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定義和含義


宣傳和心理戰都試圖左右你的觀點和行為。政府、政客和媒體機構長期以來一直使用宣傳策略來傳播思想、培養忠誠度和贏得公眾支援。這些策略利用人們的心理和情緒,雖然微妙但非常有效。

一旦你開始注意到警告訊號,宣傳就會開始出現在各種媒體形式中,包括娛樂、教育、新聞和廣告。瞭解宣傳是如何運作的,可以幫助你評估你每天看到的訊息,避免被操縱。

定義心理戰

心理戰是指利用宣傳和其他心理技巧來影響大批人群的意見和行為。其目標是削弱敵人計程車氣並瓦解其戰鬥意志。心理戰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但在二戰和冷戰期間變得尤其陰險。各國政府會利用廣播、傳單和擴音器散佈虛假資訊,並在敵對人群中製造恐懼。他們還採用了更微妙的策略,例如強調失敗的不可避免性或讓公民反抗其領導者。

如今,心理戰以新的形式繼續存在,例如社交媒體虛假資訊運動、網路欺凌和網路辱罵。然而,基本策略仍然相同:

  • 散佈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這可能包括暴力威脅、災難謠言或旨在讓人們感到恐懼和不信任的陰謀論。

  • 助長絕望情緒。宣揚失敗不可避免或抵抗毫無意義的資訊可以打擊人們計程車氣,削弱其反擊的意志。

  • 挑撥群體之間的關係。在社會中煽動分裂和加劇不同群體之間的緊張關係是製造混亂和削弱反對力量的有效方法。

  • 破壞可信度和信任。散佈謊言和虛假資訊,損害領導者或媒體機構的聲譽和權威,是心理戰的標誌。

  • 推動競爭意識形態。推動替代的信仰體系、價值觀和世界觀是贏得民眾支援和推進政治議程的一種方式。

心理戰的歷史和演變

心理戰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來影響民眾,但在20世紀變得越來越複雜。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宣傳運動旨在左右公眾輿論。各國政府分發海報、傳單和新聞短片,以爭取對戰爭的支援,並將敵人描繪成邪惡的。

  • 在20世紀30年代,廣播和電影被用來傳播宣傳。納粹黨有效地利用媒體在德國宣傳其意識形態議程。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發起了一個戰爭資訊辦公室,在全球範圍內傳播親美資訊。與此同時,蘇聯和德國進行了一場宣傳戰,以贏得被佔領地區公民的心和思想。

  • 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捲入了意識形態戰爭。“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臺”在鐵幕後面播送親西方資訊,而蘇聯則在東歐、中國和古巴傳播共產主義宣傳。

  • 如今,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催生了新的宣傳和心理操縱形式。國家行為體正在不斷努力透過散佈虛假資訊、陰謀論和“假新聞”來影響公眾輿論。

心理戰是如何運作的:宣傳的作用

宣傳和心理戰旨在影響輿論並控制人口的意識形態。政府和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利用宣傳傳播虛假資訊或只呈現故事的一面。

宣傳如何傳播意識形態

宣傳通常訴諸情緒和偏見,而不是事實或理性。它被用來激發民眾的恐懼、憤怒或民族主義等情緒。領導人透過他們控制的媒體傳播宣傳,例如

  • 國營報紙、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他們推動政府的資訊並審查反對意見。

  • 海報、傳單、書籍、演講和標語。這些以一種非常公開、引人注目的方式傳播思想。

  • 教育體系。政府控制課程,從小教育學生支援國家的意識形態。

心理戰的目標

宣傳和心理戰的最終目標是:

  • 壓制異議——宣傳、審查和對公民自由的限制讓人們害怕公開反對國家。

  • 妖魔化對手——宣傳散佈關於反對派群體的虛假資訊,以扭轉公眾輿論。

  • 贏得民眾支援——透過將國家或組織描繪成積極的形象,宣傳讓人們更願意支援他們。

  • 為行動辯護——領導人利用宣傳使有爭議的政策、戰爭或侵犯人權的行為顯得必要、高尚或具有道德正當性。

  • 維持控制——威權國家依靠宣傳和意識形態控制來維持其統治。透過操縱公眾輿論,他們削弱了政治異議和民主改革。

心理戰技巧

為了傳播宣傳,採用了大量的心理戰策略、戰術和工具。這裡提供了 PSYOPS 技術的列表,以及一些關於其應用的背景資訊。

  • 媒體渠道——宣傳透過廣播和電視傳播到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大量受眾,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甚至傳播到整個國家。

  • 社交媒體——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平臺上釋出宣傳是現代心理戰方法之一。這可能涉及捏造身份和賬戶,以便影響觀眾的觀點,使其有利於或不利於某種意識形態。

  • 傳單——PSYOPS 有時會透過從飛機上向敵對地區投放傳單來針對平民群體。在媒體渠道和網際網路得到廣泛使用之前,這是一種有效傳播虛假資訊的方法,尤其是在農村地區。

  • 栽贓嫁禍——栽贓嫁禍是指一方進行某種活動,然後將責任推卸到另一方身上。栽贓嫁禍事件是精心策劃的欺騙行為,因為它們旨在讓對手相信是他們自己的敵人犯下了罪行。

心理戰的影響和後果

心理戰旨在影響情緒、動機、客觀推理和行為。當用於針對人群時,它會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恐懼和焦慮

引發恐懼和焦慮的心理戰可能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持續處於焦慮和擔憂的狀態會造成很大的損害。一些常見的策略包括:

  • 威脅資訊——發出暴力或懲罰的警告和威脅,以引發恐慌

  • 散佈謠言——傳播虛假資訊或陰謀論,以製造不確定性和對系統的懷疑

  • 震懾——使用暴力和可怕的武力展示,例如轟炸,將民眾嚇到服從。

不信任和困惑

播下不信任的種子和傳播虛假資訊是心理戰的標誌。這會分裂社群,並使群體相互對抗。

  • 宣傳——使用誤導性或虛假資訊來影響感知和操縱公眾輿論,重複簡單的口號和短語。

  • 陰謀論——編造複雜的陰謀和秘密計劃,使事件顯得陰險和可怕

  • 資訊過載——故意散佈大量相互矛盾的資料,從而掩蓋真相,讓人們不再相信任何東西。

習得性無助

心理戰的最終目標是誘導習得性無助的狀態。這是指人們感到自己無法控制事件,變得被動和順從。

  • 反覆接觸威脅和暴力可以讓人們認為危險和困苦是不可避免的。

  • 嚴格的審查和資訊控制讓人們相信抵抗是徒勞的。

  • 強迫意識形態轉變,或“洗腦”,被用來透過心理操縱和虐待讓人們違背自己的意願接受信念。

結論

心理戰是一種強大的工具,貫穿歷史始終,被用來操縱公眾輿論和控制人們的思想。各種各樣的政府、政客和領導人一直利用宣傳和虛假資訊來左右民眾的思想,併為其事業贏得民眾支援。

更新於:2023年10月27日

47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