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太網交換機與經典乙太網
乙太網是一組主要用於區域網 (LAN) 的技術和協議。它於 20 世紀 80 年代首次被標準化為 IEEE 802.3 標準。
乙太網大致可分為兩種型別:
什麼是經典乙太網和交換式乙太網?
經典乙太網是乙太網的原始形式,提供 3 到 10 Mbps 之間的資料速率。工作站透過集線器連線,允許每個工作站與區域網中的所有其他工作站通訊。經典乙太網有多種型別,通常稱為 10BASE-X。其中,10 表示最大吞吐量,即 10 Mbps;BASE 表示使用基帶傳輸;X 表示使用的介質型別。
經典乙太網的常見型別包括:
- 粗同軸電纜 (10BASE-5)
- 細同軸電纜 (10BASE-2)
- 雙絞線 (10BASE-T)
- 光纖乙太網 (10BASE-F)
在交換式乙太網中,連線經典乙太網工作站的集線器被交換機取代。交換機將高速背板匯流排連線到區域網中的所有工作站。交換機包含多個埠,通常在 4 到 48 個之間。工作站可以透過簡單地將聯結器插入任何埠來連線到網路。來自骨幹乙太網交換機的連線可以連線到計算機、外圍裝置或其他乙太網交換機和乙太網集線器。
經典乙太網和交換式乙太網的架構
經典乙太網是乙太網最簡單的形式。它由一根長同軸電纜組成的乙太網介質組成。工作站可以使用稱為網路介面卡 (NI) 的卡連線到同軸電纜。NI 負責透過網路接收和傳輸資料。中繼器用於在電纜段之間進行端到端連線,並在訊號減弱時重新生成訊號。當工作站準備好傳輸時,它將幀放入電纜中。這種安排稱為廣播匯流排。
經典乙太網的配置如下所示:
幀格式
經典乙太網和交換式乙太網的傳輸幀相同,只有一個欄位不同。兩者都有七個欄位。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經典乙太網具有“型別”欄位,而交換式乙太網具有“長度”欄位。這些欄位包括:
- 前導碼:這是一個 7 位元組的起始欄位,提供傳輸的警報和定時脈衝。
- 目的地址:這是一個 6 位元組的欄位,包含目的工作站的物理地址。
- 源地址:這是一個 6 位元組的欄位,包含傳送工作站的物理地址。
- 型別/長度:這是一個 2 位元組的欄位。在經典乙太網中,它是“型別”欄位,指示接收器將幀提供給哪個程序。在交換式乙太網中,它是“長度”欄位,儲存資料欄位中的位元組數。
- 資料:這是一個大小可變的欄位,承載來自上層的數 據。資料欄位的最大大小為 1500 位元組。
- 填充:這被新增到資料中,以使其長度達到最小的 46 位元組的要求。
- CRC:CRC 代表迴圈冗餘校驗。它包含錯誤檢測資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