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社會
介紹
作為一個極權國家,納粹德國努力將其統治強加於社會的各個方面。德國人在四個方面感受到了這一點:
警察國家
經濟
社會政策
迫害

警察國家
希特勒利用三種方法來控制德國人民。它們如下:
安全部隊(黨衛軍)——該組織負責控制民眾並處理納粹可能面臨的任何威脅。它運營著集中營,將國家敵人轉移到那裡,並管理蓋世太保(秘密警察),後者監視普通德國人。
控制司法系統——所有法官都必須宣誓效忠元首,所有律師都必須加入納粹律師協會。對指控罪行的審判更難以辯護,死刑的判決頻率也比以前高得多。
過濾和宣傳——由戈培爾領導的宣傳部負責說服德國人民支援納粹獨裁統治。這是透過控制新聞、廣播、藝術、集會和體育賽事來實現的。
警察政權非常善於壓制反對派,以至於幾乎沒有人反抗納粹。儘管宗教領袖、社會民主黨 (SPD) 的秘密成員、共產主義者和年輕人確實對希特勒及其政府進行了一些抵抗,但很難確定到底有多少。
經濟
當希特勒於1933年1月當選德國總理時,該國的經濟一片混亂。希特勒和納粹宣傳利用了人們對未來的恐懼。在魏瑪共和國的最後幾個月,有600萬失業人口,約佔全國勞動人口的33%。現在納粹德國的每個人都必須工作,希特勒不斷強調該國顯著的經濟成功。
這一“經濟奇蹟”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到1939年,失業率幾乎完全消失了。
這真的是這樣嗎?還是納粹宣傳機器加班加點地讓德國人民和歐洲其他國家相信,儘管經濟低迷,但德國取得了其他歐洲國家沒有取得的成就?
由於幾項新舉措,失業人數減少了。在整個納粹時代仍然失業的婦女沒有計入統計資料,因為婦女不再被列入統計資料。一個相當簡單的選擇擺在失業者面前:要麼從事政府分配的任何工作,要麼冒著被貼上“懶惰”的標籤並被送往拘留營的風險。猶太人在1935年失去了公民身份,因此即使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希特勒執政初期失去了工作,他們也被排除在失業統計資料之外。
透過重新武裝、國民服務和邊緣化猶太人等群體,希特勒幾乎實現了充分就業。然而,工人階級德國人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多大改善,僱員必須參加納粹黨的計劃,例如“歡樂的力量”,以換取打折的假期。
儘管納粹尋求自給自足的經濟,但經濟主要集中在為即將到來的衝突做準備。因此,工人們被期望長時間工作,獲得很少的報酬,同時保持對納粹當局的忠誠。
社會政策
婦女和年輕人尤其受到納粹社會政策的影響:
婦女必須過一種以“三K”為中心的生活方式:Kinder, Küche, und Kirche(孩子、廚房和教堂)。為了確保帝國的生存,她們有責任生育和撫養孩子。她們因生育多個孩子而獲得貸款和獎勵,並被鼓勵辭去工作。
納粹的宣傳特別針對年輕人,因為他們被視為未來。所有年輕人都必須加入納粹青年組織——希特勒青年團(針對男性)和德國少女團(針對女性)——並且學校課程被修改以宣傳納粹意識形態。
納粹還試圖壓制或減少基督教的影響力。他們建立了認信教會,這是一個官方的國家機構,將新教教義與納粹意識形態融合在一起。
此外,儘管納粹與教皇達成了協議,希特勒承諾如果天主教會不參與政治,他就會讓其獨處,但納粹試圖滲透其中並限制了禮拜。
迫害
納粹意識形態的基礎是,有些種族不如其他種族,北歐雅利安人是優於所有其他種族的高等種族。納粹還認為,雅利安種族中的任何缺陷,例如殘疾人,都應該被消除以保持種族純潔。因此,納粹的政治對手和一些組織都在納粹德國受到迫害。絕育、“安樂死”、集中營拘留以及喪失公民權利都是這種迫害的一部分。
最常受到攻擊的少數民族是德國猶太人。他們逐漸被剝奪了在德國的公民身份和權利。一旦戰爭在1939年爆發,種族暴力在型別和頻率上都發生了變化。戰爭的混亂為納粹提供了策劃並幾乎成功地消滅歐洲猶太人的機會。除了600萬人之外,大約還有100萬其他反對納粹政權的人死於集中營。
結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對於德國人民來說,這段時期以災難性的結局告終。儘管初期取得了勝利,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2年之後帶來了配給、轟炸襲擊和勞動力短缺。從1943年開始,隨著戰爭局勢開始逆轉,這些挑戰變得更加緊迫。特別是盟軍的轟炸行動對平民造成了可怕的影響,導致數十萬人死亡、受傷和流離失所。
在戰爭期間,反納粹情緒日益高漲,最終在1944年導致軍官對希特勒的暗殺企圖失敗。在1945年蘇聯從東部入侵,英國、美國和法國從西部入侵之後,德國最終無條件投降並遭到佔領。
常見問題
問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公民是如何生活的?
答:納粹強迫被征服國家的民眾和戰俘在德國勞動。許多人死於惡劣的居住條件、殘酷和飢餓。最終,德國歡迎超過500萬平民僱員和超過200萬戰俘在重要部門和土地上工作。
問2. 希特勒對德國的三個目標是什麼?
答:阿道夫·希特勒上臺的目的是在由德國“主種族”控制的歐洲建立一個新的種族秩序。這個目標指導了納粹外交政策,其目標是:規避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將具有民族認同的德國領土併入帝國;在東歐奪取一個巨大的新帝國;締結聯盟;並在戰爭期間說服其他國家參與“最終解決方案”。
問3. 描述婦女在納粹文化中的地位。
答:婦女在納粹文化中的角色主要是父權制的或男性主導的。希特勒讚揚婦女,稱她們是德國的“最重要公民”,但這隻適用於擁有純血統雅利安後代的雅利安婦女。除了履行經營家庭和成為優秀配偶的傳統職責外,她們被鼓勵追求的唯一目標是母性。
問4. 希特勒建立集中營的方法是什麼?
答:希特勒主要使用兩種方法建造集中營。他首先透過制定授權法案為殘酷行為奠定“合法”基礎。為了將猶太人非人化並使其滅絕合法化,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宣傳機器。達豪是第一個集中營。最初,該營地關押的是反對希特勒的政治天主教徒、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後來,它變成了一個猶太人集中營。
問答 5. 納粹德國迫害哪些被視為國家敵人的群體?
答: 猶太人、吉普賽人、社會民主黨人、其他反對派政治家、納粹反對者、耶和華見證人、同性戀者、慣犯、“反社會分子”(例如乞丐、流浪漢和小販)和精神病人,都屬於納粹政權因被視為第三帝國的敵人而受到迫害的群體。任何被納粹認定為威脅的人都有可能面臨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