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與感染的區別


疾病和感染這兩個詞經常互換使用,但它們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瞭解這些區別對於各種疾病的正確診斷、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

什麼是疾病?

疾病是由過度或異常刺激的影響引起的機體狀態。它伴隨體內平衡的破壞以及生命過程質量和效率的降低。它是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偏離,伴隨結構和功能的變化。

疾病可以是傳染性的或非傳染性的。它們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 損傷;

  • 感染;

  • 遺傳因素;

  • 環境因素;

  • 生活方式——例如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飲食等。

疾病會經歷以下階段

  • 潛伏期(隱性期):潛伏期涵蓋從致病因素開始到出現第一個臨床症狀的時期。在傳染病中,潛伏期稱為潛伏期。在此期間,機體在臨床上是健康的,沒有顯示任何明顯的疾病跡象。在分子、細胞和器官水平上,由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病理變化正在發展。保護性適應性反應也在發展。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導致致病劑的破壞。潛伏期的持續時間不同,取決於致病因素的強度和具體特徵,以及機體的反應性狀態。

  • 前驅期:前驅期涵蓋從出現第一個臨床症狀到形成疾病完整症狀群的時期。在此期間,機體的防禦機制減弱。代謝、結構和功能紊亂加劇,並透過外部症狀表現出來。

  • 完全臨床表現期:在此階段,病理過程完全佔據主導地位,超過了保護性適應性過程。出現疾病特異性症狀。

  • 恢復期:疾病的最後階段可以繼續恢復或轉為病理狀態和死亡。

疾病的症狀可以是:

  • 主觀的——表明身體感覺如何;

  • 客觀的——可觀察到的症狀;

  • 條件性主觀的——廣泛存在於各種疾病中的常見症狀。

什麼是感染?

感染是病原微生物對人體組織的侵襲、在其細胞內的繁殖以及機體對這些微生物及其產生的毒素的特定免疫反應。感染是由病毒和細菌引起的。較大的生物體,如宏觀寄生蟲(蠕蟲、蜱蟲)和真菌(引起各種真菌病)也可能是感染的來源。

微生物引起感染的能力,無論其是否在臨床上表現出來或缺乏症狀,都稱為傳染性。

某種微生物可以引起感染的不同宏觀生物物種被稱為其感染譜。一些微生物的感染譜非常廣泛。例如,狂犬病毒會引起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感染。其他微生物的感染譜很窄。例如,在自然條件下,淋病和梅毒的病原體僅在人類中引起感染和疾病。

感染的症狀取決於疾病的型別,通常也取決於引起它們的微生物的型別。其中一些會影響全身:

  • 疲勞;

  • 食慾不振;

  • 體重減輕;

  • 發熱和寒戰;

  • 盜汗;

  • 疼痛。

還有一些症狀會影響身體的各個部位:

  • 皮膚——皮疹;

  • 呼吸器官——咳嗽、鼻塞、流涕;

  • 消化道——嘔吐、腹痛。

區別:疾病與感染

雖然感染可以引起疾病,但並非所有感染都會導致疾病的發展。在某些情況下,免疫系統可以在感染造成任何重大損害之前清除感染。例如,許多人每年都會接觸到流感病毒,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會患上流感,這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此外,有些疾病不是由感染引起的。例如,癌症是一組以異常細胞不受控制的生長和擴散為特徵的疾病。癌症可能是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例如基因突變、接觸致癌物或免疫系統功能障礙。相反,在某些情況下,感染會導致癌症,例如人乳頭瘤病毒 (HPV),它可以導致宮頸癌。

感染和疾病之間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傳播方式。感染可以透過各種途徑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例如空氣、水、食物或體液。感染還可以透過媒介傳播,例如攜帶和傳播病原微生物的蚊子、蜱蟲或其他動物。相反,疾病不能直接傳播,但它們可能有一些潛在的病因,例如可以傳播的感染。

下表重點介紹了疾病和感染的主要區別

特徵

疾病

感染

定義

疾病是由過度或異常刺激的影響引起的機體狀態。它是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偏離,伴隨結構和功能的變化。

感染是病原微生物對人體組織的侵襲、在其細胞內的繁殖以及機體對這些微生物及其產生的毒素的特定免疫反應。

原因

疾病可能是由損傷、感染、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環境因素等引起的。

感染是由病毒、細菌、宏觀寄生蟲和真菌引起的。

症狀

噁心、嘔吐、腫脹、疼痛、呼吸困難、腹瀉、出血症狀等。

疼痛性腫脹傷口,膿液出現;發熱、流鼻涕、咳嗽、肌肉和關節疼痛、心跳加快、頭暈等。

傳播性

疾病可以是傳染性的或非傳染性的。

感染是傳染性的。它們可以從感染者傳播給健康者。

結論

感染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不同的方法。感染通常透過檢測受影響組織或體液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來診斷。

更新於:2023年5月15日

瀏覽量:384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