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時事 - 科技



新聞 1 - 印度最新的通訊衛星 GSAT-18 成功發射

GSAT-18

印度最新的通訊衛星 GSAT18 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的“阿里安-5 VA231”火箭上成功發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ISRO) 位於卡納塔克邦哈桑的主控設施在其注入橢圓形地球轉移軌道後立即接管了衛星的控制權。

該衛星旨在透過加強 ISRO 目前 14 顆執行中的通訊衛星的隊伍,為該國提供電信服務。GSAT-18 是 ISRO 發射的第 20 顆由歐洲航天局發射的衛星,此次任務是阿里安空間運載火箭家族的第 280 次任務。

新聞 2 - 哈勃太空望遠鏡探測到從恆星射出的巨大“炮彈”

Hubble Space Telescope

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探測到超熱的氣體團,每個氣體團的質量都是火星的兩倍,正在一顆垂死的恆星附近被噴射出來。

這種恆星“炮火”或巨大的火球 (GBF) 在距離地球約 1200 光年的一顆名為 V Hydrae 的紅巨星附近被觀測到。等離子球在太空中以如此快的速度飛行,它們只需 30 分鐘就能從地球到達月球。

新聞 3 - 印度研究人員生產出穩定的鈣鈦礦奈米晶體太陽能電池

Perovskite Nanocrystal

位於浦那的印度科學教育與研究學院 (IISER) 的研究員 Abhishek Swarnkar 成功生產出穩定的、高效的、全無機鈣鈦礦奈米晶體太陽能電池。這種新材料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的效率為 10.77%。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發現這些奈米晶體在 -196 攝氏度到大約 +200 攝氏度的溫度下都是穩定的。它還透過產生 1.23 伏的高電壓將陽光轉化為電能。

新聞 4 - 美國宇航局開發出電活性繃帶,以加速傷口癒合

Electroactive Bandage

美國宇航局開發了一種高科技電活性繃帶,它產生電荷以幫助加速傷口的癒合過程。該繃帶由一種電活性材料製成,這種材料受細胞生長壓力和人體熱量的刺激。紗布的纖維由電活性材料聚偏氟乙烯 (PVDF) 製成。

這種繃帶對於在戰場上受傷的軍事人員以及接受手術的患者都非常有用。

新聞 5 - IISER 研究人員利用人發生產出更便宜的太陽能電池陰極

IISER

科爾卡塔印度科學教育與研究學院 (IISER) 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人發生產出具有成本效益的、無金屬的陰極,用於太陽能電池。結果已發表在《碳》雜誌上。

它具有將可見光轉化為電能的高效率。發現該陰極產生高開路電壓,與傳統的鉑和活性炭陰極相當。

新聞 6 - 研究人員開發出自供電紫外光電探測器

UV Photodetector

來自印度科學研究所 (IISc) 班加羅爾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具有成本效益、高效能的自供電紫外光電探測器。

自供電紫外光電探測器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光能直接為超級電容器等儲能裝置充電。它還可用於在沒有外部電源的情況下操作電子裝置。研究人員透過將半導體摻釩氧化鋅 (VZnO) 奈米薄片與導電聚合物整合來開發這種光電探測器。

新聞 7 - 中國成功發射時間最長的載人航天任務

Space Mission

中國成功發射了一艘載有兩名宇航員的飛船,執行了其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載人航天任務。“神舟十一號”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附近的戈壁沙漠發射升空。

空間實驗室的發射是中國努力在 2022 年前建立自己的載人空間站的一部分,這將使其成為唯一一個擁有此類設施的國家,因為現有的國際空間站將在 2024 年退役。

新聞 8 - 恰蒂斯加爾邦 IGKV 開發出富含蛋白質的水稻品種

IGKV

賴布林的印地拉·甘地農業大學 (IGKV) 開發了一種富含蛋白質的水稻品種。新開發的水稻品種的蛋白質含量超過 10%,比任何流行品種高出 3%,鋅含量為 30 PPM。

這種新的水稻品種有可能在對抗以部落為主的恰蒂斯加爾邦兒童的蛋白質缺乏症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聞 9 - 塔斯馬尼亞惡魔的牛奶中的抗生素耐藥性殺死了幾種致命的超級細菌

Milk’s Antibiotic

最近的研究表明,塔斯馬尼亞惡魔的牛奶含有大量抗菌化合物,可以殺死一些最致命的細菌和真菌感染。

已經發現牛奶可以產生六種不同型別的這些抗菌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以殺死導致食物中毒和肺炎的細菌。

正在進行研究以確定抗菌化合物是否可以殺死麵部腫瘤。

新聞 10 - 軌道貨運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美國公司 Orbital ATK 運營的一艘無人駕駛貨運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向在軌道上生活的六名宇航員運送 2.5 噸食物和補給。目前,三名俄羅斯宇航員、兩名美國宇航員和一名日本宇航員正在空間站工作。

這艘貨運飛船於 10 月 17 日從美國宇航局位於弗吉尼亞州的沃洛普斯飛行設施發射升空。它將一直連線到空間站,直到 11 月。宇航員將在將其送回地球大氣層燃燒前將其裝滿垃圾。

新聞 11 - 中國空間實驗室發射微型衛星“伴星二號”

Banxing-2

搭載兩名宇航員的中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繞地球執行,成功發射了一顆微型衛星——伴星二號,它將拍攝天宮二號和與實驗室對接的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照片。

伴星二號重 47 公斤,配備了一系列可見光相機,包括一臺 2500 萬畫素相機和廣角成像儀。它還配備了一臺對溫度敏感的紅外相機。這顆微型衛星有三個太陽能電池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