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乙太網
乙太網是一套主要用於區域網 (LAN) 的技術和協議。它於 1980 年代首次被標準化為 IEEE 802.3 標準。乙太網分為兩類:經典乙太網和交換式乙太網。
經典乙太網是乙太網的原始形式,提供 3 到 10 Mbps 的資料速率。其變體通常稱為 10BASE-X。其中,10 是最大吞吐量,即 10 Mbps,BASE 表示使用基帶傳輸,X 是所用介質的型別。在目前的通訊場景中,經典乙太網的大多數變體已過時。
經典乙太網的變體
經典乙太網的常見變體包括:
粗同軸電纜 (10BASE-5):這是原始版本,它使用一根同軸電纜,可以透過鑽入電纜的核心來接入連線。5 表示最大段長度為 500 米。
細同軸電纜 (10BASE-2):這是一種更細的變體,其中同軸電纜段透過 BNC 聯結器連線。2 表示最大段長度約為 200 米(精確值為 185 米)。
雙絞線 (10BASE-T):它使用非遮蔽雙絞線銅線作為物理層介質。
光纖乙太網 (10BASE-F):它使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
經典乙太網幀格式
經典乙太網幀的主要欄位包括:
前導碼:這是一個 8 位元組的起始欄位,提供傳輸的警報和定時脈衝。
目的地址:這是一個 6 位元組的欄位,包含目的站點的物理地址。
源地址:這是一個 6 位元組的欄位,包含傳送站點的物理地址。
長度:這是一個 7 位元組的欄位,儲存資料欄位中的位元組數。
資料:這是一個可變大小的欄位,承載來自上層的資料。資料欄位的最大大小為 1500 位元組。
填充:將其新增到資料中,以使其長度達到 46 位元組的最低要求。
CRC:CRC 代表迴圈冗餘校驗。它包含錯誤檢測資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