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中的直線折舊法解釋。
直線折舊法是計算折舊的一種簡單方法。在這種方法中,企業每年從資產的賬面價值中扣除固定金額。在直線折舊法中,企業在其資產的有效使用壽命內,每年從資產的本金中扣除相等的金額。這意味著,每年的資產價值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中發生變化。
公式
直線折舊 = (資產成本 - 殘值) * 折舊率
直線折舊 = (資產成本 - 殘值) / 資產的使用壽命
部分年度的直線折舊 = D * (月份數/12)
其中D為每年計算的折舊金額
計算直線折舊的步驟如下:
- 資產的初始成本。
- 確定殘值。
- 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
- 每年計算預計壽命。
- 將折舊率乘以(資產成本 - 殘值)。
直線折舊的會計分錄如下:
折舊費用 | XXXXX | |
---|---|---|
累計折舊 | XXXXX |
一些優點如下:
- 易於計算。
- 折舊金額固定。
- 對小型企業來說很容易。
- 資產折舊至零或其殘值。
- 易於應用於長期資產。
一些缺點如下:
- 所有年份的折舊都相等,在資產壽命結束時,可能會產生更多費用,從而造成更大的壓力。
- 沒有替換條款。
- 利息損失。
- 時間範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