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電路中的電容器


電容器與電容

當兩個導電錶面被絕緣材料隔開時,就被稱為電容器。導電錶面稱為電容器的極板,絕緣材料稱為介電質

電容器儲存電荷的能力稱為電容器的電容。用 C 表示,單位為法拉(F)。

透過實驗發現,儲存在電容器中的電荷 (Q) 與其兩端的電位差成正比,即:

$$Q\varpropto\:V$$

$$\Rightarrow\:Q=CV$$

$$\Rightarrow\:C=\frac{Q}{V}\:\:\:\:...(1)$$

其中,C 是一個常數,稱為電容器的電容。

因此,電容器的電容 (C) 定義為電容器任一極板上的電荷 (Q) 與其兩端電位差 (V) 的比值。

電容的單位是

$$\because\:C=\frac{Q}{V}$$

$$\therefore\:C 的單位=\frac{庫侖}{伏特}=法拉$$

電容器是如何儲存電荷的?

考慮一個並聯板電容器透過開關連線到 V 伏特的電池上。電容器的充電過程可以理解如下:

步驟 1 - 開關 S 開啟時,電容器的極板上沒有電荷。

步驟 2 - 當開關 S 閉合時,電池的正極吸引極板 A 上的電子,並將這些電子積累到極板 B 上。這導致極板 A 變得越來越正,極板 B 變得越來越負。此動作稱為電容器的充電。電容器的充電過程持續到電容器兩端的電位差等於電池電壓 (V) 時。

步驟 3 - 一旦電容器充滿到電池電壓 (V),電流就會停止流動。

步驟 4 - 現在,如果開啟開關 S,電容器的極板將保持電荷。因此,此時,據說電容器已充電。

重要事項

關於電容器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當在電容器兩端施加直流電壓時,充電電流將持續流動,直到電容器完全充電時電流停止。此充電過程將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發生,即幾分之一秒。因此,完全充電的電容器會阻擋直流電流的流動。

  • 只有電子透過外部電路從一個極板轉移到另一個極板。電流不會在電容器的極板之間流動。

  • 當電容器充電時,兩個極板帶有相等且相反的電荷。因此,電容器上的電荷是指任一極板上的電荷。

  • 為電容器充電所需的能量由外部電源提供。

電容器在直流電路中的行為

可以從以下幾點了解電容器在直流電路中的行為:

  • 當在未充電的電容器兩端施加直流電壓時,電容器會快速(不是瞬間)充電到施加的電壓。充電電流由下式給出:

$$i=\frac{dQ}{dt}=\frac{d(CV)}{dt}=C\frac{dV}{dt}\:\:\:\:(2)$$

  • 當電容器完全充電時,電容器兩端的電壓變得恆定,並且等於施加的電壓。因此,(dV/dt = 0),因此,充電電流為零。

  • 未充電電容器兩端的電壓為零,因此就直流電壓而言,它等效於短路。

  • 當電容器完全充電時,電路中沒有電流流動。因此,完全充電的電容器對直流電錶現為開路。

電容器的充電

考慮一個電容為 C 的未充電電容器,透過一個串聯電阻 R 連線到 V 伏特的電池(直流電)上,以將充電電流限制在安全範圍內。當開關 S 閉合時,充電電流流過電路,電容器開始充電。

充電電流在開關閉合的瞬間最大,隨著電容器兩端的電壓增加而逐漸減小。當電容器完全充電到施加電壓 (V) 時,充電電流降至零。

開關閉合的瞬間

開關閉合的瞬間,電容器兩端的電壓為零(因為電容器開始時未充電)。整個電壓 V 出現在電阻 R 兩端,充電電流最大。因此,

$$初始充電電流,I_{m}=\frac{V}{R}$$

$$電容器兩端的電壓,v=0$$

$$電容器上的電荷,Q=0$$

在任意時間點 t

閉合開關後,充電電流開始減小,電容器兩端的電壓逐漸增大。因此,在任意時間點 t,

$$電容器兩端的電壓=v$$

$$電容器上的電荷,q=Cv$$

$$充電電流,i=C\frac{dv}{dt}$$

電容器兩端的電壓 -

透過在電路中應用 KCL,我們可以寫出:

$$V=V_{R}+v$$

$$\Rightarrow\:V=iR+v=(C\frac{dv}{dt})R+v\:\:\:\:\:...(3)$$

$$\Rightarrow\:\frac{dv}{V-v}=\frac{dt}{RC}$$

對兩邊進行積分:

$$\int\frac{dv}{V-v}=\int\frac{dt}{RC}$$

求解此積分,我們得到:

