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兒童健康與福祉
根據社群調查,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普遍存在,並且可能嚴重影響日常功能。如果得不到解決,這些問題會持續存在,從而增加成年後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改善兒童心理健康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目標,儘管有效的治療方法已經存在,但大多數兒童,尤其是患有情緒疾病的兒童,都沒有得到識別和治療。
因此,專注於治療現有疾病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是有限的。預防是一種減少心理問題和疾病發生率並最佳化心理健康的替代方法。這可以透過在個人、家庭和社群層面實施減少或減輕已識別心理健康風險因素的影響以及增加保護性因素的舉措來實現。因此,預防性干預措施幫助年輕人變得更有韌性,更好地應對壓力和逆境,從而維持他們的營養狀況。
兒童福祉的預防
預防計劃通常被歸類為普遍性、選擇性和針對性,每種計劃都有不同的重點和目標。普遍性計劃適用於所有目標人群成員,無論其風險狀況如何,例如特定年齡段的兒童。選擇性計劃針對更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兒童,因為他們接觸到已知的風險因素,例如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兒童。
普遍性和選擇性計劃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福祉和減少新問題的出現。針對性計劃側重於對患有輕度或中度問題的個人進行早期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例如,出現焦慮或抑鬱症狀的兒童。
每種策略都有優點和缺點。普遍性計劃在改善總體人群福祉方面潛力最大。它們提供了預防(例如,最大化潛能)、保護(例如,培養能力)和干預(例如,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傷)的機會。
學校預防
在開展預防活動時,學校提供了大多數年輕人經常光顧的易於訪問且熟悉的環境。將情緒健康計劃納入學校環境和課程,可以有機會自由地討論心理健康問題,並推廣心理概念和理念作為“生活技能”。這種更開放和可見的方法有助於使常見的精神疾病(如焦慮和抑鬱)正常化,並且可以幫助培養支援性的同伴群體文化,在該文化中,恐懼和困難可以更自由地被認識和分享。
在有效性方面,對基於學校的情緒健康預防計劃的系統評價表明,普遍性和有針對性/指示性方法可以使情緒福祉受益。但是,結果各不相同。介紹並探討了實施有效預防策略的問題和挑戰。
發展領導力和管理
將八項原則納入成功的全校或全學院策略需要在環境中進行協調一致的改變,以及促進和支援心理健康和福祉的集體和個人責任,這包括所有人員。需要一個倡導改善心理健康和福祉舉措的高階領導團隊,以確保這些改變被接受並根深蒂固。在倡導組織範圍內的實踐中,一位瞭解和熟悉心理健康和福祉問題的管理者也極受歡迎。
建議學校和學院任命一位高階心理健康負責人,作為實施針對其環境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全校或全學院方法的戰略負責人。領導者在更廣泛的地方戰略規劃框架內為兒童和青少年的需求進行倡導,並影響當地委託安排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執行作用。在“轉變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中,高階心理健康負責人被確定為其環境中針對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全校或全學院方法的戰略負責人。
任何在一個設定中領導的人員都必須瞭解並能夠解釋全校或全學院方法將如何使每個人受益,不僅是心理健康和福祉,還包括提高成績、出勤率、減少行為問題,以及讓兒童和年輕人更快樂、更有信心和韌性。此類倡導者不必是高階領導者,但他們確實需要得到高階領導團隊和管理者的支援,以便以一種在整個環境中根深蒂固的方式推進工作。
兒童福祉的概念框架
報告《衡量兒童福祉和政策的重要內容》中提出的框架旨在解決兒童福祉衡量中一個常見的缺點,即把兒童福祉的各個方面——物質福祉、身體健康、社會、情感和文化福祉以及認知發展和教育福祉——視為彼此主要分離或獨立的。一種解釋是,大多數關於兒童生活和福祉的研究都集中在福祉的一個單一結果或組成部分上。雖然這種方法使研究人員更容易收集有關特定主題和結果的全面資訊,但缺點之一是它忽略了影響兒童福祉的各種因素。該正規化在各個方面推動了兒童福祉的衡量——
其多層次結構強調了兒童周圍環境、關係和其他可能影響兒童福祉的重要性,強調這些潛在的驅動因素不同於(但通常在兒童福祉結果中發揮關鍵作用)兒童福祉的結果。該框架承認塑造兒童福祉的各種影響,強調那些具有最直接影響或更容易衡量的因素。
透過強調年齡敏感的概念和指標,它更加關注兒童在整個童年時期所需、所需和應該能夠做的事情是如何變化的。
透過強調兒童的觀點,它希望支援將兒童的想法、意見和觀點納入兒童福祉評估所有層面的努力。
未來的發展和挑戰
雖然基於學校的預防性干預措施可能有助於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但在建議廣泛採用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樣本量通常很小,中期隨訪很少,而且很少有研究包括與其他主動治療的比較。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青少年身上,很少有針對九歲以下兒童的研究或包括九歲以下兒童。就計劃內容而言,基於認知行為療法,尤其是針對焦慮的計劃,顯示出最大的潛力。但是,在長度、主要組成部分和交付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其次,尚不清楚普遍性預防措施是否比定製療法更有效。普遍性計劃可以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此類方案通常試圖緩解症狀,同時仍然保持心理健康。但是,審查的重點一直是它們是否減少了症狀,而不是它們是否保持了情緒健康並防止兒童將來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為了估計此類措施的成本/效益,必須將普遍性方法的長期預防效益與經濟審查一起考慮。
結論
預防是一種改善兒童心理健康的替代方法,旨在減少或減輕已識別心理健康風險因素的影響,同時在個人、家庭和社群層面增加保護性因素。學校為情緒健康計劃提供了易於訪問且熟悉的環境,這有助於使常見的精神疾病正常化並培養支援性的同伴群體文化。
研究表明,普遍性和有針對性/指示性方法都可以對情緒福祉產生良好的益處。基於學校的焦慮預防干預措施可能有助於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評估其長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