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命週期模型的比較
經典瀑布模型
經典瀑布模型是所有其他生命週期模型的基礎。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模型。然而,經典瀑布模型由於缺乏糾正某個階段出現但在之後才發現的錯誤的方法,因此無法應用於現實世界的專案開發中。迭代瀑布模型中反饋途徑的引入解決了這個問題。
經典瀑布模型的優點
瀑布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軟體開發方法。由於其簡單性,它可以作為不同軟體開發生命週期模型的基礎。下面列出了一些這種 SDLC 方法的主要優點:
這個模型簡單易懂。
在這個模型中,階段一個接一個地處理。
該模型的階段都得到了很好的定義。
該模型中的里程碑非常清晰且廣為人知。
過程、活動和結果都得到了仔細記錄。
強化良好的習慣:在設計之前定義,在編碼之前設計。
對於較小的專案和需求明確的專案,此模型非常有效。
經典瀑布模型的缺點
由於其缺點,我們不能在實際專案中使用傳統的瀑布模型;相反,我們使用基於原始瀑布模型的不同軟體開發生命週期模型。以下是該模型的一些主要缺點:
沒有反饋路徑:在傳統的瀑布模型中,軟體以級聯的方式從一個階段發展到下一個階段。假設開發人員在整個開發過程中任何時候都不會犯錯。因此,它缺乏任何形式的錯誤糾正機制。
難以適應變化的需求:這種方法意味著所有客戶需求都可以在專案開始時被徹底且準確地指定,但實際上,客戶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在需求定義階段完成後,很難適應任何修改請求。
沒有階段重疊:根據該模型,只有在先前階段完成後才能開始新階段。然而,這在現實世界的企業中是無法維持的。階段可以重疊以提高效率並節省成本。
迭代瀑布模型
迭代瀑布模型可能是使用最廣泛的軟體開發模型。此模型易於使用和理解。但是,此方法僅適用於理解良好的問題;它不適用於建立非常大的專案或具有大量風險的專案。
迭代瀑布模型的優點
傳統的瀑布模型中沒有反饋路徑,因此沒有錯誤糾正機制。然而,在迭代瀑布模型中,從一個階段到前一階段的反饋通道允許糾正錯誤,並且這些更改會反映在後續階段。
易於理解和使用——迭代瀑布模型非常易於理解和應用。因此,它是使用最廣泛的軟體開發模型之一。
經濟高效——更改模型中的策略或需求非常經濟高效。此外,它非常適合動態企業。
組織良好——在這種方法中,文件編制花費的時間更少,使團隊能夠專注於開發和設計。
迭代瀑布模型的缺點
難以整合變更請求——迭代瀑布模型的主要缺點是,必須在開發階段開始之前明確定義所有需求。客戶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改其需求,但迭代瀑布模型不允許在開發階段開始後提交修改請求。
不建議使用增量交付——在迭代瀑布模型下,整個程式在交付給客戶之前都會被製作和測試。沒有中間交付的空間。因此,客戶必須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獲得軟體。
不允許階段重疊——迭代瀑布模型假設一個階段可以在前一個階段完成後開始。然而,在實際專案中,階段可能會重疊以節省時間和精力。
不鼓勵風險管理——各種風險可能會影響專案。但是,迭代瀑布模型缺乏風險管理機制。
原型方法
原型模型適用於客戶需求或技術解決方案不明確的專案。在專案開始之前,必須識別這些風險。此模型特別流行於專案的使用者介面構建。
原型方法的優點
使用原型模型有很多好處,包括:
客戶可以儘早參與產品,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
快速識別錯誤和缺失的功能。
原型可以用於將來更復雜的專案。
它強調團隊合作和適應性設計技術。
使用者對產品的功能有了更好的理解。
更快的客戶反饋使您更好地瞭解他們的需求。
原型模型的缺點
與其他開發方法(如螺旋模型或瀑布模型)相比,該方法的基本缺點是它更費時費錢。一些企業可能看不到採用這種方法的優勢,因為原型通常會被放棄。
演化模型
演化模型適用於大型專案,這些專案可以分解成一系列模組,以便逐步開發和交付。面向物件開發專案通常使用此模型。只有在客戶接受系統的增量交付時才使用此模型。
優點
在演化模型中,使用者有機會測試部分構建的系統。
它減少了錯誤,因為主要模組經過了充分測試。
缺點
可能難以將問題分解成多個客戶可以接受的版本,並且可以分階段執行和交付。
螺旋模型
由於它包含所有其他生命週期模型,因此螺旋模型被稱為元模型。該模型的主要特點是靈活性和風險管理。螺旋模型非常適合建立技術要求高且規模大的軟體,這些軟體容易受到各種難以在專案開始時預測的風險的影響。但是,此模型比其他模型更復雜。
螺旋模型的優點
風險管理
大型專案將從中受益。
需求自由度
客戶滿意度是關鍵。
螺旋模型的缺點
螺旋模型有許多主要的缺點,如下所示。
複雜
昂貴
過於依賴風險分析。
時間管理具有挑戰性。
敏捷模型
敏捷模型的建立目標是快速整合變更請求。根據此方法,需求被分解成可以逐步建立的小型元件。但是,敏捷模型的核心前提是在每個時間盒之後向客戶提供增量。迭代的結束日期已設定,並且不能更改。這種敏捷性是透過消除費時費力的任務來實現的。
敏捷方法的優點
持續交付
一對一地與客戶溝通。
高效且滿足公司需求的設計。
隨時可以進行更改。
它縮短了總開發時間。
敏捷模型的缺點
由於缺乏正式記錄,存在誤解,並且在不同階段做出的重要決定可能會在任何時候被不同團隊成員誤解。
由於專案完成後缺乏足夠的文件,並且開發人員被分配到另一個專案,因此完成專案的維護可能會變得具有挑戰性。
為專案選擇正確的生命週期模型
最重要的任務是選擇正確的生命週期模型來執行專案。可以透過考慮不同模型的優缺點來選擇它。以下是採用合適的生命週期模型之前要檢查的幾個問題:
要開發的軟體特性——使用的生命週期模型主要取決於正在開發的軟體型別。對於小型服務專案,首選敏捷模型。另一方面,對於產品和嵌入式開發,迭代瀑布模型可能更合適。可以使用演化方法開發面向物件的專案。專案的介面主要使用原型方法建立。
開發團隊特徵−團隊成員的技能水平是決定使用哪種生命週期模型的關鍵因素。即使是嵌入式軟體,如果開發團隊之前有類似軟體的經驗,也可以使用迭代瀑布模型。即使是一個基本的資料處理應用程式,如果開發團隊完全沒有經驗,也可能需要原型方法。
專案風險−如果風險有限,並且可以在專案開始時預測,則原型方法可能有效。如果在專案開始時難以預測風險,但預計在開發過程中會增加,則應使用螺旋模型。
客戶特徵−如果客戶不熟悉計算機,則需求可能會經常改變,因為制定完整、一致和清晰的需求將具有挑戰性。因此,可能需要原型模型來減少未來客戶變更請求。客戶對開發團隊的信任度最初很高。由於在漫長的開發階段沒有明顯的可執行軟體,客戶的信任度往往會下降。因此,演化模型是有益的,因為客戶可以比體驗完整功能的軟體更早地體驗部分功能的軟體。演化方法的另一個好處是它減輕了客戶學習新系統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