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第二部分 - 快速指南



物理學 - 緒論

緒論

  •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它描述了物質的性質和特性。

  • “物理學”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phusikḗ’,意為“自然知識”

Physics Introduction

定義

  •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和能量的性質和特性的一門自然科學分支。

  • 物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包括力學、熱力學、光學、聲學、電學、磁學等。

  • 物理學的發展也對技術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電視、計算機、手機、先進家用電器、核武器等新技術的問世。

物理學的發展

  • 在古代,物理學的發展與天文學的發展同步進行。

  • 然而,在中世紀時期,阿拉伯作家和科學家伊本·海賽姆的一項顯著工作徹底改變了物理學的概念。

  • 伊本·海賽姆撰寫了一本七卷本的著作,名為“Kitāb al-Manāẓir”,也稱為“光學之書”。

  • 在這本書中,伊本·海賽姆駁斥了古希臘的視覺概念,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

  • 伊本·海賽姆還引入了針孔攝像機的概念。

  • 在中世紀後期,物理學成為自然科學的一個獨立學科。

  • 在使物理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的過程中,歐洲科學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 這些現代歐洲科學家引入了不同的物理學概念,並發現了許多新技術。

  • 例如,哥白尼取代了古代的地心模型,提出了日心說;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牛頓發現了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等。

  • 現代物理學的時代始於馬克斯·普朗克的量子理論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發現。

Physics Scientists
  • 在現代物理學發展之後,應用物理學的時代開始了,它強調對特定用途的“研究”。

  • 粒子物理學家一直在設計和開發高能加速器、探測器和計算機程式。

  • 核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另一個分支,它研究原子核的成分和相互作用。

  • 核物理學最廣為人知的成果和應用是核能的產生和核武器技術的開發。

  • 目前,物理學家正在研究高溫超導的概念。

物理學 - 各分支學科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的主要分支及其子分支:

分支/領域 子分支/子領域
經典力學
牛頓力學
分析力學
天體力學
應用力學
聲學
分析力學
動力學(力學)
彈性(物理學)
流體力學
粘度
能量
地質力學
電磁學
靜電學
電動力學
電學
熱力學和統計力學 熱學
光學 光學
凝聚態物理學
固體物理學
高壓物理學
表面物理學
高分子物理學
原子和分子物理學
原子物理學
分子物理學
化學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
天文學
天體測量學
宇宙學
引力物理學
高能天體物理學
行星天體物理學
等離子體物理學
太陽物理學
空間物理學
恆星天體物理學
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學
核物理學
核天體物理學
粒子物理學
粒子天體物理學
應用物理學
農業物理學
生物物理學
化學物理學
通訊物理學
經濟物理學
工程物理學
地球物理學
雷射物理學
醫學物理學
物理化學
奈米技術
等離子體物理學
量子電子學
聲學

物理學 - 聲學

緒論

  • 聲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科學,研究不同型別的機械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傳播。

  • 基本上,聲學是聲音的科學,描述聲音的產生、傳播和效應;它還包括聲音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效應。

  • 同樣,聲學研究振動、聲音、超聲波、次聲波。

  • Acoustics
  • “聲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koustikos’,意思是“聽覺的,易於聽到的”。

  • 如今,聲學技術在許多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用於降低噪聲水平。

聲學家

  • 聲學領域的專家被稱為聲學家。

  • 聲學研究領域多種多樣。例如,聲音的產生、聲音的控制、聲音的傳播、聲音的接收,或聲音對人類以及動物的影響。

聲學家的型別

  • 以下是主要的聲學家型別:

  • 生物聲學家 - 該領域的專家研究特定地理區域的鳥類,以確定人為噪聲是否改變了它們的習性。

  • 生物醫學聲學家 - 該領域的專家研究和開發用於治療腎結石的醫療裝置。

Types of Acousticians
  • 水下聲學家 - 該領域的專家研究和設計用於探索海底的先進聲吶硬體。

  • 聽力學家 - 該領域的專家診斷聽力障礙。

  • 建築聲學家 - 該領域的專家設計歌劇院以管理高音(室內)。

聲學領域

  • 以下是主要的聲學領域。

  • 普通聲學 - 該聲學領域研究聲音和波。

  • 動物生物聲學 - 該聲學領域研究動物如何產生、使用和聽到聲音。

  • 建築聲學 - 該聲學領域研究建築設計,以獲得令人愉悅的音質和安全的聲級。

  • 醫學聲學 - 該聲學領域研究和應用聲學來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

  • 考古聲學 - 該聲學領域研究考古遺址和文物的聲學系統。

  • 心理聲學 - 該聲學領域研究人類如何對特定聲音做出反應。

物理學 - 生物物理學

緒論

  • 生物物理學對於生物學研究人員和物理學研究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術語,因為它架起了這兩門科學學科之間的橋樑。

  • 生物物理學(也稱為生物物理)基本上是一種研究生物系統的方法。它利用物理技術來了解生物系統。

Biophysics
  • 同樣,生物物理學整合了生物組織的所有層次,即從分子水平到有機體和種群水平。

  • 1892年,卡爾·皮爾遜首次使用了“生物物理學”這一術語。

生物物理學的研究內容

  • 生物物理學家研究生命(基本上是人類生命);從細胞器(如核糖體、線粒體、細胞核等)到生物體及其環境。

  • 隨著技術的進步,這兩個學科(即生物學和物理學)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開始探索生命不同的層次,以瞭解生物系統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

  • 生物物理學家主要研究以下型別的問題:

    • 神經系統的細胞是如何交流的?

