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與情緒的心理學和生理學基礎


為什麼我們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精神煥發?為什麼我們要去上學或上班,刷牙、吃飯和鍛鍊?所有這些都是可選的,但許多人選擇去做。為什麼?2014年6月,當他們捕蝦的船在溫哥華島薩尼奇半島附近進水下沉時,13歲的加文救起了他溺水的祖父。即使他們穿著救生衣,加文的祖父弗恩也不是一個優秀的游泳者,他們也不太可能在離海岸300米遠的寒冷太平洋海域存活很久。

加文描述了發生的事情,他描述了他是如何爬上斜坡,揹著他的祖父,他的赤腳嚴重割傷。他認為腎上腺素幫助他忍受了割傷的不適。儘管他感受到了強烈的感情,但他能夠學習在現場操作,並在發現一輛鑰匙在點火開關的老式卡車後,爬上三公里長的斜坡去尋求幫助。加文提到他駕駛越野摩托車的經驗是一個優勢,他說:“我知道離合器意味著驅動。”據弗恩說,這個小夥子在事件中“頑強”而鎮定。像加文這樣的故事並不常見,而且出奇地奇怪。在這種情況下,加文控制情緒、識別情緒和停止恐慌的能力對他採取行動至關重要。

概述

情感是體驗到的感覺或情緒。由於情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它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看到,情感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方式。情緒和動機是情感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這兩個詞共享一個拉丁詞根,“to move”(移動)。與通常平靜、冷靜和邏輯的認知過程相比,情緒和動機包含喚醒,或我們對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分支產生的生理反應的感知。情緒和動機是“熱的”,因為它們包括喚醒;它們“激發”、“驅動”或“移動”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有強烈的情緒或動機時,我們會感知到體驗。當我們變得興奮時,交感神經系統會給我們提供能量來應對周圍環境。我們的瞳孔放大以增強視力,我們的脈搏加快,呼吸加快,我們大量出汗以冷卻身體。肝臟向血液中釋放更多的糖分,並釋放壓力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些反應會導致人類的喚醒。

情緒的生理和心理學基礎

情緒是控制我們注意力和行為的思想和身體感覺狀態。情緒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無論是過山車的樂趣導致意想不到的尖叫,在公開場合失誤後的羞愧臉紅,還是可能發生飛機事故的恐懼促使飛行員反應異常出色。情緒通常起著適應性作用。例如,我們關心孩子是因為我們愛他們,我們避免進入擁擠的高速公路是因為害怕超速駕駛員可能會傷害我們。然而,情緒有時也可能有害,例如,當令人不快的事情促使我們向一個不值得的人發洩時。

每個人都經歷過因恐懼而心跳加速的感覺。自主神經系統對我們正在經歷的情緒的反應是造成這種生理反應的原因。我們的戰鬥或逃跑反應由自主神經系統調節,該系統還管理我們無法控制的身體反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由於我們的生理反應,情緒可能在歷史上幫助人類進化和生存。

心理反應

情感反應的行為反應成分是感受的真實表現。根據個人的性格和社會習俗,行為反應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包括微笑、皺眉、大笑或嘆息。許多研究認為,許多面部表情,例如皺眉表示悲傷,是普遍存在的;然而,社會規範和個人教養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反應。

研究表明,最接近體驗者情緒的面部表情被證明會產生最大的自主生理反應。微笑、大笑和釋放不愉快的情緒都有積極的好處。情緒的生理和行為反應證明了它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狀態。情緒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和整體情緒。

動機的生理和心理學基礎

動機是一種啟動和指導行為的驅動力。一些動機,如對食物、水和性的渴望,是生物性的。但是,許多其他內部和外部因素也會影響行為,例如對他人接納和認可的需求、成功的渴望以及冒險或不冒險的決定。在每種情況下,我們都會根據動機的滿足程度採取行動。

動機可以被認為是一組行為模式,它促使我們努力控制我們的慾望並實現我們的目標,方法是將我們當前的情況與期望的結果進行對比。身體努力維持體內平衡,即其系統的正常狀態,目標、衝動和喚醒保持平衡,就像空調上的恆溫器一樣。當產生慾望或目標時,例如當我們感到飢餓並開始採取試圖平息這種驅動力或實現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是尋找食物)的方式時,恆溫器就會啟動。隨著身體向目標前進,恆溫器會不斷檢查目標最終狀態是否已實現。我們最終會吃東西,這滿足了需求或目標,並且適當的行為會停止。身體的恆溫器會持續監測體內平衡,並準備好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

動機的生理基礎

基本的生理需求包括飢餓、口渴和避免不適的願望。這些情緒從出生那一刻就存在,並且都由我們身體的內部系統控制。強調體內平衡的重要性,即我們身體用來維持內部系統平衡和穩定(如體溫調節)的機制,以及我們身體在一天中的自然傾向,這在強調生理需求的動機理論中得到了強調(如我們的晝夜節律)。

驅動性還原理論是一種植根於生理需求的動機理論,它認為動機源於減少內心衝突的願望,這是身體發出的某種出錯的訊號。我們需要採取行動才能生存。例如,我們身體在一天中會分泌激素,使我們感到飢餓,我們吃比薩餅來平息我們的飢餓感,這有助於恢復我們身體的平衡。就像我們胃痛時,我們會服用藥物來減輕疼痛一樣,我們的身體告訴我們出了問題,我們需要採取行動來糾正它。

心理基礎

認知失調理論是一個關注心理需求的假設,它認為當我們認為或相信的內容與人們的行為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時,我們會感到不安或不滿意。我們渴望改變我們的行為以感覺更好,因為我們感到不舒服。例如,如果我們認為撒謊不好,並且會讓我們成為一個糟糕的人,那麼撒謊可能會讓我們感到非常不安、焦慮和不快樂。在我們改變行為並做一些更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和想法的事情,包括說實話之前,我們會繼續感到不舒服。在我們說出真相後,我們會感到欣慰,我們的焦慮會消失。我們渴望改變我們的行為以感覺更好,因為我們感到不舒服。例如,如果我們認為撒謊不好,並且會讓我們成為一個糟糕的人,那麼撒謊可能會讓我們感到非常不安、焦慮和不快樂。在我們改變行為並做一些更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和想法的事情,包括說實話之前,我們會繼續感到不舒服。

結論

我們的想法、情緒、態度、願望和自我形象構成了我們心理需求的基礎。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取決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幸福以及實現心理和諧和平衡的能力。在討論情緒和動機行為事件時,生理和心理基礎的共存幾乎是不容忽視的。

更新於:2022年11月21日

2K+ 瀏覽量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