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與人格


犯罪是社會的一大弊病,其對社會的影響巨大,導致公民產生恐懼心理。人們為何犯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需要進行詳細的分析。您是否想過某種特定的人格型別可能會影響行為,導致暴力犯罪?或者您是否想知道具有犯罪傾向的人具有什麼型別的人格?罪犯是否具有導致這種行為的遺傳傾向?為了瞭解人格對不同型別行為的影響,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犯罪與人格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許多研究人員感興趣的課題。本文旨在更好地探討這種關係。


什麼是人格?

人格可以定義為一組獨特的個體特徵,並且在人的一生中相對穩定。這些特質支配著各種行為。犯罪行為的心理學解釋與心理學和社會的影響有關,而生物學原因則指出某些遺傳傾向是犯罪行為的原因。

艾森克的犯罪人格理論。

艾森克對犯罪原因的看法結合了生物學和心理學解釋。它指出,具有犯罪人格的人在內外向性、神經質和精神病性方面的衡量標準上得分較高。除了不安、緊張和過度焦慮外,他們往往不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艾森克認為,遺傳傾向決定了人們的人格型別。

然而,這一理論存在根本性問題。它忽略了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也沒有考慮文化差異。此外,罪犯可能會將他們的犯罪行為歸咎於他們的基因構成,而完全逃避責任。艾森克人格理論中使用的大部分資料來自自我報告測量,這些測量容易受到社會期望偏差、缺乏誠實和反省以及缺乏自我意識的影響。因此,該理論是不可靠的。它也引發了關於用於對罪犯進行分類的標準的問題,因為替代理論認為更多變數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下圖解釋了艾森克的犯罪人格理論。他認為,不穩定的情緒是犯罪心理特徵的指標。


人格型別心理學

透過“人格型別心理學”,人格理論家將人格與犯罪聯絡起來,聲稱某些反常的、偏差的人具有犯罪分子的精神病態、反社會或反社會人格特徵。絕對的自我中心、冷酷無情以及缺乏對別人的悔恨或同情,以及具有魅力、迷人、善於操縱的表面性,是精神病患者的決定性的人際和情感特徵。

將犯罪與人格聯絡起來的意義

人的行為總是變化的,並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影響。年齡、種族、性別、文化、環境和社會經濟水平都是可能促使某人從事犯罪活動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些研究人員發現,人格特質在預測犯罪行為方面比社會人口統計和社會經濟因素更重要。縱向研究或自我報告等方法幫助研究人員建立了這兩個變數之間的聯絡。鑑於人格特質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甚至使人易患疾病,因此人格特質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從事犯罪活動的決定這一觀點並非不現實。犯罪行為和人格之間存在複雜的關係,不容忽視。

這種聯絡有助於及早發現兒童時期的反社會特質,並可以採取措施加以糾正。此外,可以在兒童時期識別某些危險因素,例如多動、衝動、自卑、負面情緒等,並可以使用預防方法。然而,重要的是不要忽視其他因素,如環境、文化差異、階級、性別等。這些因素在推動反社會傾向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此外,其他因素,如悲劇事件、貧困、戰爭或自然災害,都可能導致個人從事反社會活動。如果過度依賴人格與犯罪之間的聯絡,可能會導致偏見和歧視。此外,這種聯絡的政策意義引發了人們對旨在根除具有可能導致犯罪行為的人格特質的人的歧視性政策的擔憂。這意味著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專注於對任何表現出輕微反社會行為的人進行不公平的藥物治療、電休克療法或限制性措施。

此外,人們還擔心對具有可能導致犯罪行為的特質的人進行貼標籤和刻板印象。某些組織可能會將這些標籤用作工具,積極排斥某些型別的人,而不對其進行角色評估。此外,另一方面,這些標籤會被罪犯用來期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寬大處理。此外,人格理論家因忽視導致功能失調行為的環境,而只關注功能失調的個人而受到批評。這可能會給政府留出餘地,他們可以輕鬆地逃避為所有人提供平等機會的責任。

結論

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行為。犯罪數量的增加以及這些犯罪的性質迫使人們思考,“是什麼讓罪犯做出如此消極和殘酷的行為?”。研究人員試圖在人格因素和犯罪行為之間建立聯絡以回答這些問題。這方面的許多研究試圖尋找是否存在任何聯絡。雖然在這種情況下有支援性和矛盾性的證據,但對這種相關性的研究有助於建立預防方法。然而,這不應允許政策制定者和當權者逃避責任。他們在改善國家社會經濟狀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有助於減少犯罪活動。

更新於:2022年10月13日

4K+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