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和嬰兒行為發展


神經系統的生長和成熟,以及新生兒第一年生命中發生的伴隨行為變化,至關重要,必須予以考慮。這段時間對於大腦連線的形成、感覺和運動技能的發展以及社會和認知能力的出現非常重要。

新生兒和嬰兒行為發展

對兒童的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有一段時間,嬰兒被認為是溫順而無能的,幾乎沒有什麼能力。1890年,威廉·詹姆斯將新生兒的環境定義為“欣欣向榮、嗡嗡作響的混亂”。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新生兒的感覺和知覺能力是多麼發達。研究人員仔細的觀察和更新的方法使他們得出結論:新生兒比以前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嬰兒從出生起就活躍,尤其是在他們的物理和社會環境方面。

新生兒行為發展的領域

新生兒行為發展的主要領域包括:

  • 感覺發展 − 出生時,嬰兒的感覺系統發育不完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熟。他們會提高視力、聽力、味覺、嗅覺和觸覺。他們的視力最初是模糊的,但幾個月後,他們可以迅速識別面孔和物體。隨著聽力的發展,他們開始對聲音和語言做出反應。嬰兒透過觸控和含物來探索周圍環境。

  • 運動發展 − 嬰兒從不可控的反射性動作過渡到有目的的、協調的運動技能。他們從基本的反射性動作開始,例如吸吮、抓握和覓食反射,然後發展到自主行為。嬰兒學習翻身、坐、爬,最後學會走路。精細運動技能,包括夠取和操縱物體,在此期間也會得到提高。

  • 社會和情感發展 − 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與他們的照顧者形成社會紐帶和情感聯絡。他們透過眼神接觸、面部表情和發聲進行交流。嬰兒學會微笑並回應照顧者的言語,最終發展出共同注意和玩耍簡單的社交遊戲,例如“躲貓貓”。在此期間,分離焦慮和陌生人焦慮是常見的。

  • 認知發展 − 在生命的第一年,嬰兒的認知能力迅速發展。他們探索周圍環境,學習因果關係,並發展客體永久性(物體即使看不見也仍然存在的概念)。嬰兒開始模仿動作、說話和理解簡單的單詞。例如,他們透過想辦法拿到想要的東西來解決問題。

  • 語言發展 − 在最初的幾個月裡,嬰兒開始發出聲音和咿呀學語。他們最終發展出理解語言的能力,包括理解單詞和簡單的指令。他們大約在9-12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說第一個單詞,通常指的是熟悉的人或物。他們還學習非語言交流技巧,例如手勢和指點。

重要的是要記住,每個嬰兒的發育速度都不一樣,神經行為里程碑的時機和進展可能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嬰兒和幼兒獨有的發展概念

嬰兒和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情感發展是獨特的。與大齡兒童相比,這個年齡段與某些功能區域的分化較少、早期發展結構的支配作用較弱以及績效變化較大有關。瞭解這些早期年份的關鍵先兆行為有助於神經心理學家預測最終的優勢和劣勢模式,例如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

理解幼兒大腦發育的兩個基本原則是:

  • 象徵性表徵

  • 模仿學習

這些原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發展程序,併為理解認知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社會環境也具有重大影響。象徵性表徵是指使用符號來代表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它已在執行自我調節和記憶等關鍵神經心理學領域得到探討。

模仿學習也是嬰兒和幼兒的一個重要發展概念。雖然社會學習理論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行為(例如模仿行為)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在嬰兒和幼兒身上更為明顯和公開。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模仿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刺激約束行為,這在以後的生活中可能是有害的。

影響新生兒行為發展的變數

一系列因素會影響嬰兒的神經行為發育,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影響嬰兒神經行為發育的重要因素:

  • 遺傳 − 遺傳因素對神經行為發育至關重要。每個孩子出生時都具有獨特的遺傳構成,決定了他們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基因變異會影響大腦通路、神經遞質系統和神經系統整體功能的發育,從而影響行為和認知的許多方面。

  • 胎兒環境 − 胎兒環境,包括母親的健康、產前營養、毒素或藥物暴露以及母親的壓力水平等因素,會對神經行為發育產生重大影響。

  • 父母互動 − 父母的互動和照顧環境對神經行為發育有重大影響。嬰兒受益於有回應能力和關愛的照顧,這有助於健康的大腦發育和情緒健康。

  • 刺激和豐富 − 刺激和豐富的環境有助於新生兒的神經行為發展。提供適合年齡的玩具、感官體驗以及探索和玩耍的機會,可以幫助兒童發展運動技能、感覺處理能力和認知能力。定期接觸感官刺激,例如視覺、聽覺和觸覺體驗,有助於大腦連線的形成並促進學習。

  • 營養和整體健康 − 良好的營養和整體健康對於最佳的神經行為發育至關重要。足夠的膳食攝入,例如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促進大腦的生長和功能。

新生兒行為發展的階段

雖然這些階段的確切時間因人而異,但在嬰兒神經行為發育過程中觀察到的常見階段如下:

  • 反射階段(出生至2個月) − 這個早期階段的特點是內在反射,這些反射幫助嬰兒生存並與周圍環境互動。吸吮、覓食、抓握和驚跳反應是這個階段的反射示例。

  • 第一期迴圈反應階段(1至4個月) − 在第一期迴圈反應階段(1至4個月),嬰兒開始建立對自身運動的自願控制。他們開始進行重複性行為,例如吸吮拇指或反覆踢腿。

  • 第二期迴圈反應階段(4至8個月) − 嬰兒對周圍環境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他們採取有意識的行為以引起特定的反應或後果。

  • 第二期迴圈反應協調階段(8至12個月)−在這個階段,嬰兒表現出更復雜的運動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開始結合活動,並有目的地操縱物體以實現目標。

  • 第三期迴圈反應階段(12至18個月) − 在第三期迴圈反應階段(12至18個月),嬰兒變得非常好奇和愛探索。他們透過反覆試驗來嘗試不同的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方法。

  • 心理表徵階段(18至24個月) − 這個嬰兒期的最後階段的特點是象徵性認知的形成以及在心理上表徵物體和事件的能力。嬰兒開始使用符號(例如單詞和手勢)進行交流和表達他們的目標。

結論

新生兒和嬰兒行為發育對於大腦連線的形成、感覺和運動技能的發展、社會和情感連線的建立、認知能力的出現以及語言發展(發出聲音和咿呀學語)至關重要。嬰兒和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情感發展是不同的,一些功能區域的分化程度較低,早期的發展結構影響力較小,並且表現差異較大。

理解大腦發育的兩個基本原則是學習中的符號表徵和模仿。多種變數會影響嬰兒的神經行為發育,包括遺傳因素、產前環境和父母互動。

更新於:2023年11月10日

瀏覽量:20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