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太網回顧
乙太網是一組主要用於區域網的技術和協議。它最初於 1980 年代被標準化為 IEEE 802.3 標準。它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並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他一些技術也見證了這種一致的可使用性。
乙太網的優勢
乙太網簡單可靠。
它經濟實惠,因為它主要使用廉價的雙絞線。
它易於維護。除了安裝網路驅動程式外,不需要安裝任何軟體。
它很少發生故障。一旦網路元件到位並正確連線,它就可以完美執行。
它可以輕鬆擴充套件到乙太網的升級版本。
它與 TCP/IP 協議相容,TCP/IP 協議是最主要的網路協議。
乙太網發展迅速。速度大幅提高。
版本和演變
乙太網的第一個標準化版本是經典乙太網。從那時起,乙太網技術發生了許多變化。
最突出的乙太網技術包括:
經典乙太網 - 經典乙太網是乙太網的原始形式,最初於 1980 年代被標準化為 IEEE 802.3 標準。它提供 3 到 10 Mbps 的資料速率。版本包括 10BASE-5、10BASE-2、10BASE-T 和 10BASE-F。
交換式乙太網 - 在交換式乙太網中,連線經典乙太網站點的集線器被交換機取代。交換機將高速背板匯流排連線到區域網中的所有站點。其他規格與經典乙太網相同。
快速乙太網 - 快速乙太網在區域網 (LAN) 中以 100 Mbps(每秒兆位)的速度傳輸資料流量。它於 1995 年作為 IEEE 802.3u 標準推出,並在千兆乙太網推出之前一直是最快的網路。版本包括 100BASE-X、100BASE-TX、100BASE-FX 和 100BASE-T4。
千兆乙太網 - 千兆乙太網 (GbE) 實現了每秒 1 千兆位 (1 Gbps) 的理論資料速率。它於 1999 年推出,由 IEEE 802.3ab 標準定義。版本包括 1000BASE-X、1000BASE-CX、1000BASE-SX、1000BASE-LX 和 1000BASE-T。
10 千兆乙太網 - 10 千兆乙太網實現了高達每秒 10 千兆位 (10 Gbps) 的最大速率。它也稱為 10GE、10GbE 或 10 GigE。它由 IEEE 802.3ae 標準定義,並於 2002 年推出。版本包括 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ER、10GBASE-CX4 和 10GBA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