    • 病毒是如何以及為什麼侵入細胞的?

    • 蛋白質合成的功能是什麼?

    • 植物如何利用陽光製造食物?

生物物理學的優勢

  • 在分子水平上對生命的研究有助於瞭解人體許多現象,包括各種疾病及其治療。

  • 生物物理學有助於瞭解DNA的結構和功能。

DNA Structure
  • 生物物理學的研究有助於瞭解生物化學的各個方面。

  • 生物物理學也有助於瞭解蛋白質的結構和各種功能。

生物物理學的子分支

  • 以下是生物物理學的主要子分支:

    • 生物化學

    • 物理化學

    • 奈米技術

    • 生物工程

    • 計算生物學

    • 生物力學

    • 生物資訊學

    • 醫學

    • 神經科學

    • 生理學

    • 量子生物學

    • 結構生物學

生物物理學技術

  • 以下是生物物理學中使用的一些主要技術:

    • 電子顯微鏡

    • X射線晶體學

    • 核磁共振波譜學

Technology of Biophysics
  • 原子力顯微鏡 (AFM)

  • 小角散射 (SAS) 技術

物理學 - 經濟物理學

緒論

  • 經濟物理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科學,研究金融和經濟市場的動態行為。

  • 為了解決經濟學問題,並瞭解市場的動態行為,經濟物理學家發展了應用理論。

Econophysics
  • 經濟物理學有時也被稱為金融物理學。

  • 它將統計力學應用於經濟分析。

經濟物理學問題

  • 經濟物理學問題包括:

    • 如何準確測量和解釋市場動態的重要特性?

    • 如何穩定市場?

    • 不同市場中的行為有何不同?

經濟物理學的工具

  • 經濟物理學的根本工具是:

    • 機率方法

    • 統計方法

    • 這兩種方法都借鑑於統計物理學。

  • 從物理學中借鑑的其他工具

    • 流體力學

    • 經典力學

    • 量子力學

經濟物理學模型

  • 以下是經濟物理學中使用的一些主要模型:

    • 滲流模型

    • Percolation Model
    • 市場的動力學交換模型

    • 混沌模型

    • 資訊理論

    • 隨機矩陣理論

    • 擴散理論

物理學 - 地球物理學

緒論

  • 地球物理學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專門分支,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和物理過程。

  • 地球物理學家使用一些定量方法和先進技術來分析地球的特性和過程。

Geophysics
  • 地球物理學技術用於探測礦產資源、減輕自然災害和環境保護。

  • 地球物理學是從不同學科中發展而來的一個獨立學科,例如地質學、自然地理學、天文學、氣象學和物理學。

地球物理學的要素

  • 地球物理學研究的主要要素包括:

    • 地球的形狀

    • 地球的萬有引力

    • 地球的磁場

    • 地球的內部結構

    • 地球構成

    • 地球板塊運動(板塊構造學)

    • 火山活動

    • 岩石形成

    • 水迴圈

    • 流體動力學等

地球物理學家解決的問題

  • 以下是地球物理學家研究的問題領域:

    • 公路和橋樑建設

    • 礦產資源的測繪與勘探

    • 水資源的測繪與勘探

    • 地震和火山地區的測繪

    • 地質測繪

    • Problems that Geophysicists Address
    • 考古發現

    • 大壩建設及其安全

    • 法醫勘探(尋找埋藏的屍體)

地球物理學的技術和方法

  • 以下是地球物理學的主要技術和方法:

    • 地磁學

    • 電磁法

    • 極化法

    • 地震技術

    • 探地雷達(GPR)等

地球物理學的益處

  • 以下是地球物理學的主要益處:

    • 在不破壞考古遺址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研究

    • 設計環保的城市建築

    • 尋找和合理開發自然資源

    • 幫助減輕自然災害,如滑坡、地震等

物理學 - 奈米技術

緒論

  • 奈米技術是利用和操縱原子和分子來設計新技術的科學。

  • 奈米技術是超分子技術,這意味著它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尺度上進行功能系統的工程。

  • 有趣的是,一奈米(nm)等於十億分之一米,或10⁻⁹米。

Nanotechnology
  • 奈米技術的概念和思想最初是由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在1959年提出的。

  • 理查德·費曼在他的演講“底部有足夠的空間”中,描述了透過直接操縱原子進行合成的可行性。

  • 然而,1974年,丹尼古芝紀夫首次使用了“奈米技術”一詞。

主要研究領域

  • 以下是奈米技術正在研究的主要領域:

    • 先進計算——開發超級計算機

    • 電子學——開發導體和半導體

    • 醫學——開發治療癌症(尤其是乳腺癌)的技術

    • 紡織工程——納米制造等

奈米技術的應用

  • 以下是奈米技術的主要應用:

