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見行為問題


你有沒有注意到孩子在商店裡發脾氣?或者,注意到孩子們為了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激烈爭吵?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頻繁地表現出這些行為。透過下面的文章,你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行為。

什麼是兒童行為問題?

對刺激事件做出反應的動作被稱為行為。這是你觀察到某人正在做的事情。雖然“行為”有時用來指不當行為,但重要的是要記住,行為本身既非好也非壞。攻擊性行為會傷害他人,而親社會行為則幫助孩子們與他人相處,通常是我們希望他們做的行為。我們很容易對行為的動機下結論。然而,由於我們無法解讀孩子的大腦,因此專注於觀察、仔細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識別刺激可能更有益。

如果我們能夠首先改變行為,那麼孩子對刺激或情境的看法通常也會改變。強化劑是你用來使特定行為更頻繁發生的東西。強化劑的例子包括讚揚和獎勵,如貼紙。懲罰是你用來使某種行為不那麼頻繁發生的東西;例如,被禁止參與愉快的活動或失去特權。懲罰不是懲罰者。因為懲罰通常無法改變行為,所以不建議使用。但是,建議觀察某些因素如何影響孩子的行為,並增強鼓勵良好行為的策略,同時減少那些產生相反效果的策略。

缺乏可接受的行為或過多的不良行為可以用來廣泛地分類行為問題。不良行為包括不聽話、不遵守、不吃東西、不睡覺、不使用洗手間以及在需要時不去上學。打人、踢人、咬人、尖叫、嘲笑或咒罵是不良行為的例子。

青少年問題

強烈的獨立渴望和反抗父母的控制通常是青春期的特徵。在這個年齡段,家庭和學校監管問題、藥物和酒精濫用、曠課、偷竊和性行為不端非常普遍。因此,那些有這些問題的青少年常常被認為不信任成年人(包括治療師)、叛逆、對抗以及抵制治療嘗試,這並不奇怪。

那些不願改善行為的青少年可能會將自己的問題歸咎於他人。團體治療方法經常被用於青少年,以創造一個不那麼令人生畏、更具吸引力的環境,並試圖參與同伴支援以改變行為。對於主要感到害怕、退縮、悲傷或智力困惑的青少年,通常會提供個體諮詢。

行為問題的型別

以下是一些已確定的行為問題型別:

  • 課堂干擾——孩子嘲弄和折磨同學、干擾他人工作以及很容易被引誘發出噪音的程度,必須加以控制。

  • 缺乏耐心——孩子工作過快、工作馬虎、不願意重做工作以及倉促完成工作的程度。身體上更加活躍和煩躁。

  • 不尊重-對抗——孩子對老師說話不尊重、拒絕按照要求去做以及違反課堂規則的程度。

  • 學業焦慮——孩子因考試成績而煩惱以及對批評或糾正敏感的程度。

  • 依賴他人——孩子尋求他人指導、需要精確指導以及難以做出獨立判斷的程度。

  • 注意力不集中-退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似乎不知道課堂上發生了什麼、難以接觸或分心的程度。

  • 無關回應——孩子講述誇大其詞的故事、給出無關緊要的回答、在老師說話時打斷老師以及在課堂討論中發表無關評論的程度。

  • 需要與老師親近——孩子課前或課後尋找老師、為老師提供任務、對老師友善以及更喜歡靠近老師的程度。

兒童常見行為問題

兒童常見的行為問題包括不遵守或反抗、注意力不集中、發脾氣、攻擊性、說謊、欺凌等。當這些令人不快/具有破壞性的行為對於孩子的年齡來說不尋常、持續時間較長或嚴重時,就可以診斷為行為問題。破壞性行為障礙通常被稱為外顯性障礙,因為它們包括行為不端以及對他人表現出不良行為。這些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對立違抗性障礙

