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人格理論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人格理論集中於兩個問題:一是驅使我們的動力是什麼,二是是什麼強大的力量作為個體動機的基礎,幫助個體在各種情況下不斷前進。他最終將這種驅動力稱為“追求完美”,這一短語捕捉了我們所有人想要發揮潛能和實現理想的渴望——這一過程與更廣為人知的自我實現概念非常相似(阿德勒,2014)。如果不瞭解“完美”和“理想”這兩個詞的複雜性,就不可能理解阿德勒的思想。自我實現可能是這兩個短語中問題較少的一個。雖然想要成為最好的自己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在心理學中,“完美”的概念有時與消極性相關聯。然而,現實中,完美並不存在。因此,它無法實現,並導致缺乏動力。

阿德勒的人格理論

阿德勒的人格理論主要描述了三個方面:生活風格、出生順序和自卑情結。阿德勒的人格理論與榮格和弗洛伊德的理論(如下所述)採用了不同的視角。


自卑情結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每個人都有自卑情結,或羞愧和無能的感覺,這些感覺始於童年。為了獲得最佳的人格發展,必須克服這種情結(阿德勒,2013)。當一個人持續努力掌握一項技能或過分關注某個特定缺陷時,就會產生自卑情結。大多數孩子透過幻想自己長大成人來應對自己的不足,透過在他們不擅長的事情上變得更好,或透過在其他方面特別出色來彌補不足。然而,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建立自尊的艱難過程是無法克服的。根據阿德勒的說法,人類始終在與自卑情結作鬥爭。然而,阿德勒還提出了補償和過度補償的概念,這本質上指的是參與有助於個體克服無能感的活動。

生活風格

阿德勒說,每個人都會發展自己的哲學或生活方式。我們持續的靈感來源是我們的抱負。這些目標為我們提供了安全感,並有助於消除我們的自卑情結。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故事中,每個孩子對獅子帶來的恐懼做出了不同的反應。正如摩根和金在他們的《心理學導論》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每個人對自己的缺陷以及他們選擇用來克服這些缺陷的應對機制都有獨特的看法(Arranz-Ferjo & Barreto-Zarza,2022)。

出生順序

阿德勒的方法也強烈強調環境和出生順序。根據阿德勒的說法,第一個孩子得到父母的所有關注,但當他們的兄弟姐妹出生時,他們就不再得到同樣的關注。結果,孩子可能會表現出異常行為並變得憤怒。作為一種更有利的策略,阿德勒指出,第一個孩子可以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從事與父母相同的工作並以同樣的方式行事。結果,孩子可能會表現出異常行為並變得憤怒。根據阿德勒的說法,讓第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從事與父母相同的工作並以同樣的方式行事,更有利(阿德勒,2014)。

心理型別

阿德勒識別出四種人格型別,如學習型、迴避型、支配型和社會有用型。理解這四種人格型別對於理解個體的心理至關重要。

支配型 - 第一種型別是支配型,這些人從小就有攻擊性和支配別人的傾向。他們擁有強大的能量,壓倒任何或所有擋路的人。根據阿德勒(2014)的說法,這些人不一定是欺凌者或虐待狂;有些人將自己的精力轉向內心,並對自己造成傷害,例如吸毒者、酗酒者和自殺者。

依賴型 - 依賴型是第二種型別,這些人很敏感,儘管他們竭盡全力透過在自己周圍建立保護殼來保護自己。他們最終需要別人的支援才能克服生活中的困難,他們缺乏活力並依賴他人的活力。除此之外,他們還極易患上強迫症、恐懼症、焦慮症和解離症。


迴避型 - 迴避型是第三種類型,這些人能量水平如此之低,為了節省能量,他們會退縮到自己的內心,避開生活中的所有方面,尤其是其他人(阿德勒,2013)。這些人可能會完全從自己身上退縮,直到他們經歷精神病。

社會有用型 - 這是第四種類型,這些人通常身心健康,有足夠的但不過度的社會交往和能量。他們能夠以有意義的方式幫助他人,因為他們並沒有被自卑感所壓倒,以至於無法清楚地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

結論

阿德勒理論的基本原則認為,人類行為是有目的的、以目標為導向的。我們都可以做出決定和創造。我們自己的目標是我們靈感的來源。追求能為我們提供安全感並幫助我們克服無能感的目標對於我們人格的發展至關重要。阿德勒療法也基於阿德勒的理論,旨在幫助患者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它採用了一種全面、目標導向和具有社會意識的方法。

更新於:2022年10月13日

14K+ 瀏覽量

開啟你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