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 - 7大原則



軟體測試過程是軟體開發成功的重要階段之一。測試是一項相當困難、繁瑣且耗時的活動。為了提高其有效性,有必要遵循一些原則,以從軟體測試中獲得最大收益。

以下是7大測試原則

測試揭示缺陷的存在

當軟體從開發團隊轉移到測試團隊時,會使用各種測試層、型別和方法對其進行徹底測試。因此,軟體中所有可能的錯誤都會被發現並最終解決。此外,軟體會經歷多個週期以檢測儘可能多的錯誤。

儘管進行了所有測試工作,但不能保證交付的軟體完全沒有缺陷。可能存在一些未經測試的場景。因此,測試只能降低軟體中遇到錯誤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證軟體100%沒有缺陷。

窮盡測試是不可能的

在測試軟體時,不可能覆蓋所有可能的先決條件、資料、場景、用例等的組合。此外,窮盡測試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成本。與其這樣做,不如嘗試選擇最佳、最優和最有效的測試用例集,而不是測試所有組合。最佳測試用例的選擇只能透過經驗、軟體知識以及分析所有可能的風險及其緩解措施來完成。

缺陷集中

據觀察,大部分缺陷都來自軟體的一小部分模組。這源於測試中的帕累托法則。它指出,80%的缺陷源於軟體的20%的元件。

因此,它有助於檢測容易出現錯誤的模組。如果從某個模組中發現了缺陷,則該區域出現更多缺陷的可能性很高。但必須注意,如果對同一模組重複執行類似的測試用例,則發現新錯誤的可能性會降低。

殺蟲劑悖論

這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如果對植被反覆使用相同的殺蟲劑,那麼昆蟲最終會適應,一段時間後,殺蟲劑對昆蟲就會失效。

類似地,如果反覆執行相同的測試用例組,它們就會變得毫無用處,因為它們無法檢測軟體中的新錯誤。為了克服這一點,必須經常審查測試用例,根據新的需求、模組和功能新增、修改或刪除它們。此外,應針對新的組合或資料集和場景執行測試用例,以識別更多錯誤。

儘早測試

測試應從軟體開發生命週期(SDLC)的初始階段開始,從檢測需求、設計或開發階段的錯誤開始。在早期階段識別缺陷總是比在最後階段識別缺陷更好。在SDLC的後期階段修復缺陷的成本更高。此外,專案截止日期會受到需要在後期階段記錄關鍵功能的缺陷修復的影響。

測試依賴於上下文

每個軟體都有其獨特的特性。例如,購票應用程式與電子商務應用程式不同。因此,驗證購票應用程式的測試方法、策略和方法與電子商務應用程式始終不同。因此,通用的測試策略框架不適用於所有軟體,並且因上下文而異。

無錯誤謬誤

可能存在這樣一些情況:一個完整的軟體已經過徹底測試,並且有90%的可能性不會遇到任何缺陷。但是,後來可能會發現,整個測試都是基於不正確的需求進行的。因此,軟體最終沒有任何缺陷,但對客戶來說是不可用且不可接受的。這表明,測試不僅僅是為了檢測缺陷,還意味著驗證軟體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至此,我們完成了關於軟體測試7大原則教程的全面概述。我們首先描述了什麼是軟體測試的7大原則。這使您深入瞭解軟體測試的7大原則。明智的做法是不斷實踐您學到的知識,並探索與軟體測試相關的其他知識,以加深您的理解並擴充套件您的視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