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辭職潮”對僱主的意義
“大辭職潮”在2020年疫情後成為一個流行詞,當時人們開始大量辭職。2021年,也就是新冠疫情後的那一年,人們自願辭去工作崗位的情況開始增多。這種大規模辭職最常見的原因是薪資拖欠、激烈的勞動力競爭以及疫情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
什麼是大辭職潮?
“大辭職潮”或“大洗牌”指的是人們開始大規模辭職,以尋找提供更好前景、穩定性和更好工作文化的職位。人們辭職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工資停滯、糟糕的工作氛圍和時間安排已成為最普遍的辭職原因。大多數人都在尋找更靈活的工作,不需要每天去辦公室。除了可持續性和安全原因外,促進大辭職潮的其他因素包括:在封鎖期間,人們有更多時間重新考慮他們的職業選擇、工作條件和長期目標,並在離開之前的工作後改變了他們的職業偏好。
在封鎖期間,人們開始習慣於工作靈活性的便利。即使疫情結束後,大多數人仍然更喜歡在家工作,許多公司也同意永久保持這種在家工作的靈活時間安排,這對某些人來說更具吸引力,因為它節省了他們的交通成本和時間。在酒店和旅遊業工作的人離開了他們的工作,因為這些行業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迫使人們辭職並尋找更好的機會。
大量員工為了更好的機會而辭職,這表明經濟正在增強,因為人們知道他們會在市場上獲得他們想要的機會,這與大蕭條時期不同,當時美國的離職率從2.0%下降到1.3%,招聘率從3.7%下降到2.8%。
大辭職潮的主要原因
根據最近的研究,疫情本身是大辭職潮的單一主要原因。疫情期間公司做出的改變迫使員工辭職,因為工作量給他們帶來了精神壓力和倦怠(倦怠是一種員工由於休息不足和壓力過大而極度疲勞,以至於變得效率低下的狀態)。趨勢顯示,與高薪行業員工相比,低薪行業員工的辭職率更高,受大辭職潮影響最大的行業包括酒店、醫療、零售、交通運輸、倉儲等等。
另一個普遍放棄工作的原因是糟糕的工作場所文化。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強調了工作場所中不良的文化是如何成為許多員工在2021年決定辭職的主要原因。像SpaceX、特斯拉、Netflix和英偉達這樣的IT公司面臨的辭職率高於其競爭對手。
這種模式並不僅限於IT公司;高盛和紅牛等創新型公司也遭受了更高的員工流失率。
根據這項研究,員工辭職的原因不僅是薪資,還包括薪資之外的問題,這被認為是企業部門的有毒工作文化,這是大規模辭職和尋找具有和諧工作文化、靈活時間安排和薪資機會的更大原因。其他辭職因素包括缺乏重組、工作不安全感、未能認可員工、高水平的創新以及對新冠疫情的應對不力。
“大辭職潮”對僱主有何影響?它如何影響公司?
當員工開始大規模辭職時,這向僱主發出了一個危險訊號,表明公司組織的工作文化存在問題,或者員工對他們獲得的薪資不滿意。它會突然影響組織的績效,導致企業難以順利開展業務。大多數辭職的人說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援,甚至最著名的線上教育公司也遭受了印度自身非常糟糕的工作文化的影響。一個組織建立在強大的道德和倫理價值觀之上,這些價值觀應該在企業組織的各個層面得到履行。只有這樣,才能留住員工更長時間。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公元1943年),僱主應該滿足員工的五種需求。
生理需求——基本需求(食物、水、住所、空氣、溫暖)
安全需求包括安全、穩定的工作和保險
社交需求——歸屬感、依戀感
尊重需求——自我價值和成就感
自我實現需求——自我認知和個人成長
該理論解釋了員工的需求,該理論在2022年仍在用於激勵組織的員工。例如,一名員工不斷要求加薪,但人力資源經理卻一直忽略他們的請求,現在他們找到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當員工提交辭職信時,人力資源經理說我們可以討論並提供更高的薪水,但現在員工已經決定換工作了,因為他的需求沒有得到之前組織的認可,他辭職並轉到一個重視他需求的組織。
如何瞭解員工的需求?
公司可以透過與員工建立更深層次的同理心聯絡,讓他們感受到被傾聽和理解來解決大規模辭職的問題。員工希望得到獎勵和認可他們的辛勤工作。他們希望與同事和經理建立社交和人際關係,以改善員工和老闆之間的溝通。領導者有望發展更深層次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以瞭解員工的個人或職業狀況。公司應該靈活安排工作時間,讓員工有適當的工作節奏。許多公司選擇讓員工在疫情期間在家工作,並在疫情結束後繼續提供在家工作的機會。他們讓員工可以選擇在辦公室或在家工作。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使員工更容易按照自己的節奏工作,而不會感到壓力。
如果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並且管理者讓員工感到被傾聽和理解,並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員工的需求修改其就業政策,則可以處理大辭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