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科學:創新者
下表列出了主要創新者及其作品和年份:
人物 | 成就 | 時期/年份 |
---|---|---|
巴尼尼 | 巴尼尼,古代印度梵語語言學家、語法學家和尊敬的學者,在他的著作《八章書》中系統化並提到了元規則、轉換和遞迴的技術應用。它被認為是計算機程式語言的先驅。 | 公元前5世紀(大約) |
花拉子米 | 花拉子米發展了用印度-阿拉伯數字進行算術運算的技術。 | 公元830年(大約) |
阿爾·賈扎裡 | 阿爾·賈扎裡發明了可程式設計機器,即可程式設計人形機器人和天文鐘,被認為是第一臺可程式設計模擬計算機。 | 公元1206年(大約) |
雷蒙·魯爾 | 雷蒙·魯爾設計了多種符號表示機器。 | 公元1300年(大約) |
布萊士·帕斯卡 | 帕斯卡發明了機械計算器。 | 公元1642年(大約) |
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 | 萊布尼茨發展了一階謂詞演算,這對計算機科學的理論基礎非常重要。 | 公元1670年(大約) |
查爾斯·巴貝奇 | 巴貝奇,以數學家、哲學家、發明家和機械工程師而聞名,設計了分析機併為功能較弱的機械計算器開發了原型。同樣,他提出了數字可程式設計計算機的概念。巴貝奇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 公元1822年(大約) |
喬治·布林 | 布林構思了布林代數,它成為數字邏輯和計算機科學的基礎。 | 公元1847年(大約) |
弗雷格 | 弗雷格發展了一階謂詞演算,後來成為開發計算理論的關鍵先決條件。 | 公元1879年(大約) |
赫爾曼·何樂禮 | 何樂禮發明了穿孔卡片計算機器,因此,他被普遍認為是現代機器資料處理之父。 | 公元1889年(大約) |
範內瓦·布什 | 布什開發了Memex概念,後來導致了超文字的發展。 | 公元1930年(大約) |
阿隆佐·邱奇 | 邱奇發展了λ演算,並在其中發現了不可判定性問題。 | 公元1936年(大約) |
斯蒂芬·科爾·克萊尼 | 創立了計算理論。 | 公元1936年(大約) |
克勞德·夏農 | 創立了實用的數位電路設計。 | 1937年 |
康拉德·楚澤 | 建造了第一臺數字自由程式設計的Z系列計算機。 | 1938年 |
湯米·弗勞爾斯 | 設計並建造了Mark Colossus計算機,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可程式設計、數字、電子和計算裝置。 | 1943年 |
馬克斯·紐曼 | 紐曼在曼徹斯特大學建立了計算機機器實驗室。在那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儲存程式計算機,即曼徹斯特小型實驗機。 | 1943年 |
約翰·莫奇利和J·普雷斯珀·埃克特 | 設計並建造了ENIAC,第一臺現代計算機,以及UNIVAC I,第一臺商用計算機。 | 1943年 |
中松義郎 | 在東京帝國大學發明了第一張軟盤。 | 1950年 |
大衛·卡米納和約翰·平克頓 | 開發了LEO計算機,即第一臺商業計算機 | 1951年 |
謝爾蓋·阿列克謝耶維奇·列別捷夫 | 獨立設計了蘇聯(即烏克蘭)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 1951年 |
葛麗絲·霍珀 | 霍珀編寫了A-0編譯器(一種自動程式語言),對COBOL語言產生了重大影響。 | 1952年 |
卡斯伯特·赫德 | 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工作,並開發了第一臺通用計算機IBM 701。 | 1952年 |
艾倫·佩利等 | 開發了ALGOL程式語言,併成為首點陣圖靈獎獲得者。 | 1952年 |
諾姆·喬姆斯基 | 喬姆斯基發展了喬姆斯基層次結構。他透過其在語言學方面的研究為計算機科學做出了貢獻。 | 1956年 |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和比爾·英格利什 | 以發明計算機滑鼠而聞名。 | 1963年 |
佐佐木正 | 佐佐木是夏普公司的工程師,他構思了單晶片微處理器CPU。他還開發了夏普的液晶計算器。 | 1963年 |
丹尼斯·裡奇和肯·湯普遜 | 在貝爾實驗室率先開發了C程式語言和Unix計算機作業系統。 | 1967年 |
肯·湯普遜 | 湯普遜開發了Unix作業系統、B程式語言、Plan 9作業系統、第一個電腦象棋遊戲和UTF-8編碼,均在貝爾實驗室完成。此外,他在谷歌開發了“Go”程式語言。 | 1967年 |
阿德里安·範·溫加登 | 溫加登開發了W-語法,首次用於ALGOL 68的定義。 | 1968年 |
島正利 | 設計了Intel 4004,第一款商用微處理器。 | 1968年 |
萊斯利·蘭伯特 | 制定了演算法來解決分散式系統中的不同基本問題(例如麵包店演算法)。 | 1974年 |
文特·瑟夫和鮑勃·卡恩 | 設計了傳輸控制協議和網際網路協議(TCP和IP),網際網路和其他計算機網路的主要資料通訊協議。 | 1978年 |
蒂姆·伯納斯-李 | 發明了全球資訊網。 | 1989年 |
蒂姆·伯納斯-李和羅伯特·卡里奧 | 傳送了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第一次HTTP通訊。 | 1989年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