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緊急情況
由於作業性質,危險廢物處理現場經常會出現緊急情況。這些緊急情況發生迅速、出乎意料,需要立即處理。緊急情況的範圍可能從工人出現熱應激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件,到現場發生巨大爆炸這樣嚴重的事件。
任何危險都可能導致現場發生緊急情況。生物製劑、化學物質、輻射和其他物理危險都可能引發爆炸、洩漏和有毒大氣等緊急情況。
以下是導致緊急情況的最可能原因列表:
與工人相關
- 化學品暴露
- 輕微事故
- 健康問題
- 觸電
- 人身傷害
與物質相關
- 洩漏
- 火災
- 爆炸
- 有毒蒸汽
- 容器倒塌
- 輻射
現場的緊急情況按其產生複雜緊急情況的可能性進行評估。一種危險可能引發另一種危險;例如,易燃化學品洩漏可能引發火災。此外,救援人員在營救其他受害者時,自身也極有可能受到危險的影響。這些情況表明,提前計劃和準備對於應對現場緊急情況至關重要。
本章涵蓋了在計劃對緊急情況的響應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本章討論了緊急情況的性質及其型別以及相應的應急計劃。
計劃
發生緊急情況時,採取的行動具有決定性。快速做出的選擇可能會產生長遠的影響。即使是時間上的微小延遲也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狀況。必須隨時準備有能夠自發響應並營救受害者的工作人員。
計劃是處理緊急情況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須制定應急計劃。應急計劃包含書面檔案,規定應對現場緊急情況的程式和政策。應將以下內容納入應急計劃:
- 人員
- 培訓
- 指揮鏈
- 角色
- 溝通
- 現場
- 安全與控制
- 避難所
- 測繪
- 淨化站
- 疏散路線
- 急救/醫療救助
- 裝置
- 報告
- 檔案記錄
- 緊急程式
應急計劃應遵循以下特點:
應作為現場安全計劃的一個單獨部分制定。
必須符合並與現場所在地區的天災、火災和汙染響應相結合。
與應急計劃相關的人員必須在模擬演習和演練期間定期進行演練。
如果現場環境或作業性質發生變化,應定期審查計劃。
應急計劃中人員的參與
應急計劃的這一階段不僅包括現場或非現場的人員,還包括其他人員,如其他機構的代表、承包商和訪客。
部署應急人員的方法多種多樣。應急響應部門可以包括專門人員、大小團隊或多個相互作用的團隊,具體取決於現場的需求。
現場人員
應急計劃必須確定所有參與應急響應的個人和團隊,並定義其職責。所有人員,無論其參與應急響應的方式如何,都必須瞭解他們在緊急情況下的責任。他們還必須瞭解許可權及其範圍。
負責人
發生緊急情況時,必須有一人能夠在現場控制決策過程。這位負責人必須:
在建立應急響應計劃時進行選定。此人可以是專案經理、現場安全員、現場小組負責人或任何承擔領導角色的人。
得到專門支援負責人的支援。
擁有足夠權力解決有關健康和安全問題的爭議。
能夠在必要時獲取和購買物資。
必須得到管理層的支援。
專案經理
- 指導應急響應操作。
- 充當政府官員之間的聯絡人。
現場安全員
建議暫停對工人健康和安全的構成風險的作業。
啟動疏散路線、緊急程式並聯系重要聯絡人,如救護車、消防隊、醫院、中毒控制中心和警察。
告知當地公共安全官員危險情況。
在現場提供急救。
指揮所主管
- 在救援行動中,透過電話通知支援人員。
- 如有必要,協助現場安全員進行救援行動。
救援隊
部分穿著安全裝備,隨時準備營救任何遭遇緊急情況的工人。
將緊急情況告知應急響應人員。
淨化站負責人
- 在緊急情況下進行淨化。
醫療隊
- 治療受影響人員並將他們送往當地醫院或診所。
通訊人員
- 與各種服務提供商聯絡以進行互助。
- 告知公眾現場情況。
環境科學家
預測緊急原因的結果。
評估緊急情況對環境中水的副作用。
確定有毒氣體的風險。
估計人員和生態系統暴露水平。
化學專家
- 在發生化學緊急情況時提供即時建議。
消防員
- 處理現場可能發生的火災。
團隊
即使某些個人可能在緊急情況下執行現場的某些任務,但透過啟用團隊而不是個人可以實現更高的效率。可能有多個團隊由現場人員組成,負責淨化、救援、進出等工作。
非現場人員
毒理學家、氣象學家和其他代表等個人專家構成非現場人員。這些非現場人員可能屬於擁有現場的組織,也可能是來自其他組織或政府的顧問。這些人員在參與提前計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必須:
安排個人專家提供指導。