$$-\log_{e}{(V-v)}=\frac{t}{RC}+K\:\:\:\:...(4)$$

K 的值可以由初始條件確定。在閉合開關的瞬間,t = 0 且 v = 0。因此,從公式 (4) 中,

$$-\log_{e}{V}=K$$

將 K 的值代入方程 (4),我們得到:

$$-\log_{e}{(V-v)}=\frac{t}{RC}-\log_{e}{(V)}$$

$$\Rightarrow\:\log_{e}{(V-v)}-\log_{e}{(V)}=-\frac{t}{RC}$$

$$\Rightarrow\:\log_{e}{(\frac{V-v}{V})}=-\frac{t}{RC}$$

對兩邊取反對數,我們得到:

$$\frac{V-v}{V}=e^{-t/RC}$$

$$\Rightarrow\:V-v=Ve^{-t/RC}\:\:\:\:...(5)$$

$$\Rightarrow\:v=V(1-e^{-t/RC})\:\:\:\:...(6)$$

公式 (5) 顯示,在充電過程中,電容器兩端的電壓呈指數增長。

充電電流 -

從公式 (3) 中,

$$V-v=iR$$

從公式 (5) 中,

$$V-v=Ve^{-t/RC}$$

$$\therefore\:iR=Ve^{-t/RC}$$

$$\Rightarrow\:i=\frac{V}{R}e^{-t/RC}=I_{m}e^{-t/RC}\:\:\:\:...(7)$$

其中,Im 是初始充電電流。此外,從公式 (7) 可以看出,充電電流呈指數下降。充電電壓和充電電流的方程也可以用圖形表示,如下所示。

時間常數 -

時間常數可以定義為電容器電壓 (v) 上升到其最終穩定值 V 所需的時間。用 Tau (τ) 表示,由下式給出:

$$時間常數,\tau=RC\:秒\:\:\:\:...(8)$$

電容器的放電

考慮一個電容為 C 法拉的已充電電容器,透過開關 S 與電阻 R 串聯連線。當開關開啟時,電容器兩端的電壓為 V 伏特。當開關閉合時,放電電流開始流過電路,電容器開始放電,即其兩端的電壓開始下降。放電電流瞬間上升到 Im 值,然後降至零。

放電電壓 -

考慮在放電過程中的任意時間點 t,

$$電容器兩端的電壓=v$$

$$放電電流,i=C\frac{dV}{dt}$$

透過在電路中應用 KVL,我們得到:

$$V+iR=0$$

$$\Rightarrow\:v+CR\frac{dV}{cdt}=0$$

$$\Rightarrow\:\frac{dV}{v}=-\frac{dt}{RC}$$

對兩邊積分,我們得到:

$$\log_{e}{v}=-\frac{t}{RC}+K\:\:\:\:...(9)$$

K 的值可以由初始條件確定。在閉合開關的瞬間,t = 0 且 v = V。因此,從公式 (9) 中,

$$\log_{e}{V}=K$$

因此,公式 (9) 變為:

$$\log_{e}{v}=-\frac{t}{RC}+\log_{e}{V}$$

$$\Rightarrow\log_{e}{\frac{v}{V}}=-\frac{t}{RC}$$

對兩邊取反對數,我們得到:

$${\frac{v}{V}}=e^{-t/RC}$$

$$\Rightarrow\:v=Ve^{-t/RC}\:\:\:\:...(10)$$

公式 (10) 顯示,在電容器放電過程中,其兩端的電壓呈指數下降。

放電電流

放電電流的方向與充電電流的方向相反,即

$$i=-I_{m}e^{-t/RC}\:\:\:...(11)$$

放電電壓和放電電流的方程也可以用圖形表示,如下所示。

數值示例

一個4 μF的電容器透過1 MΩ的電阻連線到120伏的直流電源。

確定以下內容 -

  • 時間常數

  • 初始充電電流

  • 開關閉合後5秒電容器兩端的電壓

  • 電容器完全充電所需的時間。

解答 -

  • 時間常數

$$\tau=RC=(1\times\:10^{6})\times\:(4\times\:10^{-6})=4\:秒$$

  • 初始充電電流

$$I_{m}=\frac{V}{R}=\frac{120}{1\times\:10^{6}}=120μ\:A$$

  • 開關閉合後5秒電容器兩端的電壓

$$\because\:v=V(1-e^{-t/RC})=120\times\:(1-e^{-5/4})=85.62V$$

  • 電容器完全充電所需的時間

電容器完全充電所需的時間 = 5 × 時間常數

$$\therefore\:t_{full\:charged}=5\times\:4=20\:秒$$

更新於: 2021年7月2日

13K+ 次檢視

開啟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