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秩序犯罪
公共秩序犯罪包括各種各樣的違法行為,這些違法行為曾被分別稱為惡習罪、同意犯罪、無受害者犯罪或滋擾罪。販賣毒品是一種受到極其嚴厲打擊的公共秩序犯罪,而其他一些罪行則被漠視或輕蔑地對待。這是一個“移動目標”類別,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它既合法又非法。
公共秩序犯罪是什麼意思?
公共秩序犯罪是指不符合社會公德的活動。公認的道德原則,定義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被稱為道德標準。大多數人認為,危害公共秩序的罪行損害了公共福利,或擾亂了社群的日常生活。因此,公共秩序犯罪的一些例子包括:賣淫、戀物癖、色情製品和與醉酒相關的指控只是部分公共秩序犯罪。
公共秩序犯罪的目的
公共秩序犯罪有兩個主要目標: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它們通常旨在阻止人們以可能危及社群的方式行事。例如,一項禁放煙花的法律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公共秩序犯罪可以用來保護某些人群。這可能包括諸如未成年人宵禁之類的法規。
公共秩序犯罪的法律後果
公共秩序犯罪可能帶來各種各樣的法律後果,具體取決於指控的性質。公共秩序犯罪通常分為兩類:
輕微罪行
例如,擾亂公共秩序罪就是一種輕微的公共秩序犯罪。這種違規行為可能只會受到罰單或輕微處罰。在某些情況下,罪犯可能只需要支付少量罰款或服短期監禁。
嚴重罪行
另一方面,嚴重的罪行,如毒品犯罪,可能導致重罪指控。如果被告被判犯有嚴重罪行,則可能被迫支付更高的罰款或服更長的監禁。
累犯也可能受到嚴厲的懲罰。根據累犯的犯罪前科,輕罪指控可能會升級為重罪。
針對公共秩序犯罪的辯護
公共秩序犯罪通常適用一般的刑事辯護。這些辯護可能包括:
醉酒
脅迫
強制
自衛
重要的是要強調,被告不會僅僅因為使用這些論點而完全免除刑事責任。它們只會用來減輕被告的判決或處罰。
擾亂公共秩序作為公共秩序犯罪
擾亂公共秩序是一種常見的公共秩序犯罪指控,它可能包括被告的各種行為,例如在公共場所小便和窺視他人窗戶。擾亂公共秩序的指控通常用來描述任何令人惱火或煩擾的行為。這些行為通常會導致某種形式的公共騷亂。
每個州對構成擾亂公共秩序行為的定義都不同。例如,有些司法管轄區需要意圖的證據,而在另一些司法管轄區,疏忽大意就可能導致擾亂公共秩序的定罪。雖然許多擾亂公共秩序的指控都與一個人在酒精影響下所採取的行為有關,但醉酒通常不是該指控的必要條件。
瞭解在特定州哪些行為被視為擾亂公共秩序行為,以及如果有人被指控犯有這種特定重罪可能面臨哪些處罰,至關重要。擾亂公共秩序的處罰可能會有所不同,並且該定罪可能能夠從一個人的記錄中清除。擾亂公共秩序案件的常見懲罰是緩刑。被判犯有擾亂公共秩序罪的被告可能會被緩刑數月或更長時間。
大多數州將擾亂公共秩序行為定義為可能使他人面臨以下風險的行為:
驚恐
憤怒
煩躁
他們犯罪的可能性更大。
通常情況下,如果這些被指控為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發生在不同的情況下或不同的時間,就不會構成擾亂公共秩序。
結論
公共秩序違法行為確實會造成一些社會危害,但是否這種危害重大到足以證明轉移刑事司法資源是值得商榷的。今天的犯罪學家對將公共秩序犯罪歸類為“無受害者”犯罪的觀點提出了異議,因為總會有次要受害者可能受到犯罪者行為的嚴重傷害。與其將公共秩序犯罪視為無受害者犯罪,不如將其更好地理解為總是可能傷害他人的自願性mala prohibita行為。
常見問題
Q1. 公共秩序是什麼意思?
答。“公共秩序”的概念比較模糊,沒有明確定義其含義。它通常被認為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保障措施,以確保人們的自由、安全和安寧——所有這些都是人們在社會中和平共處所必需的。
Q2. 公共秩序和治安有什麼區別?
答。最高法院已經區分了治安(涉及個體犯罪活動)和公共秩序(涉及整個社會)。這兩個術語不能互換使用。
Q3. 最常見的公共秩序犯罪是什麼?
答。公共秩序犯罪通常表現為毒品犯罪、賣淫、擾亂公共秩序和公共醉酒以及其他與飲酒相關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