    • 製造救命的醫療機器人

    • 讓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使用聯網計算機

    • 安裝聯網攝像頭來監視每個人的行動(這對行政服務和維護社會治安非常有幫助)。

    • 製造無法追蹤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迅速發明許多在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奇妙產品。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 同樣,分子技術具有造福人類的巨大潛力;然而,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嚴重的危險。無法追蹤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是其致命性的一個理想例子。

奈米技術的主要分支

  • 以下是奈米技術的主要分支:

    • 奈米電子學

    • 奈米力學

    • 奈米光子學

    • 奈米離子學

奈米技術的貢獻學科

  • 以下是奈米技術科學發展中融合的主要學科:

    • 表面科學

    • 有機化學

    • 分子生物學

    • 半導體物理學

    • 微細加工

    • 分子工程

奈米技術的意義

  •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工業規模上奈米技術的應用,即奈米材料的製造,可能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 尤其是在使用奈米材料的行業工作的工人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們會吸入空氣中的奈米顆粒和奈米纖維。這些奈米材料可能導致多種肺部疾病,包括纖維化等。

物理學 - 神經物理學

緒論

  • 研究神經系統(如大腦、脊髓和神經)的醫學物理學分支稱為神經物理學。

  • 神經物理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大腦的基本物理基礎,以瞭解其不同的功能。

  • 神經物理學家還研究人類的認知過程。

Neurophysics
  • “神經物理學”一詞最初來自希臘語,即“neuron”意為“神經”,而“physis”意為“自然”或“起源”。因此,神經物理學基本上關注的是對神經系統工作機制的研究。

  • 此外,神經物理學的完整性還假定整個宇宙是活的,但其方式超出了對生物體的概念。

神經物理療法

  • 神經物理療法是一種高度複雜的基於運動的治療方法。這種技術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其成功率也很高。

Neurophysics Therapy
  • 以下是可以透過神經物理療法治療的一些重要疾病:

    • 關節炎

    • 運動表現

    • 代謝紊亂

    • 康復

    • 雙相情感障礙

    • 偏頭痛

    • 慢性疼痛

    • 運動神經元疾病

    • 退行性疾病

    • 抑鬱症(臨床性;反應性)

    • 肌營養不良症

    • 藥物成癮

    • 癲癇

    • 骨關節炎

    • 帕金森病

    • 前庭疾病

    •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等。

  • 此外,神經物理學的實踐使我們能夠保持健康並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因為它提供了技術,即如何均勻地分散體內的壓力,而不讓它變得孤立。

物理學 - 心理物理學

緒論

  • 心理物理學基本上是心理學和物理學的一個跨學科分支;它研究物理刺激與感覺及其產生的知覺之間的關係。

  • 心理物理學家透過研究行為的影響來分析感知過程;此外,他們還研究系統地改變一個或多個物理維度的刺激特性。

Psychophysics
  • 心理物理學的概念最早由德國萊比錫的古斯塔夫·特奧多爾·費希納於1860年提出。

  • 費希納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即《心理物理學原理》(即《心理物理學基礎》)。

心理物理學的術語

  • 以下是心理物理學中常用的術語:

    • **訊號檢測理論**——它解釋了感覺能力和決策要素在檢測刺激中的相互作用。

    • **“理想觀察者分析”**——這是一種研究資訊如何在感知系統中處理的技術。

    • **差別閾限**——它有助於區分兩種刺激。這一點被稱為剛好能覺察的差別。

    • **絕對閾限**——一個人首次檢測到刺激強度(即刺激的存在)的點。

    • **量表**——它使用等級量表來分配相對值。

現代心理物理學家的方法

  • 現代心理物理學家研究:

    • 視覺

    • 聽覺

    • 觸覺(或感覺)

  • 基於這些,心理物理學家測量感知者從刺激中提取出的決策結果。

心理物理學的應用

  • 在當今世界,心理物理學通常被用來治療許多心理問題。

物理學 - 天體物理學

緒論

  • 天體物理學是自然科學或天文學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

  • 天體物理學被用作製作日曆和導航的基礎。

  • 天體物理學也被用作宗教的重要輸入,因為從一開始,占星家就在他們的占星工作中藉助這門科學。

Astrophysics
  • 現代天體物理學分支,即“理論天體物理學”,描述了天體的功能和行為。

  • 理論天體物理學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例如分析模型(例如,多方體來近似恆星的行為)和計算數值模擬。

天體物理學主題

  • 以下是天體物理學(現代)的主要主題:

    • 太陽系(形成和演化);

    • 恆星動力學和演化;

    • 星系形成和演化;

    • 磁流體力學;

    • 宇宙射線的起源;

    • 廣義相對論和物理宇宙學。

天體物理學的主要成就

  • 以下是天體物理學的主要發展:

    • 伽利略於1609年使用望遠鏡進行了首次天文研究。伽利略發現了太陽黑子和土星的四顆衛星。

    • 基於對第谷·布拉赫的觀測,開普勒發展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 1687年,牛頓提出了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相對論,為研究宇宙學提供了第一個一致的基礎。

    • 1926年,哈勃發現星系正在後退,它們的速度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增加。這意味著宇宙正在膨脹,並將這種膨脹追溯到過去,導致了“大爆炸”的概念。

    • 1974年,赫爾斯和泰勒發現了一個由兩個脈衝星組成的雙星系統,這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

