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剝脫症(拔毛癖)
你可能見過很多人有摳皮膚的習慣;這些人不由自主地反覆這樣做。雖然一開始這不算問題,但當人們開始反覆強迫性地這樣做時,就成了問題。
什麼是皮膚剝脫症?
皮膚剝脫症,也稱為皮膚損傷癖,是一種以反覆和強迫性摳皮膚為特徵的皮膚疾病。它會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可能需要多次皮膚科手術才能治癒。自19世紀以來,皮膚剝脫症已被記錄在醫學文獻中——表皮損傷癖、皮膚摘除綜合徵、人工性皮膚損傷、神經性抓撓痕跡和情緒性皮膚損傷。然而,直到2013年,它才在第五版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被賦予獨立的診斷實體。
人們可能會摳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最常見的部位是臉、手和手臂。摳的物件可以是老繭、粉刺、健康皮膚、輕微的皮膚異常和上次摳皮膚留下的結痂。大多數人用指甲摳,但許多人使用鑷子、針等。除了摳,人們也可能會摩擦、擠壓、刺破或咬自己的皮膚。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可能每天花幾個小時摳皮膚,這種模式會持續數月或數年。
流行病學和合並症
在普通人群中,皮膚剝脫症的終生患病率為1%-5%;在青少年中,約為12%;在患有其他皮膚病的患者中,約為2%。雖然皮膚剝脫症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它通常始於青春期,並可能與青春期同時發生。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超過75%的診斷病例是女性。然而,這也可能是根據性別或文化外貌標準尋求治療的情況。
合併症包括強迫症(OCD)。患有皮膚剝脫症的患者也可能對清潔、美麗和完美無瑕的皮膚著迷。其他合併症包括拔毛癖(38%)、軀體變形障礙(27%-45%)、焦慮症(23%-56%)、重度抑鬱症(32%-58%)和物質依賴(38%)。一些研究還發現,患有皮膚剝脫症的患者與人格障礙有關,特別是強迫性和邊緣性人格障礙(71%)。
臨床特徵和症狀
DSM-5中提到了診斷該疾病的三個基本標準。如前所述,皮膚剝脫症的主要特徵是持續性摳皮膚,導致皮膚損傷。然而,由於患者經常試圖透過衣物或化妝來掩蓋或偽裝損傷,這些損傷可能不會被其他人看到。重要的是,患有這種疾病的個體必須曾多次嘗試減少或停止摳皮膚。慢性摳皮膚會導致社會、個人、職業、學業和其他生活領域的嚴重損害。它可能伴隨著痛苦的情緒,如羞恥、尷尬和持續的失控感。為了診斷,上述症狀不能歸因於藥物濫用,也不能用其他醫學問題(如疥瘡)來解釋。這些也不能是其他精神障礙的一部分,例如故意自殘、刻板樣運動障礙中的特定反覆動作、非自殺性自傷、精神病的一部分的妄想或觸覺幻覺,或在軀體變形障礙中對外觀中感知到的缺陷進行的改進。
相關特徵
摳皮膚的行為有時伴隨著幾種涉及皮膚或結痂的儀式或行為。例如,一個人可能會尋找某種型別的結痂來摳,摳完後,他/她可能會分析、玩弄、咀嚼或吞下皮膚。各種情緒狀態可能會先於或繼發於摳皮膚。焦慮或無聊可能是摳皮膚的誘因,這可能先於日益增長的緊張感(在摳皮膚之前或試圖抗拒摳皮膚的衝動時),並在摳完皮膚後產生滿足感或愉悅感。
疾病的成因和發展
皮膚剝脫症的病因尚不清楚。然而,不同的理論家和研究人員對各種病因進行了推測。例如,精神分析學家認為,摳皮膚表達了對專制(嚴格)父母的壓抑的憤怒。許多患者會摳皮膚並進行其他自殘行為來維護自己。精神分析理論還認為,皮膚是一種性器官,摳或抓撓皮膚直到它變得潰爛可能是性方面愉悅的。它在某種程度上被比作手淫。然而,由於這些影響被認為是無意識的,患者可能沒有意識到它們。
對於一些患者來說,摳皮膚也可能是緩解壓力的途徑。例如,摳皮膚與婚姻問題、親人的去世等有關。據推測,穀氨酸代謝、血清素和多巴胺的異常是該疾病潛在的神經化學原因,儘管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這一點。通常情況下,該疾病的發生與痤瘡等皮膚問題有關。不同個體摳皮膚的部位可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如果不進行治療,該疾病的典型病程是慢性的,會有一些波動。
管理策略
關於皮膚剝脫症的治療,缺乏實證資料。然而,目前的管理策略包括全面的精神病學評估、行為療法以及精神科和皮膚科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 (CBT) 和習慣反轉療法 (HRT) 是兩種在治療該疾病方面得到支援的主要心理療法。
藥理製劑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 (SSRIs)、拉莫三嗪、阿片受體拮抗劑(如納洛酮)以及穀氨酸能藥物(如 N-乙醯半胱氨酸 (NAC) 和利魯唑)在治療方面得到了實證支援。
結論
皮膚剝脫症的特點是反覆強迫性地摳皮膚,導致皮膚損傷。伴隨而來的羞恥感會阻止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參與社會活動,並損害他們在生活其他領域的運作能力。病因仍不明確;然而,不同的理論推測了其發生原因。發病通常在青春期,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治療該疾病需要藥物和行為策略。
參考文獻
- 美國心理協會 (APA)。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DSM-5)。(網址 - https://medicalstudyzone.com/dsm-5-pdf-free-download/ )
- Kaplan & Sadock。精神病學概要。(網址 - https://unitedvrg.com/2019/03/06/kaplan-sadocks-synopsis-of-psychiatry-11st-edition-truepdf2014pdf/ )
- Lochner C, Roos A, Stein DJ。皮膚剝脫症(摳皮膚):治療方案的系統綜述。(網址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22672/ )
-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 (NHS)。摳皮膚障礙。(網址 - https://www.nhs.uk/mental-health/conditions/skin-picking-dis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