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 諾貝爾獎



  • 雅各布斯·亨裡克斯·範特霍夫(荷蘭科學家)是第一位獲得190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人。

  • 雅各布斯·亨裡克斯因其“化學動力學和溶液滲透壓定律”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

  • 從1901年到2016年,共有174位化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 迄今為止,有四位女性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 瑪麗·居里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 下表列出了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個人姓名及其研究成果(獲獎原因):

姓名 國家(年份) 研究領域/方向
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 瑞典(1903) 電離理論
威廉·拉姆塞爵士 英國(1904) 發現空氣中的惰性氣體元素
歐內斯特·盧瑟福 英國/紐西蘭(1908) 放射性物質化學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波蘭/法國(1911) 發現鐳和釙元素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 瑞士(1913) 分子中原子連線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美國(1914) 原子量的測定
沃爾特·諾曼·霍沃斯 英國(1937) 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的研究
保羅·卡雷爾 瑞士(1937) 類胡蘿蔔素、核黃素以及維生素A和B2的研究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約翰·布特南特 德國(1939) 性激素研究
奧托·哈恩 德國(1944) 發現重核裂變
約翰·霍華德·諾斯洛普 & 溫德爾·默裡迪斯·斯坦利 美國(1946) 純化酶和病毒蛋白
文森特·杜維尼奧 美國(1955) 首次合成多肽激素
西里爾·諾曼·欣謝爾伍德爵士 &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謝苗諾夫 英國 & 蘇聯(1956) 化學反應機理
弗雷德里克·桑格 英國(1958) 蛋白質(尤其是胰島素)的結構
威拉德·弗蘭克·利比 美國(1960) 碳14測年法
梅爾文·卡爾文 美國(1961) 植物中的二氧化碳同化作用
卡爾·齊格勒 & 朱利奧·納塔 德國 & 義大利(1963) 高分子化學及技術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英國(1964) X射線技術測定
保羅·J·弗洛裡 美國(1974) 高分子物理化學
保羅·伯格 美國(1980) 重組DNA
阿龍·克盧格 英國(1982) 晶體電子顯微鏡的發展
亨利·陶布 美國(1983) 電子轉移反應機理
羅伯特·布魯斯·默裡菲爾德 美國(1984) 固相化學合成方法
埃利亞斯·詹姆斯·科裡 美國(1990) 有機合成方法
理查德·R·恩斯特 瑞士(1991) 高解析度核磁共振(NMR)波譜學方法
凱利·B·穆利斯 美國(1993)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
喬治·A·奧拉 美國 & 匈牙利(1994) 碳正離子化學
彼得·阿格雷 美國(2003) 發現水通道(細胞膜)
羅傑·D·科恩伯格 美國(2006) 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
格哈德·埃特爾 德國(2007) 固體表面化學過程
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托馬斯·A·施泰茨 & 阿達·E·約納特 2009 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
托馬斯·林達爾、保羅·L·莫德里奇 & 阿齊茲·桑卡爾 2015 DNA修復
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托達特 & 伯納德·費林加 2016 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