天文學

  • 天文學是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它是一門研究天體及其功能現象的自然科學。

  • 為了解釋天體的起源、演化和現象,應用了物理學、化學、數學等不同的科學學科。

  • 研究的物件是:

    • 行星

    • 衛星或月球

    • 恆星

    • 星系

    • 彗星等。

  • 一些被研究的重要現象是:

    • 超新星爆發

    • 伽馬射線暴,以及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

Astronomy
  • 在20世紀,根據研究方法,天文學被分為:

    • **觀測天文學**——基於方法和手段,觀測天文學家觀測、收集和分析天體資料。為了分析資料,他們使用物理學的基本原理。

    • **理論天文學**——理論天文學家試圖開發計算機或分析模型來描述天體及其功能。

  • 同樣,天文學包含了諸如天體導航、天體測量學、觀測天文學等多種學科;這就是天體物理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的原因。

物理學 - 測量單位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中的主要測量單位:

質量及相關量
符號 單位
密度 ρ kg·m⁻³
體積 V m⁻³
F 牛頓(N)
扭矩 M N·m
壓力 P 帕斯卡(Pa)
動態粘度 η Pa·s
聲壓 p 帕斯卡(Pa)
動態體積 v
電和磁
符號 單位
功率 P 瓦特(W = J/s)
能量 W 焦耳(J = N·m)
磁場強度 H 安培每米(A/m)
電場 E 伏特每米(V/m)
電量 Q 庫侖(C = A·s)
電阻 R 歐姆 (Ω = V/A)
電容 C 法拉 (F = C/V)
電勢差 U 伏特 (V = W/A)
國際單位制
m 長度
千克 kg 質量
s 時間
安培 A 電流
開爾文 K 熱力學溫度
摩爾 mol 物質的量
坎德拉 cd 發光強度
弧度 rad
球面度 sr 立體角
赫茲 Hz 頻率
牛頓 N 力,重量
帕斯卡 Pa 壓強,應力
焦耳 J 能量,功,熱
瓦特 W 功率,輻射通量
庫侖 C 電荷
伏特 V 電壓,電動勢
法拉 F 電容
歐姆 Ω 電阻
特斯拉 T 磁通密度
攝氏度 0C 溫度
貝克勒爾 Bq 放射性
亨利 H 磁感應強度
Å 波長

單位換算

單位 I 其他單位的值
1 英寸 2.54 釐米
1 英尺 0.3048 米
1 英尺 30.48 釐米
1 碼 0.9144 米
1 英里 1609.34 米
1 鏈 20.1168 米
1 海里 1.852 千米
1 埃 10-10
1 平方英寸 6.4516 平方釐米
1 英畝 4046.86 平方米
1 格令 64.8 毫克
1 德拉姆 1.77 克
1 盎司 28.35 克
1 磅 453.592 克
1 馬力 735.499 瓦特

物理學 - 主要儀器及其用途

下表列出了主要的科學儀器及其用途:

儀器 用途
加速度計 測量加速度
高度計 測量飛機的高度
安培計 測量安培電流
風速計 測量風速
氣壓計 測量大氣壓強
輻射熱測量計 測量輻射能
卡尺 測量距離
量熱計 測量熱量(化學反應中)
生長測定器 測量植物生長
測力計 測量扭矩
靜電計 測量電荷
橢偏儀 測量光學折射率
測深儀 測量深度(海中)
重力儀 測量地球區域性重力場
檢流計 測量電流
比重計 測量液體的比重
水聽器 測量水下的聲波
溼度計 測量大氣溼度
傾斜儀 測量傾斜角
干涉儀 紅外光譜
乳稠計 測量牛奶的純度
磁力儀 測量磁場
壓力計 測量氣體壓力
歐姆計 測量電阻
里程計 測量輪式車輛行駛的距離
光度計 測量光強度
高溫計 測量表面的溫度
輻射計 測量輻射強度或力
雷達 探測遠處物體,例如飛機等。
六分儀 測量兩個可見物體之間的角度
地震儀 測量地面的運動(地震/地震波)
光譜儀 測量光譜(光譜)
經緯儀 測量水平角和垂直角
熱電堆 測量少量輻射熱
溫度計 測量溫度
雨量計 測量降雨量
粘度計 測量流體的粘度
電壓表 測量伏特
文丘裡流量計 測量液體的流量

物理學中的發明與發明家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中的一些主要發明及其發明家:

