孟加拉饑荒的主要原因
導致這場饑荒的政治和環境原因有很多,如下所示:
稅收政策——莫臥兒王朝的政策很簡單,農民應向皇帝上繳總現金收成的10%到15%。所有貢賦都進入莫臥兒王朝的國庫。因此,即使農民面臨部分歉收,在向統治者繳稅後,他們仍然會剩下一些庫存。
阿拉哈巴德條約——1765年,情況發生了轉變,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沙阿·阿拉姆二世簽署了阿拉哈巴德條約,東印度公司現在負責收稅。貢賦,也稱為地彎稅權,現在提高到50%。這種暴漲無疑給農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作物短缺——預見到即將到來的自然災害的農民儲存了他們的農產品,但新的稅收政策禁止他們這樣做。英國人甚至強迫農民種植罌粟和靛藍等經濟作物,以滿足他們進口這些作物的需求。這顯然導致糧食短缺,普通民眾缺乏食物。1768年出現輕微的作物短缺,但當時情況並未被認為令人擔憂。
環境原因——1769年出現了嚴重的季風失敗,換句話說,就是典型的缺雨,導致了令人沮喪的乾旱局面。歉收達到了頂峰,因飢餓而死的人開始出現。新的地彎稅權使情況比以前糟糕得多。
疫情和其他疾病——由於當時缺乏適當的醫療設施,1768年夏季爆發了天花疫情。
1770年孟加拉饑荒:結果
這場饑荒導致了毀滅性和可怕的後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如下所示:
當降雨量充足,情況正在好轉時,受災地區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某些地區人口減少,而有些村莊則大幅增長。這種人口分佈不均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農田變成了叢林,土匪等歹徒的威脅顯著增加。
即使公司看到了利潤的增長,他們也面臨著財務困境。這使得他們操縱議會於1773年通過了茶葉法案。
結論
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發生在孟加拉和比哈爾邦的部分地區,但損失是由整個印度承擔的。除了英國因稅收政策造成的壓迫外,還有其他環境原因導致了這場饑荒。1770年夏季,由於飢餓而死的人已經開始出現,季風也隨之而來。令人驚訝的是,季風並沒有改變現狀,反而使情況惡化。許多未知的和廣泛傳播的疾病隨著季風而來,死亡人數上升。這場饑荒的結果是可怕的,因為某些村莊的人口急劇增加,而有些地方則幾乎成為死地。
常見問題
Q1.印度其他重大饑荒是什麼?
答:發生在印度的另外兩場重大饑荒是1630年古吉拉特邦饑荒和1943年孟加拉饑荒。然而,這兩場饑荒的死亡人數與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Q2.英國東印度公司做了什麼來控制局勢?
答:該公司對這種情況毫無同情心,對此事視而不見。他們太忙於照料他們的進口業務,而進口業務的利潤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