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諾維幹:古代印度心理學


在印度,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在20世紀的頭十年經歷了新的發展。文獻研究表明,當代思想和觀念仍然構成了大多數印度大學研究和教育計劃的基礎。為了改善職業發展,印度心理學家處於兩種不同的現實之中:一種是受西方影響的學術心理學,另一種是較不正式的學術研究。相應地,印度臨床醫生的各種專業和生活環境並沒有促進學術心理學的發展。儘管印度心理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缺乏重點也讓人質疑其是否適合在一個社會經濟條件迅速變化的社會中使用。

瑪諾維乾的含義

印度心理學擁有巨大的資訊庫,但仍然與印度哲學著作脫節。鑑於這些宗教文字和書籍,創造關於自我和人類成長的理論方法的潛力是巨大的。在印度,心理學在千禧年初回歸其根源,一個新的時代似乎正在到來。大約一千年來,學術心理學在印度一直是一個外來的領域。心理學大約在20世紀初完全從西方引進,並於1916年在加爾各答大學開設。

印度的研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基於西方的研究和教學視角。接受西方訓練的印度心理學家迴歸其根源,採用與理解印度社會現象相關的印度觀念和思想,這走了一條漫長的道路。事實上,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們偶爾會質疑將心理學與現代文化問題相結合的必要性,以應對加速的社會經濟和全球發展帶來的挑戰。

心理學就像一種外來的嫁接,一直試圖紮根於印度的土壤,並適應環境。這種嫁接多年來一直在擴充套件,觸角遍佈全國各地。然而,就國家建設的實際問題而言,它尚未取得預期的成果,主要仍是一項學術性努力。心理學家缺席許多國家領域,這讓人們對他們的相關性和生存能力產生重大疑問。為了確定我們希望在21世紀擁有什麼型別的心理學,需要對目前的形態有更深入的理解。

領域發展

印度學術心理學發展緩慢,可以用三個理由來解釋。一個比較寬容的理由是缺乏智力鼓勵的環境。

在一個大部分人口遭受非人道貧困的國家,社會發展專案的決策出於政治原因,任何學術努力都被視為邊緣化的。教育體系飽受日益增長的青年人口、官僚主義陰謀和資金短缺的困擾,逐漸淪為低效的機構。應該優先考慮研究和教學能力。

然而,這並沒有解答“為什麼印度心理學落後於大多數姊妹學科,例如社會學、人類學和經濟學”的問題。第二條途徑是,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領域,具有一些固有的侷限性。它對微觀問題的關注以及對經驗主義-實證主義方法的過度堅持,限制了其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廣度。對於更實際的宏觀問題,需要修改這種方法。學科的狹隘範圍消除了在實踐場景中工作或與官方或準官方組織合作的必要性。

下一個理由集中在印度心理學家的個人和職業歷史。在本世紀上半葉,印度文明的殖民統治造就了深受西方學術實踐影響的治療師。印度獨立後,第一批心理學家主要來自哲學背景。因此,印度心理學家與其他姊妹職業的從業者具有不同的特點,他們的精英城市背景、缺乏工作機會以及他們自私的研究課題。在印度心理學存在的這個世紀裡,它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目前有幾所學術和研究機構提供各種心理學課程。

大學院校中心理學課程的普及程度還有待發現。心理學家從事著各自的職業。沒有證據表明,包括印度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大學撥款委員會或科技部在內的合法組織能夠提供。據一項評估,在整個印度,大約有15000名心理學家。無論情況如何,印度在所有西方巴爾幹以外的心理學家群體中擁有最多的數量,並且在發展中國家被認為是“出版巨頭”。其爆炸性的發展激起了人們對該學科在實現旨在建設國家的計劃方面的重要應用的許多願望和期待。

對主觀經驗及其本質的研究是一個在古代印度經文中廣泛記載的課題。這種古代闡述的主要特點是它強調經驗學習,並且是長期自我驗證的積累。中世紀的印度文字並沒有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之間建立嚴格的區分。主要目標是幫助人們在追求自我實現和擺脫生活苦難的道路上。這種哲學強調發現“內在世界”以減少痛苦,因為它假設所有痛苦都起源於每個人內心的。為了找到精神、思想和身體的持久平衡,以體驗永恆的快樂。為了實現這一點,瑜伽系統發展了極其複雜的心智控制策略。這個龐大的研究領域在現代文獻中被稱為“印度心理學”。

印度心理學之旅

印度的哲學和藝術遺產是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從古代延續到現代。這段歷史中的多種思想傳統都將心理現象作為紀律性探究和分析的基本組成部分。

從1857年到1947年獨立,英國的霸權透過貶低其在英國化學校中的世界觀和學科,削弱了這種文化的活力。在英國統治下,大陸心理學擴充套件到了印度次大陸,在那裡它紮根並蓬勃發展。長期被忽視的傳統方法現在正受到關注,並被介紹給全世界。由於它們產生的文化背景與當代心理學的歐洲背景不同,因此首先需要闡明印度心理學方法中一些實質性和藝術性不同的方面。

結論

印度心理學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與印度意識形態信念相比,當前心理學的外來意識形態立場有所不同,因為它提供了關於存在和死亡、意識、人類行為和價值觀的各種觀點;以至於西方思維方式的信念心理學從外部看來顯得過於世俗。

因此,與印度的心理學背景和人口統計資料相比,一些理論和書籍可能幾乎沒有實際應用。為了更有效和全面地分析資料,應該考慮到印度哲學基礎的相關性,對定性和定量資料進行分析。必須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印度心理學文獻的匱乏。

更新於:2023年2月6日

瀏覽量:381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