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心理測量理論
智力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心理學家們已經研究了多年。智力的心理測量理論試圖以科學的方式測量和量化智力。根據這些智力理論,智力是指一個人進行抽象思考、解決問題和記住資訊的能力。這種能力被認為是先天的和可遺傳的,可以透過智力測試來衡量。智力的心理測量理論對智力測試的發展和智力的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然而,它們也因缺乏解釋力以及過分關注與學校相關的技能而受到批評。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四種這樣的理論。
阿爾弗雷德·比奈的單因素理論
它是阿爾弗雷德·比奈提出的,是最古老的理論之一。比奈是該領域的先驅之一,他努力描述了智力的概念。他認為,智力是由一個單一的要素構成的,它適用於一個人的所有行為。該假設將所有才能歸結為一般智力或“常識”的單一能力,是阿爾弗雷德·比奈建立其智力測試的基礎。它認為所有個體都完美地聯絡在一起,並且不會考慮能力的個體差異。它受到批評,因為其他心理學家指出,許多其他因素也促成了智力。
查爾斯·斯皮爾曼的雙因素理論
雙因素理論是為了回應對先前理論的批評而發展起來的。1904年,查爾斯·斯皮爾曼提出了這種觀點,因為他更感興趣的是許多智力天賦中共同的東西,而不是使每個天賦與眾不同的東西,就像研究哺乳動物生物學的人會研究是什麼使得看似不同的物種相似一樣。他認為,個體天賦並不能反映智力的本質。他認為,人們在心理測試結果中的顯著差異是由單一的智力能力——心理能量引起的。他認為智力能力有兩個組成部分:
- 一種被稱為“G”因素的一般能力或共同能力,以及
- 一組被稱為“S”因素的特定技能。
一組被稱為“S”因素的特定技能。一般智力是一種貫穿多種活動的心理能量。特定能力使一個人能夠處理特定型別的困難。例如,A在音樂方面的表現部分歸因於一般智力(g),部分歸因於專業的音樂天賦(s1)。類似地,A在數學方面的成就部分歸因於一般智力(g),部分歸因於特殊的數學能力(s2)。他可能還有其他技能,如藝術(s3)、語言(s4)等等。A的總智力將是:
A = g+s1+s2+s3+s3.....sn
該理論也受到批評,因為斯皮爾曼說只有兩個因素,但智力卻不止兩個因素(s1、s2、s3、s4……)。此外,某些職業所擁有的特定能力可能重疊(例如醫生和護士)。因此,它產生了共同因素。
基本心理能力理論(或群因素理論)
群因素這一術語是為並非所有智力能力所共有,但某些構成一個群體的活動所共有的因素而提出的。美國心理學家L.L.瑟斯頓是該理論的倡導者之一。在他看來,某些心理過程具有一個“基本”要素,該要素提供了心理和功能上的統一性,並將它們與其他心理操作區分開來。然後對這些心理操作進行分組。據說這些基本因素中的每一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獨立的。這些基本成分為組織提供了功能上的統一性和連貫性。瑟斯頓識別了九種這樣的因素。然而,它因未能評估一般因素而受到批評。
序號 | 因素 | 描述 |
---|---|---|
1. | 言語因素 (V) | 涉及對言語關係、單詞和想法的理解。 |
2. | 空間因素 (S) | 參與主體在空間中想象性地操縱物體。 |
3. | 數字因素 (N) | 快速而準確地進行數字計算的能力。 |
4. | 記憶因素 (M) | 涉及快速記憶的能力。 |
5. | 詞彙流暢性因素 (W) | 當主體被要求以快速的速度想到孤立的單詞時就會用到。 |
6. | 歸納推理因素 (RI) | 根據具體例項得出結論和推論的能力。 |
7. | 演繹推理因素 (RD) | 得出概括性結果的能力。 |
8. | 知覺因素 (P) | 準確感知物體能力。 |
9. | 解決問題能力因素 (PS) | 憑藉個人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
智力的層次模型
亞瑟·詹森提出了層次模型。詹森建議將多因素理論和G因素理論的組成部分結合起來,建立一個層次結構框架。這種假設將智力描述為像金字塔一樣,被概念化為兩個級別的能力:
- 第一級或聯想學習——其特點是保留輸入和機械記憶基本事實和能力。
- 第二級或概念學習——類似於改變和修改輸入或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智力(G)可以在幾乎所有型別的智力工作中看到,位於智力金字塔的頂端。下面放置了許多專門的能力變數,例如瑟斯頓的核心心理能力。類似於斯皮爾曼(1927)的S因素,金字塔底部有更多高度專業化的天賦,可用於單一活動。這種多層次的智力層次理論借鑑了幾個組成理論,創造了所有這些理論中最合乎邏輯的結論。詹森認為智力是遺傳的,並且智力在遺傳上比環境因素更重要。他還相信不同文化之間的智力差異。“詹森主義”指的是智力和學業成就的個體和種族差異的遺傳基礎的理念。
卡特爾的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卡特爾首先將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區分開來,作為一般智力的組成部分。流體智力(Gf)是指在即時推理、產生、轉換和操作各種獨特知識的能力。所有流體智力的特徵,包括處理速度和效率,都已發現從成年早期開始大致呈線性下降。與流體智力相關的各種認知能力,如記憶力、推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在整個成年期逐漸下降。流體智力是一種與遺傳潛能相關的基本能力。晶體智力(Gc)被描述為智力的一種基於經驗的知識成分,它是透過與周圍環境的互動而發展起來的。它是積累透過經驗、文化和過去學習獲得的資訊。晶體智力是生活經驗以及有效處理和儲存一生積累的知識的結果。這種型別的智力通常被衡量為知識,並且似乎與教育、身體健康和一般的認知能力相關。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動機、機會和文化。因此,晶體智力表示在一生中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事件和障礙時積累的實踐經驗和資訊。
結論
智力的心理測量理論認為,智力是一個可衡量的結構,可以透過標準化測試進行評估。這些理論已被用於開發諸如智商測試之類的測試,這些測試可以衡量一個人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