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學:含義與理論


行為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思維和感受的學科。它是一個在不同情況下考察行為的學科。由於人類是社會動物,這意味著行為心理學家對我們如何感知周圍世界以及我們如何彼此互動感興趣。

什麼是行為心理學?

根據行為心理學,人們從他們與外部世界的經驗中學習所有行為。因此,行為心理學家,也稱為行為主義者,認為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教育、社會經濟力量等,而不是內部因素,例如思想、情緒和個性等,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例如,根據行為主義,焦慮不是由內化的創傷經歷或基因易感性引起的,而是從環境中學習到的行為,例如與焦慮的人在一起。

行為主義是一種思考經驗證據對心理狀態歸因的侷限性的思維方式。嚴格來說,行為主義是一個支配心理學和行為研究如何進行的概念。

認知行為心理學運動主要由心理學家約翰·B·華生創立。儘管不是行為主義研究之父,但華生的開創性論文“心理學作為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鞏固並增強了先前的一些行為主義思想。

行為心理學的歷史

19 世紀後期關於學習的實驗室研究催生了行為心理學。最近,在斯金納及其同事的影響下,從大約 1950 年開始,行為心理學已應用於人類問題。大多數與精神病理學、心理治療和人格相關的思想可以分解為三到五個主要學派。行為心理學以機械隱喻為實踐基礎。在現代思想中,行為心理學擁有最強的實證基礎。

俄羅斯生理學家伊萬·巴甫洛夫是當代行為理論的先驅之一。巴甫洛夫最初的研究集中在犬類消化上。他發現,當狗看到食物時以及食物放入它們口中時,都會分泌唾液。巴甫洛夫很快發現,實驗助理的存在會導致唾液分泌,並且,如果在餵食前正好敲響鈴鐺或發出聲音,也會很快開始導致唾液分泌。經典條件反射、反應性條件反射或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是從巴甫洛夫的發現中發展出來的術語。

巴甫洛夫的工作很快就被傳達給了美國心理學家兼直言不諱的唯物主義者約翰·B·華生。像心靈、意識、意志和情感這樣的概念讓華生深惡痛絕。他認為心理學應該成為對清晰可見的行為的研究。華生透過採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方法對行為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華生非常重視比較心理學,因為他確信高等動物和人類可以使用相同的動物行為原則獲益。

現代行為理論

根據行為理論,行為有兩類:操作行為和反應行為。反應行為是指基本上由先前事件觸發或受其控制的行為。它們是不可控的,包括自主神經系統、平滑肌和腺體。除非有機體筋疲力盡或虛弱,否則反應行為會在其觸發刺激後自發發生;因此,反應行為有時被稱為“反射性”。反應行為最初受一組受生物和遺傳因素制約的刺激事件控制。

可以透過先傳遞舊刺激,然後傳遞新刺激來建立新的引發刺激。這個過程稱為反應性或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反應性消退是指透過在沒有自然引發刺激的情況下將有機體暴露於條件刺激,直到有機體停止反應,從而消除條件反應行為的過程。

反應行為的範圍很窄。首先,生物引數用於識別反應行為;本質上,反應行為是使用有機體的生物特徵做出的。其次,學習僅僅控制了對新刺激的既有反應行為;沒有產生新的反應行為。第三,條件刺激很快就會失去引發反應行為的能力。第四,大多數行為不是反應性的。

行為心理學研究和案例

一些最著名的心理學研究,例如巴甫洛夫對狗的研究、斯金納對鴿子的研究以及華生和雷納對一個名叫小艾爾伯特的孩子進行的測試,都體現了行為方法。

巴甫洛夫的狗

伊萬·巴甫洛夫對狗進行的研究幫助發展了心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經典條件反射。俄羅斯科學家巴甫洛夫實際上是在研究狗的消化系統是如何工作的。作為研究的一部分,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讓狗接觸各種食物和非食用物質,然後觀察產生的唾液量。唾液分泌是一種對特定刺激做出反應的無意識反射行為,但是,巴甫洛夫發現,當他看到狗即使在沒有食物和氣味的情況下也會流口水時,它們正在對其他東西做出反應。然後他意識到,因為技術人員通常給狗餵食,所以狗已經開始將實驗助理的白大褂與食物聯絡起來。在將這些非正式觀察正式化為實驗後,巴甫洛夫發現,如果在狗得到食物時,環境中存在一箇中性刺激,那麼該刺激可以與餵食相關聯,並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引起唾液分泌。如今,這被稱為經典條件反射。儘管巴甫洛夫在 1897 年發現了經典條件反射,但他的工作至今仍是科學家的靈感來源,並且具有重要的心理學意義,例如治療恐懼症、焦慮和恐慌症,以及行為改變。

斯金納的鴿子

操作性條件反射,也稱為工具性條件反射或斯金納條件反射,是一種學習方法,它將行為與獎勵或懲罰聯絡起來。例如,每次狗抬起左爪時給予它獎勵,就會教會它這樣做會得到更多的零食。這裡的操作性意味著“由其結果管理”,這意味著在行為(在本例中為抬起爪子)和對它的獎勵(在本例中為零食)之間建立了聯絡(Goldman,2012)。這就是斯金納在鴿子實驗中發現的。他發現,獎勵鳥類做出某種行為會使其更頻繁地發生(Staddon & Cerutti,2003)。

小艾爾伯特

在約翰·華生和羅莎莉·雷納進行的小艾爾伯特實驗中,一個名叫“艾爾伯特·B”的 9 個月大的嬰兒接觸了一系列刺激,包括一隻白鼠、一隻兔子、一隻猴子、面具和燃燒的報紙。這個小孩子最初對研究人員向他展示的物品沒有表現出任何焦慮。然後,每當孩子接觸到老鼠時,華生就會用錘子敲打金屬管。小艾爾伯特開始將刺耳的聲音與白鼠聯絡起來,預料到每當他看到老鼠時都會發生喧鬧聲。最終,這個孩子僅僅看到老鼠就開始哭泣。即使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只要看到老鼠,小艾爾伯特也會哭泣並試圖爬開。

結論

在 20 世紀初,行為心理學主導了心理學領域,其中一些最著名的研究包括巴甫洛夫的狗訓練試驗、華生的小艾爾伯特實驗以及斯金納的鴿子操作性條件反射研究。這些研究和其他研究的結果影響了幾代心理學家和我們對行為的理解。儘管行為主義不如過去那麼流行,但它仍然為許多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治療策略提供了基礎。

更新於: 2023 年 1 月 10 日

259 次檢視

開啟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