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媒體 - 發展史



合成媒體並非新概念,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後期,當時影像編輯、電影特效和 CGI 首次問世。合成媒體的演進幫助電影、遊戲和社交媒體等行業在21世紀初得到了指數級增長。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不同合成媒體生成工具的歷史和演變以及合成媒體的未來。

Evolution Flowchart of Synthetic Media

早期發展(1980年代-1990年代)

合成媒體的首次出現是在20世紀後期,當時發明了數字處理工具和軟體。

  • 數字影像:1988年,出現了像 Adobe Photoshop 這樣的影像處理工具。這被認為是合成媒體創作的早期例子之一。
  • 電影中的計算機圖形學:諸如《電子世界爭霸戰》(1982年)和《玩具總動員》(1995年)等電影使用了計算機生成的影像 (CGI)。

CGI 和特效(1990年代-2000年代)

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由於 CGI 和視覺特效的進步,電影行業經歷了巨大的增長。同期,Photoshop 也每年持續釋出新版本用於靜態影像編輯。

  • 具有逼真 CGI 的電影:《侏羅紀公園》(1993年)和《駭客帝國》(1999年)等電影使用了先進的 CGI 和特效,將真實世界畫面與合成元素融合。
  • 動作捕捉:《指環王》三部曲(2001-2003年)使用了動作捕捉技術,使數字角色具有逼真的動作。

深度偽造和 AI 文字(2010年代)

隨著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的進步,合成媒體達到了新的維度。在這個階段,關於合成媒體的倫理問題開始出現。

  • 深度偽造技術:大約在2012年,深度偽造技術出現,該技術使用人工智慧在影片和影像中交換面部。
  • 生成式文字模型:在2018年,像 GPT、BERT 這樣的 AI 模型被髮明出來,用於生成人工文字。這些模型可以像人類一樣生成文字,但準確性和速度更高。

虛擬網紅和 AI 多媒體(2020年代)

在這個時期,人工智慧和合成媒體開始變得令人擔憂。人工智慧開始生成高度逼真的影像和影片。利用 AI 文字和影片,虛擬人物開始出現在社交媒體上。

  • 合成音訊和影片:出現了像 Dall-E、谷歌的 WaveNet 和 Open AI 的 Sora 這樣的 AI 工具,它們能夠建立合成語音、影像甚至影片。
  • 虛擬網紅:人們利用合成多媒體在社交媒體上建立虛擬人物。在這個階段,很難區分虛擬人物和真人。

未來展望

合成媒體有望在塑造未來的數字景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元宇宙到內容創作。

  • 元宇宙整合:合成媒體對於建立沉浸式虛擬世界至關重要,其中包括 AI 生成的化身、環境和體驗。
  • 人工智慧驅動的創造力: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它將成為從電影到藝術等所有領域的有力共同創造者,從而減少內容製作中對人工干預的需求。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