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意識形態與世界觀
導言
納粹意識形態完全支援種族等級制度,並拒絕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這使得猶太人處於最底層,北歐日耳曼雅利安人處於頂層。其他所有膚色的人則介於兩者之間。
斯賓塞將“適者生存”的思想貢獻給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他以此來解釋生物進化。這些假設有助於我們瞭解複雜物種是如何從簡單物種進化而來的。希特勒利用達爾文和斯賓塞的理論來適應他自己的世界觀。希特勒希望透過人為干預來確保消滅其他種族,但達爾文和斯賓塞從未討論過這一點。他認為這些種族不適合生存,應該被消滅,為最純正的北歐日耳曼雅利安人騰出空間。
Lebensraum(生存空間)的地理政治理念也與希特勒的意識形態有關。他主張擴張到新的地區,以擴充套件北歐日耳曼雅利安種族。
建立種族國家

納粹迅速採取行動,執行他們建立專屬德國民族飛地的計劃。他們透過暴力消滅帝國境內所有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來實現這一目標。唯一被視為“理想”的種族是健康、純正的北歐雅利安人。在安樂死計劃下,許多“不受歡迎”的德國人被處死。根據這種做法,即使是精神或身體殘疾的人也被殺害。
猶太人、俄羅斯人和波蘭人遭到廣泛迫害。在德國佔領波蘭和部分俄羅斯之後,被綁架的公民被迫充當奴隸勞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死於飢餓和過度勞累。
對猶太人的刻板印象
基督教長期以來對猶太人懷有敵意。他們被認為是篡位者和殺害基督的人。直到中世紀,猶太人被禁止擁有土地。他們生存的唯一方法是透過貿易和放債。迫害猶太人經常涉及週期性的協調暴力和驅逐出境。
納粹希望徹底消滅猶太人。1933年至1938年間,猶太人透過各種形式的恐嚇和孤立被迫逃離該國。下一階段(1939-1945年)的目標是將他們集中在特定地點,然後在毒氣室中將他們殺害。
種族烏托邦
德國佔領波蘭後,波蘭被瓜分,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被德國佔領。波蘭人被迫放棄他們的家園和財產。來自被佔領歐洲的德裔德國人將被帶到這裡居住。
另一個地區,總督府,接收了波蘭人。為了保持波蘭人在智力和精神上的服從,波蘭知識分子被殺害。總督府還有一些最大的猶太人隔離區和毒氣室。因此,它也成為了猶太人的萬人坑。

納粹德國的青少年
希特勒認為,透過在年輕人心中灌輸納粹意識形態,可以建立一個強大的納粹社會。
為了傳播納粹意識形態,所有學校都被“清洗”和“淨化”。
被認為“政治上不可靠”的教師或猶太人被解僱。
德裔和猶太裔兒童被分開,而“不受歡迎的兒童”,例如猶太人、殘疾人和吉普賽人,則被逐出學校。他們最終在20世紀40年代被送進毒氣室。
為了在長時間的意識形態教育中成功地對“好德國人”學生進行洗腦,學校課本被改寫。
為了支援納粹的種族主義意識形態,種族科學被納入課程。
孩子們被灌輸仇恨猶太人和熱愛希特勒的思想。
拳擊被推崇為一項運動,以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心理韌性。
訓練德國青年以民族社會主義精神的任務被委託給青年組織。青年團只招收十歲兒童。所有男性在14歲時都必須加入納粹青年運動希特勒青年團。在經過長時間而嚴格的納粹哲學訓練後,他們通常在18歲時必須加入勞動服務。之後,他們必須參軍並加入納粹組織。
納粹德國的母親崇拜
男性學習如何變得強悍、具有侵略性和男子氣概。女性被教導要生育純血統的雅利安兒童,並將他們培養成優秀的母親。
女性必須保持種族的純潔,因此必須與“不受歡迎的人”保持距離。
生育非雅利安種族孩子的婦女受到懲罰。然而,生育具有種族吸引力的後代的婦女則會受到獎勵。
除了獲得優待外,她們還在劇院、商店和交通工具上獲得折扣。
榮譽十字勳章被用作鼓勵婦女生育更多孩子的獎勵。生育四個孩子的獲得銅十字勳章,生育六個孩子的獲得銀十字勳章,生育八個或更多孩子的獲得金十字勳章。
違反既定行為準則的“雅利安”婦女會在眾人面前受到嚴厲懲罰。
使用宣傳藝術
納粹獨裁政權有效地利用了語言和媒體。
他們創造了許多虛假詞語來形容“殺害”或“謀殺”。
術語“特殊待遇”、“最終解決方案”(針對猶太人)、“安樂死”(針對殘疾人)、“甄別”和“消毒”被用來描述大規模屠殺。
納粹意識形態透過影像、電影、廣播、海報、朗朗上口的口號和其他媒體傳播。
透過各種努力,那些反抗納粹和猶太人的人被描繪成刻板印象。
許多人開始從納粹的角度看待世界。很大一部分人口憎恨猶太人。
納粹主義被認為能夠帶來財富和改善整體福祉。
然而,許多其他人組織了暴力反納粹抵抗,冒著他們自己的生命和警察的風險。然而,德國人民大多是旁觀者。他們太害怕發聲、反對或抗議。
結論:對大屠殺的理解
在政府後期,納粹罪行的資訊開始從德國洩露出來。但直到戰爭結束後,世界才完全理解對猶太人和其他“不受歡迎的人”犯下的暴行。許多猶太人保留了日記和筆記本,記錄他們的回憶並建立檔案。他們中的許多人將他們的回憶錄埋在地下,希望有一天世界能夠了解他們的苦難。
當納粹領導人意識到他們正在打一場失敗的戰爭時,他們給了他們的官員汽油,以便他們可以焚燒任何可能被用來反對他們的證據。
常見問題
問1. 納粹意識形態的核心是什麼?
答:希特勒關於德國種族優越性和共產主義危險的觀點影響了納粹主義的意識形態。它反對自由主義、民主、法治和人權,而支援強調個人服從國家以及必須服從權威人物的必要性。
問2. 納粹哲學是什麼?
答:納粹文化理想在其他背景下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德國價值觀的最終體現是家庭、種族和民族。他們反對唯物主義、世界主義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而支援“德國”的特徵,如紀律、忠誠和自我犧牲。
問3.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政治制度有何影響?
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爆發了社會主義革命。1918-1919年的德國革命導致了左傾的魏瑪共和國的建立,它統治到20世紀30年代初阿道夫·希特勒的納粹黨掌權。
問4. 納粹黨是如何運作的?
答:希特勒將納粹組織成一個殘酷的組織,準備鎮壓任何反對者,並願意利用暴力和投票箱來奪取權力。“褐衫黨”,通常被稱為“衝鋒隊員”或“突擊隊”,是納粹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暴力中斷對手(特別是共產主義者)的會議。
問題 5. 希特勒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案: 法國戰敗,英國成為歐洲唯一反對德國的力量後,希特勒將注意力轉向了他的最終目標——向東擴張德國,獲得能夠確保日耳曼民族生存的“生存空間”(Lebensr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