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時事 - 科技



新聞1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在2017年一次發射83顆衛星

83 satellites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2017年1月一次發射83顆衛星。其中80顆是外國衛星,重量為500公斤,分別屬於以色列、哈薩克、荷蘭、瑞士和美國。

這些外國衛星的發射是根據它們與Antrix Corporation Ltd.之間的商業協議進行的。即將發射的三顆印度衛星分別是:i)Cartosat-2系列,ii)INS-IA和iii)INS-1B。

新聞2 - 鉨成為亞洲第一個元素週期表元素髮現

Nihonium

發現元素週期表第113號元素的日本科學家將其命名為“鉨”(Nihonium),取自他們國家的日語名稱。

這是在亞洲發現的第一個原子元素,也是在歐洲或美國以外發現的第一個原子元素。113號元素首次發現於2004年。它並不天然存在,必須人工合成。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認可的其他原子元素是鏌(115)、田納西(117)和鐠(118)。

新聞3 - 科學家在地球高層大氣中發現熱氫原子

hot hydrogen atoms

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地球大氣層上層——熱層中發現了熱原子氫(H)原子的存在。這一發現發表在題為《自然通訊》的報告中。熱層中H原子的存在顯著影響著整個大氣中H原子的分佈。

這一發現得益於新數值技術的開發及其在對美國宇航局熱層電離層中間層能量學與動力學(TIMED)衛星獲取的多年遙感測量資料的應用。

新聞4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射搭載遙感衛星的PSLV-C36

PSLV-C36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從斯里哈里科塔的薩蒂什·達萬空間中心發射了其PSLV C36 資源星-2A。此次發射完成了PSLV-C36的第四階段(PS4),也是該運載火箭的第38次飛行。

這顆重1235公斤的遙感衛星被送入817公里高的極地太陽同步軌道(SSO),旨在為全球使用者持續提供資源監測資料服務。該航天器的任務壽命為五年。

新聞5 - 日本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鸛6號貨運飛船

Kounotori 6

日本成功發射了一艘機器人宇宙飛船“鸛6號”,為居住在國際空間站(ISS)的宇航員運送物資。這艘無人駕駛的H-II 轉運飛行器6號(HTV-6)從日本南部種子島宇宙中心搭載H-IIB火箭發射升空。

HTV-6裝載了超過4.5噸(4.1公噸)的物資,包括備件、科學裝置和宇航員在軌道實驗室所需的飲用水。HTV的首個任務,即鸛1號,於2009年發射。

新聞6 - 科學家創造出用於更安全核反應堆的奈米陶瓷材料

Nanoceramic material

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可用於下一代核反應堆的奈米陶瓷材料。它可以在更高的溫度和輻射場下執行,從而更有效、更經濟地產生能量。此外,它在輻射下也變得更堅固。

這種新材料是由氧化鋁奈米陶瓷塗層製成的。研究團隊包括Fabio Di Fonzo和Kumar Sridharan等人。水是傳統上用於吸收裂變反應釋放的熱量的冷卻劑。

新聞7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簽訂了到2017年建造第一顆私人衛星的合同

First Privately Built Satellite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與六家公司簽訂合同,計劃到2017年建成印度第一艘工業製造的宇宙飛船。合同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衛星中心(ISAC)主任M. Annadurai與財團牽頭方Alpha Design Technologies P Ltd.簽署。

合同包括在約18個月內連續組裝、整合和測試兩顆備用導航衛星。Alpha是一家國防制造承包商,已經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提供零部件。這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首次將整顆衛星外包給工業界。

新聞8 - 美國宇航局與加州空間系統公司簽訂了價值1.27億美元的合同

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與加州空間系統公司簽訂了價值1.27億美元的合同,用於設計其機器人宇宙飛船“RestoreL宇宙飛船”,該飛船配備了為目前在軌衛星提供服務(如加油或維修)所需的工具、技術和方法。

為期三年的核心階段和為期兩年的不定期交付合同將提供宇宙飛船平臺、關鍵硬體以及與宇宙飛船相關的服務,以完成任務整合、測試、發射和執行。RestoreL的能力將為衛星運營商提供管理其衛星群的方法。

新聞9 - 美國宇航局發射8顆用於颶風預測的微型衛星

Hurricane_Forecasting

美國宇航局成功發射了其最新地球科學任務“颶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CYGNSS)”的八顆宇宙飛船,這將為科學家提供先進技術,以瞭解熱帶風暴和颶風的內部情況。

