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 - 時間軸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中發生的主要事件(以及可能的時間段):

事件 時間段
巴比倫人收集了行星和恆星的資訊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古代印度人解釋了宇宙的演化,並解釋了太陽、月亮、地球和其他行星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解釋了物理宇宙 公元前5世紀
兩位希臘哲學家,即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創立了原子論學派 公元前5世紀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描述了一個地心宇宙 公元前4世紀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德斯解釋了行星和恆星的運動 公元前4世紀
希臘數學地理學家埃拉托色尼提出了地球是圓形的 公元前3世紀
喜帕恰斯是第一個測量分點歲差的人 公元前2世紀
基於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羅馬-埃及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托勒密描述了一個地心模型 公元2世紀
印度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阿耶波多描述了地球繞太陽的橢圓軌道及其軸線(日心說) 公元5世紀
印度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婆羅摩笈多注意到了地球的引力 公元7世紀
波斯天文學家比魯尼描述了地球的萬有引力。 公元11世紀
波蘭天文學家和博學家哥白尼從科學上解釋了日心說 公元16世紀
德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了行星運動定律 公元17世紀
義大利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 公元17世紀
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牛頓提出了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7世紀
伊曼努爾·斯веден博格首次提出星雲假說的部分內容 公元1734年
伊曼努爾·康德出版了《宇宙自然史和天體論》,並解釋了星雲假說 公元1755年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描述了黑體輻射定律,並奠定了量子物理學的基礎 公元20世紀
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 公元20世紀
普朗克提出了黑體輻射公式 公元1900年
昂內斯進行實驗並發現了超導現象 公元1911年
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泡利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量子力學原理,即“泡利不相容原理” 公元1925年
勒梅特提出了大爆炸理論 公元1927年
哈勃解釋了宇宙的膨脹性質(稱為哈勃定律) 公元1929年
奧托·哈恩發現了核裂變 公元1938年
黑洞熵 公元1972年
費曼提出量子計算 公元1980年
宇宙暴脹理論 公元1981年
頂夸克被發現 公元1995年
探測到引力波 公元2015年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