發明 發明家
攝氏溫標 安德斯·攝爾修斯
手錶 彼得·亨萊因
無線電 古列爾莫·馬可尼
電話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
電學 本傑明·富蘭克林
電燈泡 托馬斯·愛迪生
溫度計 伽利略·伽利雷
望遠鏡 漢斯·李普希和扎卡里亞斯·詹森;後來的伽利略
電報 塞繆爾·莫爾斯
宇宙射線 維克托·赫斯(但“宇宙射線”一詞最先由羅伯特·密立根使用)
汽車 卡爾·本茨
磁帶 弗裡茨·普勒默
變壓器 邁克爾·法拉第(後來的奧托·蒂圖斯·布拉西)
電磁感應 邁克爾·法拉第
量子力學 維爾納·海森堡,馬克斯·玻恩和帕斯夸爾·喬丹
波動力學 埃爾溫·薛定諤
核反應堆 恩里科·費米
燃料電池 威廉·格羅夫
飛機 萊特兄弟
氣壓計 埃萬傑利斯塔·托里切利
相機 尼埃普斯
柴油發動機 魯道夫·狄塞爾
直升機 伊戈爾·西科爾斯基
炸藥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電梯 伊萊沙·奧的斯
雷射印表機 加里·斯塔克韋瑟
行動電話 馬丁·庫珀
印刷機 約翰內斯·古騰堡
電子遊戲 拉爾夫·貝爾
蒸汽機 托馬斯·紐科門
火車頭 喬治·史蒂芬森
噴氣發動機 弗蘭克·惠特爾
地震儀 約翰·米爾恩
發電機 邁克爾·法拉第
電視 約翰·洛吉·貝爾德
冰箱 威廉·庫倫(後來的奧利弗·埃文斯)
化油器 路易吉·德·克里斯托福里斯和恩里科·貝爾納迪
空氣制動器 喬治·威斯汀豪斯
原子彈 羅伯特·奧本海默,愛德華·特勒等人
空調 威利斯·開利
機槍 希勒姆·馬克西姆爵士
雷達 羅伯特·亞歷山大·沃森-瓦特爵士
潛艇 科內利厄斯·德雷貝爾(後來)戴維·布什內爾
第一艘軍用潛艇 葉菲姆·尼科諾夫
電晶體 約翰·巴丁,沃爾特·布拉頓和威廉·肖克利
檢流計 約翰·施韋格
雷射 西奧多·梅曼(首次演示)
霓虹燈 喬治·克勞德
火箭發動機 羅伯特·戈達德
打字機 克里斯托弗·拉瑟姆·肖爾斯

物理學 - 時間軸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中發生的主要事件(以及可能的時間段):

事件 時間段
巴比倫人收集了行星和恆星的資訊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古代印度人解釋了宇宙的演化,並解釋了太陽、月亮、地球和其他行星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解釋了物質宇宙 公元前5世紀
兩位希臘哲學家,即勒奇普斯和德謨克利特,創立了原子論學派 公元前5世紀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描述了一個地心宇宙 公元前4世紀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德斯解釋了行星和恆星的運動 公元前4世紀
希臘數學地理學家埃拉託斯特尼提出了地球是圓形的 公元前3世紀
喜帕恰斯是第一個測量分點歲差的人 公元前2世紀
基於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羅馬-埃及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托勒密描述了一個地心模型 公元2世紀
印度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阿耶波多描述了地球繞太陽的橢圓軌道及其軸線(日心說) 公元5世紀
印度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婆羅摩笈多注意到了地球的引力。 公元7世紀
波斯天文學家比魯尼描述了地球的萬有引力。 公元11世紀
波蘭天文學家和博學家哥白尼從科學上解釋了日心說 公元16世紀
德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了行星運動定律 公元17世紀
義大利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伽利雷發明了天文望遠鏡 公元17世紀
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提出了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7世紀
伊曼紐爾·斯веден博格首次提出星雲假說的部分內容 公元1734年
伊曼努爾·康德出版了《宇宙通史和天體論》,並解釋了星雲假說 公元1755年
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描述了黑體輻射定律,併為量子物理學奠定了基礎 公元20世紀
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 公元20世紀
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黑體輻射公式 公元1900年
卡末林·昂內斯進行了實驗並發現了超導性 公元1911年
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量子力學原理,即“泡利不相容原理” 公元1925年
喬治·勒梅特提出了大爆炸理論 公元1927年
埃德溫·哈勃解釋了宇宙的膨脹性質(稱為哈勃定律) 公元1929年
奧托·哈恩發現了核裂變 公元1938年
黑洞熵 公元1972年
理查德·費曼提出了量子計算 公元1980年
宇宙暴脹理論 公元1981年
頂夸克被發現 公元1995年
探測到引力波 公元2015年

物理學 - 未解之謎

緒論

  • 未解問題的含義是——已發展的理論和模型無法解釋某些正在發生的現象,或者科學實驗無法糾正相關現象。

  •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中一些主要的未解問題:

