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相振盪器



振盪器的一個重要特性是,施加的反饋能量應該與儲能電路處於正確的相位。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的振盪器電路在儲能電路或頻率確定電路中使用了電感 (L) 和電容 (C) 的組合。

我們觀察到,振盪器中的 LC 組合提供 180o 相移,而 CE 配置中的電晶體提供 180° 相移,從而使總相移為 360o,以便使相位差為零。

LC 電路的缺點

儘管它們有一些應用,但LC電路也有一些缺點,例如

  • 頻率不穩定
  • 波形差
  • 不能用於低頻
  • 電感器體積大且價格昂貴

我們還有另一種型別的振盪器電路,它們是用電阻代替電感製成的。這樣做可以提高頻率穩定性並獲得高質量的波形。這些振盪器還可以產生較低的頻率。此外,電路既不笨重也不昂貴。

因此,RC振盪器電路消除了LC振盪器電路的所有缺點。因此,需要使用 RC 振盪器電路。這些也稱為移相振盪器

移相振盪器的原理

我們知道,對於正弦波輸入,RC 電路的輸出電壓領先於輸入電壓。它領先的相位角由電路中使用的 RC 元件的值決定。以下電路圖顯示了 RC 網路的一個部分。

Single Section RC

電阻 R 上的輸出電壓 V1’ 比施加的輸入電壓 V1 領先某個相位角 ɸo。如果 R 減小到零,則 V1’ 將比 V1 領先 90o,即 ɸo = 90o

但是,將 R 調節到零在實踐中是不可行的,因為它會導致 R 上沒有電壓。因此,在實踐中,R 被調整到某個值,使 V1’ 比 V1 領先 60o。以下電路圖顯示了 RC 網路的三個部分。

Three Section RC

每個部分產生 60o 的相移。因此,產生了總共 180o 的相移,即電壓 V2 比電壓 V1 領先 180o

移相振盪器電路

使用移相網路產生正弦波的振盪器電路稱為移相振盪器電路。移相振盪器電路的結構細節和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結構

移相振盪器電路由一個單電晶體放大器部分和一個 RC 移相網路組成。該電路中的移相網路由三個 RC 部分組成。在諧振頻率 fo 下,每個 RC 部分的相移為 60o,因此 RC 網路產生的總相移為 180o

以下電路圖顯示了 RC 移相振盪器的佈置。

Arrangement RC

振盪頻率由下式給出

$$f_o = \frac{1}{2\pi RC \sqrt{6}}$$

其中

$$R_1 = R_2 = R_3 = R$$

$$C_1 = C_2 = C_3 = C$$

操作

電路通電後,在諧振頻率 fo 下振盪。放大器的輸出 Eo 反饋到 RC 反饋網路。該網路產生 180o 的相移,並且電壓 Ei 出現在其輸出端。該電壓施加到電晶體放大器。

施加的反饋將為

$$m = E_i/E_o$$

反饋處於正確的相位,而處於 CE 配置的電晶體放大器產生 180o 的相移。網路和電晶體產生的相移加起來形成圍繞整個環路的相移,該相移為 360o

優點

RC 移相振盪器的優點如下:

  • 它不需要變壓器或電感器。
  • 它可以用來產生非常低的頻率。
  • 該電路提供良好的頻率穩定性。

缺點

RC 移相振盪器的缺點如下:

  • 由於反饋小,因此難以啟動振盪。
  • 產生的輸出很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