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12月時事
- 時事 - 首頁
2016年12月時事 - 環境
新聞1 - 罕見的黃鼠狼物種太平洋漁貂迴歸

最近在華盛頓州雷尼爾山國家公園的茂密森林中發現了一種類似黃鼠狼的哺乳動物(漁貂)。它已經失蹤了大約70年。十隻太平洋漁貂被釋放到公園。漁貂於1998年被列為州瀕危物種。
漁貂是一種原產於北美的小型肉食性哺乳動物。它是鼬科的一員。自18世紀以來,漁貂就因其皮毛而被捕獲。
新聞2 - 拉吉夫·甘地機場實現碳中和

機場理事會國際組織的“機場碳排放認證”計劃為海得拉巴的拉吉夫·甘地國際機場頒發了3+級碳中和認證。海得拉巴國際機場是亞太地區首個年旅客量在500萬至1500萬之間的機場獲得此認證。
機場碳排放認證計劃是評估機場管理和減少碳排放工作的一項行業標準。
新聞3 - 發現對有毒廢物耐受性高出8000倍的大西洋花鱂

大西洋花鱂適應環境變化,進化出比普通魚類高出8000倍的耐受有毒廢物的能力。科學家發現,花鱂生活在美國東海岸汙染嚴重的河口。根據生態學家的說法,魚類在汙染環境中充當指示物種。
花鱂的優勢在於其基因的多樣性,使其能夠在基因突變的劇烈變化中存活下來,並在受工業工廠混合物汙染的汙染地點生存。
新聞4 - 科學家發現對流層上層存在氨氣

德國研究人員在對流層(地球大氣層最低層)中發現了氨氣的存在。這些發現基於對2002年6月至2012年4月期間從對流層不同區域收集的衛星資料進行的分析。來自牲畜養殖和施肥的農業排放將氨氣釋放到大氣中,最終以NH3的形式進入季風,產生降溫效應。
中國東南地區和印度北部氨氣濃度高達33pptv以上。科學家假設氨氣可能有助於減輕全球變暖的影響。
新聞5 - 里約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里約熱內盧因其高聳的花崗岩懸崖、城市雨林和海灘而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這座城市被稱為“奇蹟之城”。里約熱內盧市位於瓜納巴拉灣和大西洋之間狹窄的沖積平原上。
里約熱內盧市的城市發展是由自然與文化之間創造性的融合所塑造的。
新聞6 - 國家綠色法庭對用於放風箏的“Manja”實施全國性臨時禁令

國家綠色法庭對使用塗有玻璃的“Manja”放風箏實施了全國性臨時禁令,因為這種鋒利的線對人類、動物和鳥類構成危險。該法庭由國家綠色法庭主席斯瓦坦特·庫馬爾領導。
該命令是對印度善待動物組織的一份請願書做出的回應,該請願書呼籲在全國範圍內禁止所有型別的鋒利風箏線。
新聞7 - 瑪朱利將成為印度首個碳中和地區

阿薩姆邦政府啟動了“瑪朱利氣候適應型可持續發展行動”(SACReD,瑪朱利),旨在到2020年將瑪朱利河島打造為印度首個碳中和地區。
該專案由阿薩姆邦環境與林業部門發起,旨在應對氣候變化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SACReD,瑪朱利專案是法國開發署協助的阿薩姆邦森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專案(APFBC)的一部分。
新聞8 - 孟加拉灣發現巨大“死亡區”

科學家們在孟加拉灣發現了約60,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死亡區”。死亡區是指氧氣含量很少或沒有氧氣的區域,支援去除大量海洋氮的微生物過程。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這些死亡區在北美和南美西海岸、奈米比亞海岸以及阿拉伯海印度西海岸都很常見。
新聞9 - 科學家在湄公河地區發現163個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一份報告顯示,科學家們在東南亞的湄公河地區發現了163個新物種(3種哺乳動物、9種兩棲動物、11種魚類、14種爬行動物和143種植物)。這些物種是在柬埔寨、寮國、越南、緬甸和泰國發現的。
這些發現包括彩虹蛇、3釐米長的青蛙、壁虎等。湄公河是世界上一些最瀕危物種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