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電網教程
- 智慧電網 - 首頁
- 智慧電網介紹
- 什麼是電網?
- 電網演變
- 什麼是智慧電網?
- 智慧電網 - 功能
- 智慧電網 - 特性
- 智慧電網 - 優勢
- 智慧電網 - 組成部分
- 智慧電網 - 挑戰
- 智慧電網技術
- 智慧能源資源
- 電力系統自動化
- 智慧變電站
- 變電站自動化
- 智慧電網 - 配電自動化
- 能源管理系統
- 智慧電網 - FACTS(柔性交流輸電系統)
- 高壓直流輸電
- 廣域監測
- 智慧電網中的SCADA(監控資料採集與控制系統)
- 智慧電網 - 配電管理系統 (DMS)
- 智慧電網 - 運營管理系統 (OMS)
- 電壓/無功功率控制
- 智慧電網 - FMSR(快速故障選線與恢復)
- 智慧電網 - HEDT(高效率電力傳輸技術)
- 相移變壓器
- 智慧電網 -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 高階計量基礎設施
- 智慧電錶 - 介紹
- 智慧電錶 - AMI(高階計量基礎設施)
- 智慧電錶 - AMIS(高階計量基礎設施系統)
- 通訊架構
- 驅動因素和優勢
- 相量測量單元
- 智慧電子裝置
- 電力質量管理
- 智慧電網中的電力質量
- 電力質量問題
- 電力質量監測技術
- 電力質量調節器
- 電磁相容性 (EMC)
- 電力質量稽核
- 智慧電網通訊
- 智慧電網通訊
- 通訊網路
- 通訊技術
- 電力線寬頻通訊 (BPL)
- 網際網路協議
- 智慧電網中的Web服務
- 雲計算
- 多Agent系統技術
- 基於IP的協議
- 網路安全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
智慧電網只不過是配備了雙向通訊技術的電網。將通訊與電網整合起來的主要目標是提高能源系統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續性。
智慧電網具有明確定義的通訊架構,確保從發電到使用者場所的端到端通訊。它還允許智慧電網的不同元件無縫地交換資訊。
本章將解釋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基礎知識、組成部分和優勢。
什麼是智慧電網通訊架構?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是一個元件系統,它提供了一種在不同電網元件(如發電廠、變電站、輸電和配電系統以及使用者裝置)之間交換資訊的方法。
這種通訊架構對於即時監控、遠端控制和最佳化從發電到配電的執行至關重要。因此,智慧電網通訊架構在提高電網彈性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成本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該系統還使公用事業公司和消費者能夠更好地管理分散式能源資源和發電。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構建模組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主要構建模組如下:

廣域網 (WAN)
廣域網 (WAN) 是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核心骨幹。它的實施是為了在非常大的地理區域內提供通訊,並在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之間提供主要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通訊。
WAN 在大多數發電站、輸電控制中心和輸電變電站之間提供通訊。WAN 可以是公用事業公司擁有的網路,也可以是公共服務提供商的網路。
鄰域網 (NAN)
鄰域網 (NAN) 是廣域網 (WAN) 和家庭區域網 (HAN) 之間的通訊鏈路。與 WAN 相比,它覆蓋的地理區域相對較小。NAN 提供了在 WAN 和 HAN 之間交換資料的功能。
NAN 執行各種關鍵功能,例如收集 HAN 中智慧電錶的資料並將其傳輸到公用事業公司的控制中心。它還有助於管理分散式能源發電。
家庭區域網 (HAN)
這是住宅建築內的區域網。該網路在使用者裝置(如智慧家電、家庭顯示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本地太陽能資源、儲存裝置和智慧電錶)之間提供通訊。HAN 還提供終端使用者智慧電錶和 NAN 之間的通訊橋樑。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這一元件使消費者能夠即時監控其能源消耗,並允許智慧家電相互通訊並最佳化能源利用。
這些是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三個基本構建模組。
智慧電網通訊技術
智慧電網通訊涉及在沒有任何物理干預的情況下交換電網資料。這是透過不同的通訊技術實現的。智慧電網通訊架構中使用的最常見的通訊技術描述如下:
電力線寬頻通訊 (BPL)
電力線寬頻通訊 (BPL) 是一種在智慧電網中用於資料通訊的通訊技術。它為此目的使用現有的電力線。在 BPL 技術中,高頻無線電波被網際網路的數字訊號調製。
然後,調製後的高頻無線電波被饋送到中壓電路中的特定點,併到達使用者的家庭或企業,反之亦然。要使用 BPL 技術,必須互連所有變電站。
BPL 技術主要用於智慧電網中,用於在智慧電錶和控制中心之間建立通訊,以便進行即時監控和資料收集。
電力線通訊載波
PLCC 是另一種在智慧電網通訊架構中使用的通訊技術,它使用低頻訊號透過電力線傳輸資料。這是一種成熟的電網資料交換通訊技術。PLCC 在農村和郊區地區非常常見。在智慧電網中,它用於在智慧電錶和智慧家電之間提供通訊鏈路,並將 HAN 連線到 NAN。
固定射頻 (RF) 系統
固定射頻系統是一種使用射頻訊號工作的通訊技術,允許每個電錶使用專用網路連線到資料收集器或中繼器。資料收集器儲存範圍內的電錶讀數,然後使用可用的最佳通訊通道將記錄的資料傳輸到中央系統。
在智慧電網中,這種通訊技術主要用於無線計量,並將現場裝置和感測器連線到現場區域網路。
公共網路
這些是使用電信網路(如蜂窩網路、衛星網路等)的通訊技術。這些網路可以部署在智慧電網通訊的廣域網中。
將這些技術整合到智慧電網通訊架構中不需要私有基礎設施。這些通訊技術主要用於在中央控制中心和遠端變電站或分散式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之間提供通訊,並且在電網主要通訊故障或緊急情況下,它們還提供備用通訊通道。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優勢
將智慧電網通訊架構部署到電網中帶來了以下主要優勢:
-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透過即時通訊和自動化提高了電網的可靠性。它有助於快速故障檢測、快速隔離和在不受影響的區域重新路由電力。所有這些做法都大大減少了停機時間。
-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還提高了電網效率,並優化了發電、輸電和配電系統的執行。這進一步有助於降低能源系統的運營成本。
-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還允許消費者將可再生能源資源無縫地整合到電網中。它為公用事業公司提供有關透過這些分散式能源發電的詳細資訊。
-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為消費者提供有關能源消耗的即時資料。這有助於他們改變行為並在高峰時段減少能源消耗,並積極參與需求響應計劃。
- 透過結合先進的通訊協議和網路安全措施,智慧電網通訊架構可以保護系統和敏感資料免受網路威脅和未經授權的訪問。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挑戰
除了優勢之外,智慧電網通訊架構的實施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一些主要挑戰如下:
- 不同的製造商設計和生產用於此通訊架構的不同裝置。由於缺乏標準化,它們可能存在一些相容性問題。
-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使用易受網路威脅和隱私洩露影響的數字通訊技術。因此,需要開發強大的協議和網路安全措施。
-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需要定期開發和改進,以增強安全性、可擴充套件性和整合新技術等。
結論
智慧電網通訊架構是現代電網的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它能夠將所有先進技術整合到電網中。對於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電力系統至關重要。
該通訊架構提供了雙向通訊能力和對整個電網的遠端監控,從而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它還使消費者能夠將可再生能源資源整合到電網中,並向公用事業公司提供其能源發電資料,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電網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