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含義、症狀及治療
拉凱什是一位20歲的年輕人,在德里出生長大。他來自一箇中下層家庭,目前正在一所私立學院攻讀哲學學位。他每天都去屋頂打一個持續約2小時的神秘電話。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年。當被問到他與誰交談時,他回答說他與一位住在美國的友人交談。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不認識這樣的朋友,但卻接受了他的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朋友圈縮小了,他也避免參加社交聚會。有一天,偶然情況下,他的母親查看了他的通話記錄,卻發現沒有與美國朋友通話的詳細記錄。全家人都震驚了,並對他的一些行為進行了一些詢問,結果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不適應行為。諮詢臨床醫生後,他們被告知他患有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的慢性疾病。
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嚴重和最具衰弱性疾病之一,對於對臨床主題感興趣的學者來說,它是一個重要的疾病。許多著名的組織和研究人員都討論和探索過它。然而,在這些研究中,該疾病的所有決定性特徵仍然是精神病症狀(即,與現實脫節或創造一個對受害者而言是新的現實)。美國心理協會的心理學詞典將精神分裂症定義為“一種精神病性疾病,其特徵是思維(認知)、情緒反應和行為的紊亂,發病年齡通常在十幾歲後期到30多歲中期”。
精神分裂症作為一種疾病,最早是在19世紀後期由埃米爾·克雷佩林正式描述的。克雷佩林將其命名為早發性痴呆。1908年,尤金·布勒將其改名為精神分裂症(在希臘語中意為“精神分裂”),以描述與他認為是其異常思維和情感基本症狀相關的精神功能解體。ICD 11的最新版本將這種疾病的特徵描述為多種精神能力的紊亂,其中包括:
思維包括妄想和思維混亂,導致言語混亂;
感知異常,包括幻覺;
關於不同感覺、知覺、信念等的自我體驗,這些都是令人衰弱的;
認知,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思維以及複雜認知任務(如決策和問題解決)的損害;
意志意味著喪失動力、興趣和慾望;
情感表現為情緒障礙,其情感可能是過剩或不足;
行為特徵為怪異、無目的、不可預測或不恰當。
作為一種心理障礙,精神分裂症可能會多年未被注意到,也可能在症狀表現開始後不久就被診斷出來。像DSM 5和ICD 11這樣的分類系統對診斷和治療這種疾病提供了廣泛的標準描述。DSM 5建議至少存在和持續存在兩種或多種五種症狀中的兩種,持續至少一個月才能被臨床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症狀
症狀包括:
在拉凱什的案例中,我們看到幻覺和一些陰性症狀,儘管詳細的分析可能會導致發現更多症狀,因為許多症狀往往被忽視。
發病
精神病症狀通常在十幾歲後期到30多歲中期出現,兒童期(即青春期前)發病的情況很少見。有趣的是,男性和女性的發病年齡不同;男性比女性發病年齡早,男性在20歲出頭到20多歲中期發病,而女性的平均發病年齡是20多歲後期。此外,這種疾病的發病既可以是突然的,也可以是逐漸的,但大多數患者報告這種疾病的發展是緩慢而逐漸的。因此,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和症狀特徵在不同的年齡組和性別之間有所不同。
治療
精神分裂症與嚴重的社會和職業功能障礙有關,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正常功能,還與自殺傾向有關。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男性性別、年輕、智商較高、有自殺史、絕望和治療依從性差。因此,對精神分裂症進行正確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雖然完全緩解的情況很少見,但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並非只有一種方法;而是結合多種干預措施來針對疾病的不同方面和症狀。治療的總體教學目標是減輕症狀、預防復發和提高適應性。
存在多種干預措施用於控制這種疾病。有趣的是,與大多數心理疾病不同,這種疾病主要在精神病學環境中進行治療,因此包括更多醫學措施,而心理措施的使用只是最近才得到重視。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心理干預:這些干預措施基於心理理論,針對疾病的行為、認知、社會和職業表現。它們幫助個人改變思維、適應和減輕症狀。這些干預措施已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即:
認知和行為:這些包括認知行為療法以及認知順從性。例如,經歷自殺傾向和想法的患者可以接受CBT來改變他們對自己病情和症狀結果的扭曲認知。
個體成分:這包括支援性/諮詢、個人治療、社交技巧治療和職業庇護就業康復治療。例如,當客戶在社互動動、維持社交關係和社交活動方面遇到問題時,可以進行社交技巧治療。
群體成分:這些包括互動/社會干預,其主要關注點不僅在於客戶,還在於他/她的社會環境和家庭作為控制疾病的代理人。
醫學干預:這組干預措施主要是醫學或生物學學派的一部分,包括兩種干預措施。
一種是藥物干預,包括某些藥物來抑制和興奮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模式,這些模式會影響疾病的發生和發作。
另一種干預措施,在電影對這種疾病的描述中非常常見,是電休克療法。這包括使用電流引發短暫的癲癇發作來控制大腦的工作。
心理教育:這是整個治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相關性已得到臨床醫生的廣泛認可。心理教育意味著向患者、家人和與患者一起生活的人傳授有關疾病、病因、症狀、影響、治療和指南的知識。心理教育不僅要向患者和家人傳授,還要透過學校和其他機構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傳授,以便這種疾病不會被汙名化,能夠儘早發現,並得到最細緻的治療和處理。這種干預措施不僅有助於有效治療疾病,還有助於減少疾病的復發,有時還可以透過環境管理來降低疾病的發病率,尤其是在具有遺傳易感性的家庭中。
醫學干預的使用更為突出,而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預在為患者提供適應性調整方面起著補充作用。只有很少情況下才能單獨使用心理干預。另一方面,醫學干預有副作用,應謹慎使用。此外,人們普遍認為,任何一種模式都不能單獨產生有效的疾病管理教學法,因此必須採取綜合方法才能有效地針對疾病的所有方面。
結論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其特徵是人的感知、思維、行為和認知功能的變化。這種疾病具有慢性病程,會導致一個人的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社會、職業和功能方面,出現嚴重的障礙。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管理必須採取綜合方法,包括心理干預、心理教育和醫療方法。正如開頭討論的拉凱什的案例一樣,家庭在識別和管理這種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療這種疾病時,應將患者的家人和親近的人作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