量子物理學
只有一個可能的過去嗎?
現在時間在物理上與過去和未來不同嗎?
量子資訊是如何作為量子系統的狀態儲存的?
宇宙學
是否有可能將時間與廣義相對論調和起來?
為什麼宇宙遙遠區域如此均勻,而大爆炸理論似乎預測夜空中可測量的各向異性比觀測到的要大?
宇宙最終走向大凍結、大擠壓、大撕裂還是大反彈?
整個宇宙的大小是多少?
暗物質是什麼?
觀測到的宇宙加速膨脹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黑洞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探測黑洞的內部結構?
額外維度 自然界是否存在第五個時空維度?
粒子物理學
質子從根本上來說是穩定的嗎?
過去是否存在攜帶“磁荷”的粒子?
質子的電荷半徑是多少?
電荷與膠子荷有何不同?
天體物理學
太陽是如何產生週期性反轉的大尺度磁場的?
為什麼太陽的日冕(即大氣層)比太陽表面熱得多?其機制是什麼?
天文光譜中發現的眾多星際吸收線是由什麼引起的?
超大質量黑洞質量與星系速度彌散之間的M-σ關係的起源是什麼?
垂死恆星內爆變成爆炸的精確機制是什麼?
宇宙轟鳴的來源是什麼?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中子星和緻密核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宇宙中元素的起源是什麼?
光學物理 光在光學介質中的動量是多少?
生物物理學
基因如何在承受不同的外部壓力和內部隨機性的情況下控制人體?
免疫反應的定量特性是什麼?
免疫系統網路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什麼?
凝聚態物理學
拓撲序在非零溫度下是否穩定?
是否可行開發一個理論模型來描述湍流的統計特性?
在聲音激發下,液體中內爆氣泡發出短時間閃光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流體或規則固體與玻璃態之間的玻璃化轉變的本質是什麼?
是什麼機制導致某些材料在遠高於約25開爾文的溫度下表現出超導性?
是否可以製造出在室溫下具有超導性的材料?

物理學術語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中的主要“術語”——

術語 含義
絕對零度 指理論上可能的最低溫度
聲學 聲學
粘附 不同粒子或表面相互粘附或粘著的傾向
α粒子 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粒子(即與氦原子核相同)
非晶固體 是非晶態固體,沒有確定的形狀
振幅 波的高度,從其中心位置測量
埃(Å) 一種用於測量微粒的線性測量單位
原子質量單位 12⁄6C同位素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
β粒子 由某些型別的放射性原子核發射的高能、高速電子或正電子
大爆炸 解釋宇宙早期發展的宇宙學模型
結合能 將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所需的機械能
黑洞 時空區域,引力非常強大,任何東西,包括光,都無法逃逸
玻色子 兩種基本粒子類別之一;另一種是費米子
陰極 電流從中流出極化電氣裝置的電極
離心力 背離中心
向心力 趨向中心
凝聚態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學
對流 透過物質的實際轉移來傳遞熱量的過程
波峰 波上具有最大值的那一點
多普勒效應 相對於波源運動的觀察者所感知的波頻率變化
延展性 固體材料在拉應力下發生變形的性質
彈性 材料變形後恢復原狀的物理性質。
電磁鐵 一種典型的磁鐵,其磁場是透過通電產生的
描述物質或系統隨機性的量
逃逸速度 物體的動能和引力勢能為零的速度。同樣,逃逸速度是在沒有進一步推進的情況下“擺脫”引力場所需的速度
自由落體 物體的任何運動,其重量是作用在其上的唯一力
冰點 物質從液態轉變為固態的過渡階段。
慣性 物體抵抗任何運動變化的趨勢
運動學 運動的幾何學
中微子 一種電中性的亞原子粒子
光子 是一種基本粒子
夸克 是一種基本粒子,也是物質的基本組成部分
紅移 向光譜的紅端移動
螺絲 一種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的機構
虹吸管 一個倒置的U形管,它使液體在沒有任何泵的支援下向上流動。它基本上是由液體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向下流動時下降所驅動的
昇華 一種轉變過程,其中固體直接轉變為氣體,而不經過中間的液相
超新星 比新星更有能量的恆星爆炸
向量 向量是一個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白矮星 它是恆星殘餘物,主要由電子簡併態物質組成。它們非常緻密
風切變 它是大氣中相對較短距離內風速和風向的差異

物理學中的主要理論和定律

下表列出了物理學中的主要理論及其各自的領域——

理論 領域
標準模型 核粒子物理學
量子場論
量子電動力學
量子色動力學
電弱理論
有效場論
格點場論
格點規範理論
規範理論
超對稱性
大統一理論
超弦理論
M理論
量子光學 光學物理
量子化學 原子和分子物理學
量子資訊科學
BCS理論 凝聚態物理學
布洛赫波
密度泛函理論
費米氣體
費米液體
多體理論
統計力學
大爆炸 天體物理學
宇宙暴脹
廣義相對論
萬有引力定律
ΛCDM模型
磁流體力學
萬有引力定律 力學
牛頓運動定律
安培環路定理 電流電學
伯奇定律 地球物理學
貝爾定理 量子力學
比爾-朗伯定律 光學
阿伏伽德羅定律 熱力學
玻爾茲曼方程
波義耳定律
庫侖定律 靜電學和電動力學
多普勒效應 聲學
相對論(愛因斯坦) 現代物理學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電磁學
高斯定理 數學物理學
帕斯卡定律 流體靜力學和動力學
普朗克定律 電磁學
拉曼散射 光學
弗拉索夫方程 等離子體物理學

諾貝爾物理學獎

緒論

  •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頒發的最負盛名的獎項。

  • 諾貝爾獎授予為人類做出最傑出貢獻(在物理學領域)的物理學家。

  • 德國/荷蘭物理學家威廉·倫琴是第一位獲得1901年諾貝爾獎的人。

  • 威廉·倫琴因發現非凡的X射線而獲得諾貝爾獎。

  • 在物理學領域(當時),只有兩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獎,即瑪麗·居里(1903年)和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63年)。

