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CN 有用資源
- DCN - 快速指南
- DCN - 有用資源
物理層介紹
什麼是OSI模型中的物理層?
在OSI網路模型中,物理層負責與實際硬體和訊號機制互動。物理層是OSI網路模型中唯一真正處理兩個不同站點的物理連線的層。此層定義了用於表示二進位制訊號的硬體裝置、電纜、佈線、頻率、脈衝等。
物理層為資料鏈路層提供服務。資料鏈路層將幀交給物理層。物理層將其轉換為表示二進位制資料的電脈衝。然後,二進位制資料透過有線或無線介質傳送。
訊號
當資料透過物理介質傳送時,需要先將其轉換為電磁訊號。資料本身可以是模擬的,例如人聲,也可以是數字的,例如磁碟上的檔案。模擬和數字資料都可以用數字或模擬訊號表示。
數字訊號
數字訊號本質上是離散的,表示一系列電壓脈衝。數字訊號用於計算機系統電路中。
模擬訊號
模擬訊號本質上是連續波形,由連續電磁波表示。
傳輸損傷
當訊號透過介質傳輸時,它們往往會惡化。這可能有許多原因,如下所示
衰減
為了讓接收器準確地解釋資料,訊號必須足夠強。當訊號透過介質時,它往往會變弱。隨著距離的增加,它會失去強度。
色散
當訊號透過介質傳播時,它往往會擴散並重疊。色散量取決於使用的頻率。
延遲失真
訊號以預定義的速度和頻率透過介質傳送。如果訊號速度和頻率不匹配,則訊號可能以任意方式到達目的地。在數字介質中,這非常關鍵,因為某些位元可能比先前傳送的位元更早到達。
噪聲
模擬或數字訊號中的隨機干擾或波動被稱為訊號噪聲,它可能會扭曲所攜帶的實際資訊。噪聲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熱噪聲
熱量會激發介質的電子導體,這可能會在介質中引入噪聲。在一定程度上,熱噪聲是不可避免的。
互調
當多個頻率共享一個介質時,它們的干擾會在介質中產生噪聲。如果兩個不同的頻率共享一個介質,並且其中一個頻率強度過高或元件本身功能不正常,則可能會導致生成的頻率與預期不符。
串擾
這種噪聲發生在外部訊號進入介質時。這是因為一個介質中的訊號會影響第二個介質中的訊號。
脈衝噪聲
這種噪聲是由不規則的干擾引起的,例如閃電、電力、短路或元件故障。數字資料受這種噪聲的影響最大。
傳輸介質
在兩個計算機系統之間傳送資訊的介質稱為傳輸介質。傳輸介質有兩種形式。
導引介質
所有通訊線/電纜都是導引介質,例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纖。在這種介質中,傳送方和接收方直接連線,資訊透過它傳送(引導)。
非導引介質
無線或開放空間被稱為非導引介質,因為傳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沒有連線。資訊透過空中傳播,任何包括實際接收者的人都可以收集資訊。
通道容量
資訊傳輸速度被稱為通道容量。在數字世界中,我們將其計為資料速率。它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
頻寬:底層介質的物理限制。
錯誤率:由於噪聲導致的資訊接收錯誤。
編碼:用於訊號傳輸的級別數。
多路複用
多路複用是一種透過單一介質混合和傳送多個數據流的技術。此技術需要稱為多路複用器 (MUX) 的系統硬體來複用流並將其傳送到介質上,以及解多路複用器 (DMUX) 來從介質接收資訊並將其分配到不同的目的地。
交換
交換是一種機制,透過該機制,從源傳送到目的地的資料/資訊並非直接連線。網路具有互連裝置,這些裝置接收來自直接連線的源的資料,儲存資料,分析資料,然後轉發到最接近目的地的下一個互連裝置。
交換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物理層的功用
- 它定義了物理裝置和介面的物理特性和功能,以便能夠進行傳輸。它說明了每個裝置中引腳的數量以及每個引腳的用途。
- 它列出了用於傳輸位元的傳輸介質和訊號型別,即電脈衝、光脈衝或無線電訊號。
- 它定義了位元編碼的過程,例如,對於電訊號,多少伏特應該代表 0 位元和 1 位元。
- 它說明了資料傳輸速率,即每秒傳輸的位元數;以及位元的持續時間,即位元持續的時間。
- 它定義了網路裝置的拓撲結構,即物理佈局。
- 它還說明了傳輸方向,即傳輸是單工模式、半雙工模式還是全雙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