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範·貝多芬(1770 – 1827)德國作曲家
簡介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7日出生在德國科隆大主教區波恩,他通常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1827年3月26日,他在維也納去世。在那個時期的音樂中,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雖然他的作品深深植根於約瑟夫·海頓和莫扎特的古典傳統,但也受到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影響。
生平與職業
在貝多芬的家庭中,他是第一個活到成年的孩子。他的父母是約翰和瑪麗亞·瑪格達萊娜·範·貝多芬。 他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弗蘭德斯省的梅赫倫。當貝多芬的祖父加入科隆大主教選帝侯的唱詩班時,他將家人搬到了波恩,最終成為樂隊指揮。
1773年貝多芬的祖父去世,他的父親沉迷於酗酒,導致家庭經濟狀況持續下降。 作為家庭的頂樑柱,貝多芬不得不在11歲輟學開始工作。
描述-路德維希·範·貝多芬的素描畫
到1783年,他被聘為波恩歌劇院的通奏低音演奏員。到1787年,他取得了足夠的進步,被自1784年以來擔任大主教選帝侯的馬克西米利安·弗朗西斯送到維也納跟隨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學習,莫扎特是古典時期最著名和最多產的作曲家之一。傳說,莫扎特在看到貝多芬的演奏後,由於對這位作曲家即興演奏技巧的讚賞,驚呼道:“這個年輕人將在世界上創造巨大的聲譽”。
貝多芬的接受是即時的且毫無爭議的。最終,他成為有史以來最熱情的贊助人,因為皇帝的弟弟魯道夫大公在16歲時選擇他教授鋼琴。
音樂與失聰
1793年,貝多芬的鋼琴變奏曲出版,隨後是1795年的正式作品1,這是一套獻給利希諾夫斯基親王的三個鋼琴三重奏。
到1795年,貝多芬作為作曲家和協奏曲獨奏家舉辦了公開演出。在3月可能首次演奏了他的降B大調第二協奏曲後,他還在12月海頓舉辦的一場大型音樂會上,可能首次演奏了他的C大調第一協奏曲。
到1796年,他已經開始出現耳鳴和聽力下降。當他大約44或45歲時,完全失去了聽力。然而,這並沒有阻止他創作新的作品,因為他憑藉30多年的音樂生涯,對不同聲音的融合有著深刻的理解。
1802年,貝多芬創作了他的第14號鋼琴奏鳴曲(名為“月光”)。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他的第三交響曲,由於其英雄般的基調,被稱為“英雄”交響曲。這為交響樂樹立了新的標準。
1800年4月2日,在維也納的皇家和帝國宮廷劇院(堡劇院),作曲家貝多芬首次為自己的利益舉辦了公開演出,憑藉他的第一交響曲的首演,展示了他的音樂才華。
最著名的音樂片段之一是1808年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開場主題。貝多芬唯一的歌劇《費德里奧》在他的“中期”經歷了多次草稿和修改,他還創作了鍵盤作品,如《瓦爾斯坦》和《熱情》奏鳴曲。
此外,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即1824年的“合唱”,也是他經久不衰的作品之一。這是首次在如此大規模的交響樂中使用合唱聲部。
遺產
貝多芬對音樂家和藝術家的發展做出的貢獻,是他最持久的遺產之一。他就像舊約先知一樣,將畢生獻給了自己的職業,與冷漠的公眾和嚴厲的批評者作鬥爭,並透過他的音樂打動了許多人的心。因此,他被認為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
貝多芬的失聰是他浪漫英雄人物形象的另一個方面。他就像一個聖經人物,他獲得了巨大的天賦——如此深刻的洞察力,以至於上帝觸動了他的耳朵——但也像保羅一樣,在肉體上受到折磨,以控制浮誇和權力慾望。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紀念碑
描述-德國波恩明斯特廣場上的貝多芬紀念碑
逝世
貝多芬晚年因疾病和聽力惡化,創作力下降,但他仍然創作了一些開創性的作品,例如1825年極具創新性的“晚期絃樂四重奏”。在長期患病後,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去世,疾病曾被認為與酒精、肝炎、肝硬化和肺炎有關。
結論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於1770年出生在波恩這個小鎮。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之間,貝多芬對西方音樂產生了最重大的影響。他創作了一些歷史上最優秀的音樂作品,甚至超過了當時最偉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即使在45歲時完全失聰後,貝多芬也從未停止創作傑作。
常見問題
Q1. 貝多芬在哪裡以及何時遇見莫扎特?
A1. 貝多芬於1787年在維也納遇見莫扎特。他是被大主教馬克西米利安·弗朗西斯送到那裡的。
Q2. 列舉一些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
A2. 貝多芬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其中一些包括:月光奏鳴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合唱交響曲、晚期絃樂四重奏等等。
Q3. 貝多芬創作的音樂主要受誰的影響?
A3. 貝多芬的音樂最初受到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和約瑟夫·海頓等歐洲作曲家的影響,但這位傳奇的德國音樂家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