  • 下表列出了一些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物理學家及其傑出作品——

姓名 年份:國籍 成就
威廉·康拉德·倫琴 1901年:德國 發現了非凡的射線
亨德里克·洛倫茲 1902年:荷蘭 研究了磁對輻射現象的影響
彼得·塞曼
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 1903年:法國 自發放射性
皮埃爾·居里 輻射現象
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1903年:波蘭/法國
菲利普·愛德華·安東·馮·萊納德 1905年:奧匈帝國 研究陰極射線
古列爾莫·馬可尼 1909年:義大利 無線電報的發展
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 1909年:德國
馬克斯·普朗克 1918年:德國 發現了能量量子
約翰內斯·斯塔克 1919年:德國 發現了運河射線中的多普勒效應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921年:德意志-瑞士 因發現了光電效應定律
尼爾斯·玻爾 1922年:丹麥 研究了原子的結構
錢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 1930年:印度 研究了光的散射
維爾納·海森堡 1932年:德國 創立了量子力學
埃爾溫·薛定諤 1933年:奧地利 發現了原子理論的富有成效的形式
保羅·狄拉克 1933年:英國
詹姆斯·查德威克 1935年:英國 發現了中子
維克托·弗朗西斯·赫斯 1936年:奧地利 發現了宇宙射線
威利斯·尤金·蘭姆 1955年:美國 發現了氫光譜的精細結構
埃米利奧·吉諾·塞格雷 1959年:義大利 發現了反質子
歐文·張伯倫 1959年:美國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 1962年:蘇聯 凝聚態理論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1963年:美國 發現了核殼層結構
J·漢斯·D·詹森 1963年:德國
漢斯·阿爾布雷希特·貝特 1967年:美國 研究了核反應理論
默裡·蓋爾曼 1969年:美國 基本粒子的分類及其相互作用
漢尼斯·奧洛夫·戈斯塔·阿爾芬 1970年:瑞典 從事等離子體物理學研究
路易·奈耳 1970年:法國 從事固體物理學研究(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
丹尼斯·加博爾 1971年:匈牙利-英國 發展了全息方法
約翰·巴丁 1972年:美國 發展了超導理論
利昂·尼爾·庫珀
約翰·羅伯特·施裡弗
阿諾·艾倫·彭齊亞斯 1978年:美國 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羅伯特·伍德羅·威爾遜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1981年:荷蘭-美國 發展了雷射光譜學
阿瑟·倫納德·肖洛 1981年:美國
恩斯特·魯斯卡 1986年:德國 設計了第一臺電子顯微鏡
約翰內斯·格奧爾格·貝德諾爾茨 1987年:德國 發現了陶瓷材料中的超導性
卡爾·亞歷山大·穆勒 1987年:瑞士
羅伯特·B·勞克林 1998年:美國 發現了一種新型量子流體
霍斯特·路德維希·施特默 1998年:德國
崔琦 1998年:中國-美國
傑克·聖克萊爾·基爾比 2000年:美國 發展了積體電路
裡卡多·賈科尼 2002年:義大利-美國 發現了宇宙X射線源
羅伊·J·格勞伯 2005年:美國 從事光學相干量子理論研究
威拉德·S·博伊爾 2009年:加拿大-美國 發明了一種成像半導體電路——CCD感測器
喬治·E·史密斯 2009年:美國
梶田隆章 2015年:日本 發現了中微子振盪,這表明中微子具有質量
阿瑟·B·麥克唐納 2015年:加拿大

物理學獎項

以下是物理學領域的一些重要獎項:

材料物理學領域大衛·阿德勒講座獎
生物物理學亞歷山大·霍蘭德獎
漢尼斯·阿爾芬獎
安德魯·格曼特獎
阿普爾頓獎章和獎
美國聲學學會金獎章
美國聲學學會銀獎章
漢斯·貝特獎
布萊茲·帕斯卡講席
博戈柳博夫獎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博戈柳博夫獎
博戈柳博夫青年科學家獎
玻爾茲曼獎章
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獎
湯姆·W·邦納核物理獎
馬克斯·玻恩獎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奧利弗·E·巴克利凝聚態物理獎
加拿大理論與數學物理CAP-CRM獎
查爾斯·哈德·湯斯獎
康斯托克物理學獎
埃利奧特·克雷森獎章
戴維森-格爾默原子或表面物理學獎
德米多夫獎
達德爾獎章和獎
愛丁頓獎章
愛迪生伏打獎
雷射科學愛因斯坦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
美國物理學會愛因斯坦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歐洲物理學會歐洲物理獎
法拉第獎章和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動力學獎
前瞻研究所費曼奈米技術獎
弗裡茨·倫敦紀念獎列表
赫克託紀念獎章
丹尼·海涅曼天體物理學獎
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學獎
亨利·龐加萊獎
霍伊爾獎章和獎
印孚瑟斯獎
艾薩克·牛頓獎章
弗蘭克·伊薩克森固體光學效應獎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等離子體物理學獎
詹姆斯·C·麥格羅迪新型材料獎
尼爾斯·玻爾研究所
奧姆·普拉卡什·巴辛獎
奧托·哈恩獎
亞伯拉罕·派斯物理學史獎
喬治·E·佩克獎
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厄爾·K·普萊爾分子光譜學獎
龐麥然丘克獎
安培獎
阿尼斯·拉赫曼計算物理學獎
瑞利獎章
瑞利獎章和獎
大衛·理查森獎章
裡希特邁爾紀念獎
羅伯特·A·密立根獎
倫福德獎
盧瑟福獎章和獎
酒井獎
阿卜杜斯·薩拉姆獎
阿瑟·L·肖洛雷射科學獎
瓦爾特·肖特基獎
西蒙紀念獎
斯隆獎學金
R·W·B·斯蒂芬斯獎章
斯旺獎章和獎
湯姆遜獎章和獎
三位物理學家獎
VASVIK工業研究獎
沃爾夫物理學獎

