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



介紹

  •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頒發的最負盛名的獎項。

  • 諾貝爾獎授予為人類做出最傑出貢獻(在物理學領域)的物理學家。

  • 德國/荷蘭物理學家威廉·倫琴是1901年獲得首屆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 威廉·倫琴因發現非凡的X射線而獲得諾貝爾獎。

  • 在物理學領域(截至當時),只有兩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獎,分別是瑪麗·居里(1903年)和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63年)。

  • 下表列出了一些獲得諾貝爾獎的傑出物理學家及其傑出作品:

姓名 年份:國籍 成就
威廉·康拉德·倫琴 1901年:德國 發現X射線
亨德里克·洛倫茲 1902年:荷蘭 研究磁對輻射現象的影響
皮特·塞曼
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 1903年:法國 發現天然放射性
皮埃爾·居里 研究輻射現象
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1903年:波蘭/法國
菲利普·愛德華·安東·馮·萊納德 1905年:奧匈帝國 研究陰極射線
古列爾莫·馬可尼 1909年:義大利 無線電報的發展
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 1909年:德國
馬克斯·普朗克 1918年:德國 發現能量量子
約翰內斯·斯塔克 1919年:德國 發現運河射線的多普勒效應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921年:德意志-瑞士 發現光電效應定律
尼爾斯·玻爾 1922年:丹麥 研究原子結構
錢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 1930年: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
維爾納·海森堡 1932年:德國 創立量子力學
埃爾溫·薛定諤 1933年:奧地利 發現原子理論的有效形式
保羅·狄拉克 1933年:英國
詹姆斯·查德威克 1935年:英國 發現中子
維克多·弗朗西斯·赫斯 1936年:奧地利 發現宇宙射線
威利斯·尤金·蘭姆 1955年:美國 發現氫光譜精細結構
埃米利奧·吉諾·塞格雷 1959年:義大利 發現反質子
歐文·張伯倫 1959年:美國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 1962年:蘇聯 凝聚態物質理論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1963年:美國 發現原子核殼層結構
漢斯·延森 1963年:德國
漢斯·阿爾布雷希特·貝特 1967年:美國 研究核反應理論
默裡·蓋爾曼 1969年:美國 基本粒子的分類及其相互作用
漢內斯·阿爾文 1970年:瑞典 研究等離子體物理學
路易·奈耳 1970年:法國 研究固體物理學(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
丹尼斯·加博爾 1971年:匈牙利-英國 發明全息術
約翰·巴丁 1972年:美國 發展超導理論
利昂·庫珀
約翰·施裡弗
阿諾·彭齊亞斯 1978年:美國 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羅伯特·威爾遜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1981年:荷蘭-美國 發展雷射光譜學
亞瑟·肖洛 1981年:美國
恩斯特·魯斯卡 1986年:德國 設計第一臺電子顯微鏡
約翰內斯·貝德諾爾茨 1987年:德國 發現陶瓷材料中的超導性
卡爾·米勒 1987年:瑞士
羅伯特·勞克林 1998年:美國 發現一種新型量子流體
霍斯特·施特默 1998年:德國
崔琦 1998年:中國-美國
傑克·基爾比 2000年:美國 發明積體電路
裡卡多·賈科尼 2002年:義大利-美國 發現宇宙X射線源
羅伊·格勞伯 2005年:美國 研究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
威拉德·博伊爾 2009年:加拿大-美國 發明一種成像半導體電路——CCD感測器
喬治·史密斯 2009年:美國
梶田隆章 2015年:日本 發現中微子振盪,這表明中微子具有質量
阿瑟·麥克唐納 2015年:加拿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