當孩子的反覆不良行為干擾他們在學校、家裡或與同學相處的能力時,可能會診斷為對立違抗性障礙 (ODD)。ODD 通常在八歲之前出現,但在十二歲左右之後不會出現。患有 ODD 的孩子更有可能在與熟人(如主要照顧者——父母、老師等)相處時表現出對抗行為或不服從。這些行為在患有 ODD 的兒童中比同齡兒童更普遍。ODD 行為包括以下內容:

  • 經常暴怒或失去控制。

  • 經常與成年人爭執或不服從他們的規則或要求。

  • 經常懷恨在心或充滿敵意。

  • 故意惹惱他人或/以及很快變得激動。

品行障礙

患有品行障礙 (CD) 的兒童在家中、學校和同伴中表現出持續的對他人施暴的模式以及公然無視社會規範。這些違反規則的行為可能構成犯罪行為並導致被捕。患有 CD 的兒童受傷的風險更高,並且可能難以與同伴相處。一些 CD 行為的例子如下:

  • 違反重大規則,包括離家出走、在被告知不準的情況下在外逗留過晚或逃學。

  • 傷害他人的攻擊行為,例如欺凌、打架或虐待動物。

  • 故意說謊、偷竊或損害他人的財產。

破壞性行為障礙的治療

對於行為障礙,及早進行干預治療至關重要。當治療方案針對特定兒童和家庭的需求量身定製時,效果最佳。第一步是與醫療保健醫生交談以獲得治療。可能需要由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進行全面評估以做出正確的診斷。一些行為指標,例如違反學校規定,可能表明存在需要進一步支援的潛在學業問題。對於幼兒,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針對父母的行為治療培訓。治療師會教導父母如何更好地與孩子互動並處理他們的行為。對於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將培訓和諮詢與兒童、家庭和學校結合起來是一種常用的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症狀管理

所有孩子保持健康都很重要,但這對於患有行為或品行問題的兒童來說尤其重要。除了行為療法和藥物治療外,養成某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減少孩子的問題行為和破壞性行為。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健康習慣:

  • 定期鍛鍊,特別是需氧運動和劇烈運動。

  • 均衡飲食,強調瘦肉蛋白來源、豆類(如豆類、豌豆和扁豆)、水果、蔬菜、全穀物、堅果和種子。

  • 每晚獲得建議的睡眠時間。

  • 增進與家人的聯絡。

破壞性行為障礙的預防

某些兒童破壞性行為問題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許多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都可能起作用。眾所周知,接觸其他形式的暴力和犯罪活動、虐待、嚴厲或不一致的養育方式,或父母的精神健康問題(如物質使用障礙、抑鬱症或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會增加兒童出現行為問題的風險。幼兒早期照護的質量也會影響兒童發展行為問題的程度。孩子的社會環境通常在其行為方式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導致兒童行為問題的一些因素。

懲罰能改善行為嗎?

當一名學生故意對其他學生造成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或痛苦時,老師會對其進行懲罰。在我們繼續之前,必須解決一個關鍵的混淆點。延遲滿足和懲罰之間存在顯著的質的區別。由於違反了安全規定並危及了他人和自身的健康,學生可能會被暫時剝奪課間休息的權利。這會讓他感到不舒服。然而,這與被毆打、故意在同學們面前受辱或被迫舉著沉重的書本直到疲憊不堪並不相同。只有在採取正確的替代行為並得到獎勵時,懲罰才有助於消除偏差行為。

經常使用懲罰性控制策略的老師可能會這樣為自己辯解:“這可能與心理學書籍不符,但它有效。”通常,老師的意思是偏差行為不會發生或蔓延。研究支援這樣一個觀點:懲罰時間越長,被懲罰的行為被抑制的時間就越長。

結論

兒童行為不端可能有幾個原因。但是,如果這些行為出現得太頻繁,並且對於特定年齡組來說是不尋常的,則會被歸類為外顯性障礙。這些行為可能由於各種原因而出現,應該相應地加以解決。

更新於:2023年4月5日

84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