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爾的歸因理論


海德爾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個人是否更傾向於將外部(即環境)或內部(即性格)原因歸因於他人的行為。因果關係的場所為何繼續成為歸因研究的基石,這很容易理解。例如,你可能會試圖找出為什麼你的密友沒有接你的電話,海德爾認為我們會找出最可能的成因。

海德爾的歸因理論

海德爾的早期工作透過建立關於人類行為的廣泛概括,代表了歸因理論的邏輯經驗基礎。他明確指出,當人們系統地試圖理解他們更大的社會環境時,他們的行為就像幼稚的科學家。根據海德爾 (1958) 的說法,個人積極地利用邏輯和一致的意義建構方式來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他們主要這樣做是為了理解和管理他們的環境。

該理論的主要特徵

海德爾 (1958) 的基本理論已被多種方式發展,以解釋複雜的歸因過程。例如,研究人員認為,歸因因因果關係場所和其他方面而異。這些包括“穩定性”,指的是我們是否認為某事的成因是穩定的(“他沒有接電話,因為他不在乎別人”)還是不穩定的(“他沒有接電話,因為他身體不適或太忙了”);以及“控制”,即我們是否認為一個人有能力改變原因(他沒有接電話,因為他再次忘記把手機調成靜音了)或沒有能力改變原因(他沒有接電話,因為他正在開會)。弗裡茨·海德爾為客體知覺和人物知覺建立了歸因模型。

客體知覺

儘管海德爾 1920 年的論文首次提出了他的客體知覺理論,但它卻很少被提及,儘管它是其後人物知覺理論的基礎。感官資料與實際客體之間的關係是現象學中海德爾試圖解決的關鍵哲學問題之一。換句話說,他質疑人們如何在所有都具有心理感覺的情況下理解世界上事物的屬性。海德爾認為,實際物品塑造了諸如感覺器官、氣壓和光反射之類的“媒介”。感知器官從它們對媒介的特徵性影響中重建真實的客體,即使這些媒介差異很大(例如,它們反映了許多真實的客體)。這種重建被海德爾命名為“歸因”,這是一種對實體特徵進行判斷的方法,這些特徵通常與其在媒介中產生的獨特差異模式不變。由於將感覺資料歸因於其在宇宙中的潛在來源,因此呈現感官資訊的感知者將感知客體視為“存在於那裡”。

人物知覺

在他早期關於客體知覺的研究之後,海德爾轉向了社會互動領域。他對個人如何互動,以及他們如何理解彼此的行為特別感興趣。海德爾認為,歸因過程也存在於人物知覺中。但是,他還承認,由於可用的觀察資料範圍廣泛以及可以用來解釋資料的許多原因(例如信仰、願望、情緒和特徵),人物知覺比客體知覺更復雜。海德爾還理解,人們與無生命物體不同,是獨特的視覺目標。人們被認為是“活動中心”,因此他們有能力影響我們。他們有可能故意幫助我們或傷害我們,反之亦然。人們可以有意識地行動,有慾望和情感,並觀察或感知我們。請注意,海德爾經常提到人類的意圖性,他認為這是構成社會感知的認知框架中的一個基本假設。海德爾認為,感知者透過使用意圖性和推斷慾望、目標、情感和其他心理狀態等概念來為大量的行為資料賦予秩序和意義。

客體知覺 人物知覺
涉及簡單的心理機制。 涉及複雜的心理機制
觀察資料的範圍有限。 觀察資料的範圍很廣

人物知覺的獨特特徵

即使從差異中得出不變性的方法在某些方面與客體知覺相似,海德爾也關注人物知覺的兩個獨特方面。

  • 在社會領域,差異和不變性與代理人持續行動的流有關,而感知、意圖、動機、屬性和情感則是推斷出來的。儘管海德爾 (1958) 偶爾使用術語“性格”來指代這些不變性,但他認為“動機、意圖、情感是透過公開行為表現出來的潛在過程”,而不是品質或才能。根據海德爾的觀點,代理人的動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事件的根本原因,尤其是他人的動機,是對感知者有意義的環境不變性。因此,海德爾的術語“性格”和“不變性”主要與社會感知中的心理狀態有關。

  • 當人們從因果(或歸因)的角度分析人類行為時,他們會根據兩種概念模型之一進行分析。第一個是非人格因果關係理論,它解釋了偶然的人為行為(如打噴嚏或感到沮喪)和自然現象(如波浪飛濺或樹葉飄落)。第二個是人格因果關係模型,只要人類代理人從事有意行為(如清潔廚房或邀請某人共進晚餐),就會啟用該模型。根據海德爾的觀點,人格因果關係“指的是 p 有意識地導致 x 的情況。換句話說,該活動是有意的。”

基本歸因偏差

雖然海德爾預計人類可能會對因果關係和責任做出合理的邏輯判斷,但研究發現,我們的歸因過程經常表現出系統性偏差。“基本歸因偏差”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偏差,它指的是我們將更多內在原因而不是外在原因歸因於他人行為的傾向。然而,也存在其他偏差。例如,Canary 和 Spitzberg (1990) 預計在衝突環境中會出現自我服務偏差,他們發現衝突參與者經常認為他們的行為比他們的夥伴更合適。

結論

不幸的是,需要進行後續的歸因研究才能理解人物知覺的這兩個基本方面。大多數學者認為海德爾對性格的定義是指穩定的性格特徵,儘管心理狀態構成了海德爾在性格屬性(即特徵、態度或能力)下包含的大部分內容。“例如,‘海德爾最初認為,人類擁有支配其行為的穩定的心理屬性,就像客體擁有決定其外觀的永久品質一樣。’"

更新於:2022年12月22日

3K+ 瀏覽量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