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侵權:定義和含義
當某人擁有專利時,該人有責任保護它。查詢並制止專利侵權是這一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多數擁有專利的人都知道直接侵權,即第三方製造、銷售、使用或以其他方式獲利於受專利保護的產品或程式。專利權人通常可以自己發現這種侵權行為。“貢獻侵權”,通常稱為“間接侵權”或“供應侵權”,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許多專利權人卻對此一無所知。
根據“貢獻侵權”原則,即使貢獻行為本身不構成侵權,但有助於他人侵犯專利的行為也被視為侵犯專利。
什麼是智慧財產權法?
“IP”代表“智慧財產權”,包括各種無形財產權。擁有、排除非他人擁有和保護此類財產完整性的權利完全屬於其所有者。因此,這就是禁止以下行為的法律依據:
盜竊,
侵入,和
破壞;
智慧財產權法載入了對作者、發明家和企業的憲法保護。聘請智慧財產權律師可以幫助確保一個人的作品免受未經授權的使用或複製,併為客戶提供安心。
什麼是貢獻侵權?
智慧財產權法的更大目標是透過營造有利於創造新思想、技術、藝術創作和創新的環境來促進經濟發展。再次強調,智慧財產權規則保護的是無形事物。之前曾指出,許可協議可用於將智慧財產權暫時轉讓給另一方。例如,當第三方向製造商提供帶商標的徽標,並知道該徽標將以違反商標保護條款的方式使用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同樣,在法律上,貢獻侵權是指個人或實體因促成他人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而承擔的責任。當個人或實體為他人侵犯受保護作品提供手段或誘因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例如提供工具或裝置以便利侵權,或以其他方式鼓勵或便利侵權。
貢獻侵權的處罰
根據侵權的性質和案件的具體情況,貢獻侵權的處罰可能與直接侵權的處罰一樣嚴重。
為什麼貢獻侵權很重要?
直接侵權者在網上很難被抓到。他們可以
與其他國家開展業務。
隱藏他們的身份。
更改網站
貢獻侵權為所有者提供了另一種保護其許可財產的方式。它使他們能夠在刑事交易中追究無關各方的責任。原告必須執行以下操作才能確定貢獻侵權
證明被告知道非法活動。
為此提供了一種方法。
專利貢獻侵權
當第三方故意向美國銷售或進口專利產品時,就會發生專利貢獻侵權。如果商品的銷售得到授權,他們仍然對貢獻侵權負責。
版權貢獻侵權
《版權法》沒有明確規定第三方對貢獻侵權負責。然而,最高法院裁定,這並不能免除他們對其行為的責任。法院進一步解釋說,任何協助侵權的人也應承擔責任,即使他們本身不是侵權者。
商標貢獻侵權
最高法院裁定,《蘭漢姆法》中沒有禁止第三方銷售品牌商品的條款,這並不能使此類銷售合法化。如果製造商在明知銷售侵犯商標的商品是非法的情況下繼續銷售,則其責任與產品的創造者相同。
其他國家的貢獻侵權
其他國家存在形式相同或不同的侵權法律。
中國:如果中國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知道使用者正在從事非法行為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他,則該 ISP 可能要對“貢獻侵權”負責。
歐盟:在歐盟,一旦意識到違規行為,ISP 和線上市場必須刪除或阻止對侵權商品或資訊訪問。
法國:如果其他人協助他人侵犯商標,則法國的侵權者可能會面臨刑事處罰。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但至少有兩個記錄在案的刑事案件。
德國:在德國,法院通常認為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在類似情況下不受法律責任。但是,如果他們不採取適當措施從銷售中移除侵權商品,他們將面臨干預責任的風險。
英國:在英國,除非二級侵權者積極協助第一侵權者,否則他們將不會對商標或版權侵權負責。
結論
根據“貢獻侵權規則”,協助侵犯專利的第三方可能會被追究責任。組織不僅對其直接參與侵權行為負責,而且對其可能做出的任何間接貢獻負責。我們研究了該規則如何影響網路中的成員形成。我們確定,在均衡狀態下,執行間接責任不會導致額外的審判。雖然大多數商業糾紛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得到解決,但訴訟仍然會透過阻礙公司合作和減少基礎網路規模而對社會福利產生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即使間接侵權者支付的賠償很大,該法規也可能無法為研發提供足夠的事前激勵。找到社會可接受的專利權人直接報酬形式是可行的。
常見問題
Q1. 貢獻侵權的例子是什麼?
答:假設該元件沒有重要的非侵權應用,則無法證明貢獻侵權。貢獻侵權的一種可能情況是銷售必須與專利產品整合才能發揮任何作用的元件。
Q2. 貢獻侵權是否需要直接侵權?
答:貢獻侵權至少需要存在直接侵權。這在 Deepsouth Packing Co.訴Laitram Corp.一案中的判例法中得到了說明,406 U.S. 518 (1972)。
Q3. 貢獻侵權與替代侵權有什麼區別?
答:與貢獻侵權相比,替代責任應由當事方與實際侵權者之間的關係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