安排合適的機構提供支援。
提醒當局注意潛在的緊急情況。
評估響應時間和資源。
瞭解備份設施。
培訓專業人員瞭解危險及其處理方法。
在每個部門確定在緊急情況下聯絡的人員。
培訓
所有在現場或現場周圍工作的人員都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緊急培訓,因為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需要自發做出響應。培訓計劃應具有以下特點
- 與針對特定現場的預期解決方案直接相關。
- 簡明扼要。
- 務實且現實。
- 提供定期練習技能的機會。
- 經常進行演練。
- 確保正確維護培訓記錄。
所有進入現場的人員都必須瞭解潛在的危險以及可能引發危險緊急情況的行為。他們還必須知道如何應對緊急情況。任何進入現場的訪客都必須接受有關安全和緊急情況的一些基礎培訓。此培訓可以包括:
- 識別危險
- 標準操作程式
- 緊急訊號
- 避難所和疏散路線
在緊急情況下需要執行緊急角色的現場人員應充分了解應急響應。必須對這些人在以下方面進行充分培訓:
訊號和溝通方法
緊急情況下的指揮鏈
求助流程
在緊急情況下穿著防護裝備進行疏散
清理封閉場所內的受傷人員
正確使用非現場支援
這些人必須獲得急救和心肺復甦方面的認證,並進行充分的治療技巧練習,重點關注:
- 化學和物理損傷的識別和治療
- 熱應激和寒冷應激的識別和治療
通常,非現場應急人員(如救護車護理人員和消防員)是第一個對緊急情況做出響應的人員,他們也像現場人員一樣容易受到危險的影響。
這些人必須充分了解如何處理緊急情況以及如何巧妙地處理它們。
知識的缺乏可能會加劇緊急情況,並可能導致看似輕微的緊急情況演變成嚴重事件。另一方面,現場指揮鏈資訊不足可能會造成混亂,並可能導致延誤。現場管理人員必須向場外應急人員提供以下方面的資訊:
- 特定於現場的危險因素
- 正確的應對措施
- 緊急情況下的操作規程
- 淨化程式
緊急情況的識別和預防
每天,每位工作人員都必須時刻保持警惕,識別危險情況的徵兆,並識別自身和他人的症狀,以提醒他們注意危險情況和汙染。如果能夠及時識別危險情況,就能避免緊急情況的發生。
在每天的工作任務開始前,應召開會議,討論以下主題:
要完成的目標
時間限制
潛在的危險因素
緊急程式
在完成每日工作後,應召開總結會議,審查已完成的工作和遇到的問題。
現場地圖
為了提前規劃,有必要對現場進行詳細的概覽。現場地圖是實現這一目的最有價值的工具。現場地圖包含現場的圖形表示,以及現場各個位置各種潛在危險因素的記錄。
理想的現場地圖應顯示潛在的緊急情況發生區域。現場地圖應特別突出顯示以下內容:
- 危險區域
- 現場地形
- 疏散路線
- 現場的可達性
- 作業人員的位置
- 活動和程式的變更
- 場外人群以及對環境的潛在風險
規劃和培訓是地圖可以發揮作用的另一個領域。藉助現場地圖,可以指出替代的應對策略和潛在的緊急情況。發生緊急情況時,必須在地圖上標出受影響的區域。此外,還可以將天氣狀況和預報新增到現場地圖中。
此外,還可以藉助現場地圖制定應急計劃的設計。地圖可用於識別以下內容:
- 受影響區域
- 疏散路線
- 緊急急救
- 去汙
- 指揮中心
安全距離
由於各種現場存在各種各樣的危險物質和洩漏,因此不可能推薦一個通用的安全距離值。例如,氯氣的小洩漏可能需要140英尺的安全距離,而大型洩漏可能需要至少1英里的疏散距離,具體取決於環境因素。
緊急情況本身的強度決定了安全距離,這取決於許多特定於現場的因素。但是,基於假設估計進行適當的規劃可以幫助應對緊急情況。影響安全距離的因素包括:
- 物質的毒性
- 物質的物理狀態
- 釋放物質的體積
- 釋放的頻率
- 釋放的方式
- 物質的蒸汽壓
- 物質的蒸汽密度相對於外部空氣
- 風速和風向
- 大氣的穩定性
- 釋放的高度
- 大氣溫度
- 當地的地形
公眾疏散
如果事件威脅到周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則必須告知公眾災難情況,並且可能需要將其疏散到安全的地方。現場管理人員與當地政府機構必須提前制定並計劃在這些情況下采取的行動。
避難所
可以建造現場安全站或避難所,以應對不需要疏散現場的區域性緊急情況。這些避難所必須僅在必要時使用。避難所必須位於隔離區邊緣附近的相對安全區域。在這些避難所內禁止食用食物、飲用液體和改變空氣。避難區內的一些典型設施包括:
- 遮蔭休息區
- 用於淨化工人和裝置的水
- 風向指示器
- 通訊系統
- 監測裝置
- 滅火器
- 斷線鉗
- 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