以發明家名字命名的科學單位

下表列出了一些以發明者/發現者命名的科學單位:

科學家/發明家 單位 計量單位
安德烈-瑪麗·安培 安培 (A) 電流
開爾文勳爵 開爾文 (K) 熱力學溫度
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 貝可勒爾 (Bq) 放射性
安德斯·攝爾修斯 攝氏度 (°C) 溫度
查爾斯-奧古斯丁·庫侖 庫侖 (C) 電荷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 分貝 (dB) 比率
邁克爾·法拉第 法拉 (F) 電容
約瑟夫·亨利 亨利 (H) 電感
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 赫茲 (Hz) 頻率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 焦耳 (J) 能量、功、熱
艾薩克·牛頓爵士 牛頓 (N)
格奧爾格·西蒙·歐姆 歐姆 (Ω) 電阻
布萊茲·帕斯卡 帕斯卡 (Pa) 壓力
維爾納·馮·西門子 西門子 (S) 電導
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 (T) 磁通密度
亞歷山德羅·伏打 伏特 (V) 電勢和電動勢
詹姆斯·瓦特 瓦特 (W) 功率和輻射通量
威廉·愛德華·韋伯 韋伯 (Wb) 磁通量
讓-巴蒂斯特·比奧 畢奧 (Bi) 電流
彼得·德拜 德拜 (D) 電偶極矩
羅蘭·厄特沃什 厄特沃什 (E) 重力梯度
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 (Gal) 加速度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 (G 或 Gs) 磁通密度
威廉·吉爾伯特 吉伯 (Gb) 磁動勢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 (Mx) 磁通量
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 奧斯特 (Oe) 磁場強度
讓·萊昂納德·瑪麗·泊肅葉 泊 (P) 動態粘度
喬治·加布裡埃爾·斯托克斯 斯托克斯 (S 或 St) 運動粘度
安德斯·喬納斯·昂斯特朗 埃 (Å) 距離
海因裡希·巴克豪森 巴克豪森標度 心理聲學標度
托馬斯·亨特·摩根 釐摩爾根 (cM) 重組頻率
瑪麗·居里和皮埃爾·居里 居里 (Ci) 放射性
約翰·道爾頓 道爾頓 (Da) 原子質量
亨利·達西 達西 (D) 滲透率
戈登·多布森 多布森單位 (DU) 大氣臭氧
丹尼爾·加布裡埃爾·華倫海特 華氏度 (°F) 溫度
恩里科·費米 費米 (fm) 距離
戈弗雷·紐博爾德·豪斯菲爾德 豪斯菲爾德標度 射線密度
卡爾·央斯基 央斯基 (Jy) 電磁通量
塞繆爾·皮爾蓬特·朗利 朗利 (ly) 太陽輻射
歐文·朗繆爾 朗繆爾 (L) 氣體曝光劑量
威廉·康拉德·倫琴 倫琴 (R) X射線或伽馬射線
查爾斯·弗朗西斯·里克特 里氏震級 地震
特奧多爾·斯韋德伯格 斯韋德伯格 (S 或 Sv) 沉降速率
埃萬傑利斯塔·托里切利 託 (Torr) 壓力

物理學 - 頂尖研究機構

以下是世界知名的頂尖物理學研究機構:

機構 國家
麻省理工學院 (MIT) 美國
哈佛大學 美國
劍橋大學 英國
斯坦福大學 美國
耶魯大學 美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CB) 美國
牛津大學 英國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
加州理工學院 (Caltech) 美國
芝加哥大學 美國
密歇根大學 美國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瑞士
慕尼黑大學 德國
慕尼黑工業大學 德國
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
紐約大學 (NYU) 美國
倫敦帝國學院 英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
波士頓大學 美國
愛丁堡大學 英國
東京大學 日本
康奈爾大學 美國
馬里蘭大學學院公園分校 美國
羅馬大學 義大利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 新加坡
亞琛工業大學 德國
首爾國立大學 韓國
倫敦大學學院 英國
佐治亞理工學院 美國
北京大學 中國
大阪大學 日本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美國
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亞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CSD) 美國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加拿大
麥吉爾大學 加拿大
國立臺灣大學 (NTU) 臺灣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
布朗大學 美國
杜克大學 美國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荷蘭
杜倫大學 英國
柏林洪堡大學 德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
隆德大學 瑞典
名古屋大學 日本
西北大學 美國
俄亥俄州立大學 美國
普渡大學 美國
萊斯大學 美國
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 美國
斯德哥爾摩大學 瑞典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 德國
布里斯托大學 英國
華盛頓大學 美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