CYGNSS搭載Orbital ATK空射飛馬座XL運載火箭發射升空。CYGNSS星座將對颶風內芯及其附近的海面風進行頻繁且精確的測量。CYGNSS是美國宇航局地球探索專案首次競爭性選擇的軌道任務。

新聞10 - 中國在北極附近開設其首個獨資衛星地面站

China Satellite

中國已在北極附近建成其首個獨資海外衛星地面站。中國遙感衛星北極地面站位於瑞典,距離北極圈約200公里。

中國已有四個國內地面站。國內地面站在衛星經過頭頂時每天可以接收五次訊號,而新地面站每天可以接收多達12次訊號。此外,新地面站可以在兩小時內獲取世界任何地方的衛星資料。

新聞11 - 中國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隻產超細羊毛的山羊

Super Fine Wool

中國北方內蒙古地區的農業大學專家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隻產超細羊毛的山羊。這隻山羊將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和內蒙古的一個基地飼養。

羊絨是從絨山羊身上獲得的。這隻山羊的羊絨纖維厚度小於13.8微米,遠小於內蒙古著名的二郎山羊平均15.8微米的厚度。

新聞12 -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創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無線電接收器

Harvard researchers

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無線電接收器。它是由粉紅色鑽石中原子尺度的缺陷組成的。

無線電的構成單元只有兩個原子大小。它是生物相容的。該無線電利用鑽石中稱為氮空位(NV)中心的微小缺陷。NV中心可用於發射單光子或檢測非常弱的磁場。

新聞13 - 中國交付其首架7噸級民用直升機

AC352

中國交付了其首架7噸級直升機。它可用於海上運輸、搜尋救援、執法、一般運輸和醫療援助等領域。

AC352民用直升機是一款多用途雙引擎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為7.5噸,可搭載多達16名乘客。預計將於2018年向客戶交付新直升機。AC352的總設計師是盧偉建。

新聞14 - Flock釋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聊天作業系統

Flock

Flock釋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聊天作業系統“FlockOS”,它允許開發者在Flock上構建定製應用程式、機器人和整合。Flock是面向企業的團隊通訊軟體。

開發者可以在其組織內部使用定製應用程式,也可以將其釋出到Flock的應用商店,使其可供所有Flock使用者使用。此作業系統提供設定斜槓命令,為使用者提供與應用程式互動的附加選項。

新聞15 - 科學家研製出首個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first Chikungunya Vaccine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部加爾維斯頓分校的研究人員研製出首個基孔肯雅熱疫苗。它是由一種昆蟲特異性埃拉特病毒製成的。單劑量可以產生持續超過290天的中和抗體。

該疫苗安全有效。新研製的疫苗能迅速產生強大的免疫防禦。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種蚊媒病毒,可引起以發熱和嚴重關節痛為特徵的疾病。

新聞16 - 日本發射Epsilon-2固體燃料火箭

Solid Fuel Epsilon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Epsilon-2火箭成功地從日本南部的內之浦宇宙空間中心發射,搭載名為“地球空間能量化和輻射探測”(ERG)的衛星,用於將通訊和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Epsilon-2是一款長26米的三級新型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射成本最低。地球空間能量化和輻射探測(ERG)是一顆用於研究地球周圍輻射帶的衛星。

新聞17 - 中國發射CO2監測衛星“碳衛星”

TanSat satellite

中國利用名為“碳衛星”(TanSat)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了一顆二氧化碳監測衛星。中國成為繼日本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利用自主衛星監測溫室氣體的國家。

“碳衛星”重620公斤,被送入距離地球約700公里的同步軌道,每16天分析一次全球二氧化碳水平,精度至少達到4 ppm,並檢測大氣中二氧化碳(CO2)的濃度、分佈和流動。

新聞18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計劃在2017年部署五顆通訊衛星

ISRO Deploy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在2017年部署五顆通訊衛星,以滿足該國緊急的轉發器需求。

下一顆通訊衛星將是GSAT17,它將擁有48個轉發器,隨後將發射一顆擁有12個轉發器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衛星。ISRO還在規劃下一代通訊衛星,這些衛星將擁有更多的波束,多達32個波束。下一批衛星將在2017年1月底進行單次發射。

新聞19 - 首個由人類幹細胞培育的功能性起搏器

Human Stem Cells

加拿大麥考恩再生醫學中心(McEwen Centr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的科學家們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培育出了首個功能性生物起搏器細胞。竇房結心肌細胞在21天內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成。

它可以透過電脈衝調節心跳,為替代性的生物起搏器療法鋪平了道路。這些人類起搏器細胞已經在老鼠心臟中進行了測試。目前,心跳中斷通常透過植入電子起搏器來治療。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