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治理及其重要性簡介


簡而言之,“公司治理”描述了公司運營的規則。“公司治理”是指指導公司領導層做出關鍵戰略決策的規則和程式框架。它為公司如何領導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為所有相關方創造長期價值制定了指導方針。在此背景下,所有相關方,從董事會和管理層到股東和消費者,再到員工和公眾,都被視為利益相關者。因此,公司的管理層充當所有其他股東的受託人。

資訊科技治理

然而,IT 治理存在於更廣泛的公司治理領域內。IT 治理通常被誤解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而實際上它嵌入到公司更廣泛的公司管理方法中。圍繞 IT 戰略與業務戰略的一致性構建結構,確保組織保持正軌以實現戰略和目標,並採用合適的機制來監控 IT 的績效,這些都是我們談論 IT 治理時所指的內容。它保證滿足所有方的需求,並使流程產生可量化的結果。

IT 部門整體執行狀況如何、管理層需要哪些 KPI 以及 IT 為業務帶來的價值,只是一些優秀的 IT 治理結構可以解答的問題。

如果實施得當,IT 治理可以幫助確保 IT 支出對企業有利,並降低災難性失敗的可能性。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法是實施一個框架,其中為資訊、業務流程、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明確定義角色。

企業和其他組織需要一個框架或結構來指導其 IT 部門,並確保它們能夠支援公司的目標和計劃。我們的結構和所需深度取決於組織規模、業務型別以及是否存在相關規則和規章等因素。對於更大、受監管程度更高的組織,需要更精細的 IT 治理框架。

IT 治理框架

從頭開始並非一種選擇,因為它不切實際。關於資訊科技 (IT) 治理框架的選擇多種多樣,但即使選擇一個框架也能保證您的 IT 運營按照行業標準進行組織。

強大的 IT 治理框架應包含以下三個組成部分:

  • 資訊科技專案管理指南可以被稱為治理原則。

  • 治理框架詳細說明了參與 IT 治理決策的各個參與方將承擔的責任。

  • 決策程式,包括分支機構級別的組織組成部分和委員會

  • 構成治理過程的階段是對擬議的資訊科技專案進行審查、分析,並最終批准或拒絕。

需要一個框架才能有效地執行 IT 治理。

COBIT - 資訊及相關技術控制目標

資訊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 (ISACA) 於 1996 年首次提出名為資訊及相關技術控制目標 (COBIT) 的框架。從那時起,它已發展成為每個人都遵循的行業標準。更清楚地說,它是一套管理資訊科技以及相關工具的標準。這套標準在許多不同的國家都很有名。審計員和企業都使用它來協調資訊科技的應用,以執行控制並實現其目標。今年早些時候釋出的 COBIT 2019 是唯一能夠有效管理和控制業務資訊科技的解決方案。

這個更新的版本結合了業務治理和管理方面的最新尖端概念,以及國際公認的原則、實踐、分析工具和模型,目的是提高對 IT 基礎設施的信任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它包含許多其他重要的框架、標準和工具,例如資訊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 (ISACA) 制定的 Val IT 和 Risk IT 框架、IT 基礎架構庫 (ITIL) 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制定的相關標準 (ISO)。

ITIL - 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

英國的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緊隨 CoBIT 之後位居第二 (ITIL)。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 (ITIL) 對 IT 服務管理 (ITSM) 的建議實踐高度重視使 IT 運營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ITIL 最新版本 (ITIL 2011) 中的每份核心出版物都涵蓋 IT 服務管理 (ITSM) 的生命週期,並側重於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

IT 服務管理的國際服務管理標準稱為 ISO/IEC 20000,最初稱為 BS15000。此標準基於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 (ITIL)。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 (ITIL) 是一個 IT 服務管理框架,它描述了通用的流程、程式、任務和檢查清單。組織可以使用這些流程、程式和任務來更好地使 IT 與業務戰略保持一致,提高生產力並確保一致的質量。IT 行業開發 ITIL 以應對管理 IT 服務的挑戰。它幫助公司建立一個穩定的基礎,從中可以規劃、執行和評估其運營。它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證明符合性,第二個是監控進度。

結論

“公司治理”一詞是指公司用來建立其高管在經營業務時必須遵守的準則的制度。該框架旨在透過執行對其生存至關重要的規範來對公司施加控制。這種治理建立了治理子集(例如資訊科技治理)必須運作的規範。資訊科技治理框架可以作為企業內部資訊科技管理系統的模型。公司可以使用各種 IT 治理框架,並且可以根據其業務需求選擇同時部署多個框架。

更新於:2023年5月5日

317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