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法與IT法概述



網路空間

網路空間可以定義為一個複雜的生態環境,涉及人、軟體和服務之間的互動。它由全球範圍內資訊和通訊技術裝置及網路的廣泛分佈所維持。

隨著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如今的網路空間已成為公民、企業、關鍵資訊基礎設施、軍事和政府的公共資源池,這些不同群體之間的界限難以清晰劃分。隨著網路和連線到它的裝置的增加,預計網路空間在未來幾年將變得更加複雜。

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旨在保護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免受網路罪犯透過網際網路實施的非法訪問、漏洞和攻擊的技術和程式。

ISO 27001 (ISO27001) 是國際網路安全標準,它提供了一個建立、實施、執行、監控、審查、維護和改進資訊安全管理體系的模型。

印度政府的通訊和資訊科技部提供了一個名為國家網路安全政策的戰略綱要。該政府機構的目的是保護公共和私人基礎設施免受網路攻擊。

網路安全政策

網路安全政策是一項發展中的任務,它服務於整個資訊和通訊技術 (ICT) 使用者和提供商領域。它包括:

  • 家庭使用者
  • 小型、中型和大型企業
  • 政府和非政府機構

它作為一個權威框架,定義和指導與網路空間安全相關的活動。它允許所有部門和組織設計合適的網路安全策略以滿足其需求。該政策提供了有效保護資訊、資訊系統和網路的框架。

它使人們瞭解政府在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方面的方針和策略。它還概述了一些要點,以促進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以保護資訊和資訊系統。因此,這項政策的目的是建立一個網路安全框架,從而制定詳細的行動和計劃,以提高網路空間的安全能力。

網路犯罪

2000年資訊科技法》或該國的任何立法都沒有描述或提及網路犯罪一詞。它在全球範圍內被認為是技術的陰暗面。傳統犯罪和網路犯罪的區別在於,網路犯罪涉及與計算機相關的犯罪。讓我們看下面的例子來更好地理解它:

傳統盜竊 - 小偷闖入張三的房子並偷竊了放在房子裡的東西。

駭客攻擊 - 一名網路罪犯/駭客坐在自己家裡,透過自己的電腦,入侵張三的電腦並偷竊了儲存在張三電腦上的資料,而無需實際接觸電腦或進入張三的房子。

《2000年資訊科技法》定義了以下術語:

  • 第2(a)條中訪問計算機網路

  • 第2(i)條中計算機

  • 第2(j)條中計算機網路

  • 第2(o)條中資料

  • 第2(v)條中資訊。

要理解網路犯罪的概念,您應該瞭解這些法律。網路犯罪中的犯罪物件或目標是計算機或儲存在計算機中的資料。

威脅的性質

21世紀最嚴重的挑戰之一是網路安全領域現存和潛在的威脅。威脅來自各種來源,並表現為破壞性活動,這些活動針對個人、企業、國家基礎設施和政府。這些威脅的影響會對以下方面造成重大風險:

  • 公共安全
  • 國家安全
  • 全球互聯國際社會的穩定性

資訊科技的惡意使用很容易隱藏。很難確定犯罪的來源或身份。即使是破壞的動機也不容易找到。這些活動的罪犯只能從目標、影響或其他間接證據中推斷出來。威脅行為者幾乎可以從任何地方自由行動。破壞的動機可以是任何事情,例如:

  • 僅僅展示技術能力
  • 偷竊金錢或資訊
  • 國家衝突的延伸等。

罪犯、恐怖分子,有時甚至是國家本身都充當這些威脅的來源。罪犯和駭客使用各種惡意工具和方法。隨著犯罪活動每天都在變化,有害行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Nature of Threat

賦能人民

使用者缺乏資訊安全意識,這些使用者可能是簡單的學生、系統管理員、開發人員,甚至是公司執行長,這導致各種網路漏洞。意識政策將以下行動和舉措分類為使用者意識、教育和培訓的目的:

  • 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完整的意識計劃。

  • 一個全面的培訓計劃,可以滿足國家資訊安全的需求(學校、學院和大學的IT安全專案)。

  • 提高現有資訊安全培訓計劃的有效性。規劃特定領域的培訓計劃(例如,執法、司法、電子政務等)。

  • 認可私營部門對專業資訊安全認證的支援。

資訊科技法

印度政府頒佈了資訊科技法,其主要目標如下:

  • 為透過電子資料交換 (EDI) 和其他電子通訊手段進行的交易提供法律認可,通常稱為電子商務或電子商務。其目的是使用替代紙質通訊和資訊儲存方法。

  • 方便向政府機構電子提交檔案,並進一步修改《印度刑法》、《1872年印度證據法》、《1891年銀行賬簿證據法》和《1934年印度儲備銀行法》,以及與之相關的或附帶的事項。

因此,《2000年資訊科技法》作為2000年第21號法令透過。資訊科技法於2000年6月9日獲得總統批准,並於2000年10月17日生效。透過採用這項網路立法,印度成為世界上第12個採用網路法律制度的國家。

網路安全計劃的使命和願景

使命

以下使命滿足網路安全的需求:

  • 保護網路空間中的資訊和資訊基礎設施。

  • 建立預防和應對網路威脅的能力。

  • 透過結合制度結構、人員、流程、技術和合作,減少漏洞並最大限度地減少網路事件造成的損害。

願景

為公民、企業和政府構建安全和有彈性的網路空間。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