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次瀏覽
賓迪以其各種形狀和大小,一直是印度人面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對於正統印度教和耆那教的信徒而言。自古以來,賓迪一直是印度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賓迪的意義是雙重的,可以理解為:身體的脈輪正統印度教闡述了人體各個部位存在不同的能量中心。這些脈輪是 Muladhara(位於脊柱底部)、Svadishthana(在骨盆區域)、Manipura(在肚臍和太陽神經叢之間)、Vishuddha(在頸部和肩膀之間)、Agya……閱讀更多
801 次瀏覽
根據印度神話,梵天、毗溼奴和溼婆構成三位一體,分別象徵著創造、保護和毀滅。十化身理論是基於毗溼奴神,他被認為是宇宙的保護者。十化身理論是博伽梵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卡爾基是毗溼奴神在地球上十次轉世中的最後一次化身,他尚未降臨。以下幾點有助於我們更詳細地理解這方面的內容:十化身的意義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善惡兩面,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迴圈……閱讀更多
6K+ 次瀏覽
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0世紀左右)是印度被稱為金色麻雀的時期。在這個時代,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王朝,例如 मौर्य、शुंग、 कुषाण、 गुप्ता 等。這個時代見證了許多文化融合和經濟繁榮,但傳統的結構從未被破壞。即使在今天,人們仍然說“Jaha Daal Daal par sone ki chidiya karti hai basera”(金雀棲息在樹的每一根枝條上)。以下是一些突出古印度是金鳥的事實引數:知識在古印度,存在著形而上學等複雜的學科……閱讀更多
4K+ 次瀏覽
在印度教(正統印度教)中,有三位主要神祇構成三位一體——梵天、毗溼奴和溼婆。毗溼奴神有十個不同的化身,這基本上意味著十次轉世,以在人類受到威脅時恢復正義(達摩)。克里希納神是毗溼奴神的第九個化身。他是印度各地最受愛戴的神祇之一,以許多名字被崇拜。對於奉行毗溼奴派虔誠崇拜的人們(那些祈禱毗溼奴神的人)來說,克里希納神被認為是至高神……閱讀更多
242 次瀏覽
在當今時代,媒體在保持公眾知情以及塑造觀點和意見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所有能夠接觸到報紙的有文化公民來說,定期閱讀報紙非常重要。報紙也很經濟實惠,易於獲取。對於學生群體來說,每天閱讀報紙至關重要,原因如下:報紙是知識的寶庫不可否認,定期閱讀報紙的學生對各種話題都有豐富的知識,例如國家和國際事務、體育賽事、學術和研究文章……閱讀更多
462 次瀏覽
印度無疑是多種宗教的土地。這些宗教在編織我們國家的文化結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的有形和無形遺產都受到了這些宗教的影響。其中,印度教(主要理解為正統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是最古老的宗教,在印度這片土地上存在了數千年。在印度次大陸,最流行和最廣泛的是印度教和佛教。以下是兩種宗教的共同點:解脫的概念存在著解脫自己……閱讀更多
337 次瀏覽
印度教是印度次大陸最廣泛傳播的宗教之一,具有多樣性和變異性。印度教永遠無法用單一的定義來理解。印度教是一個包含各種子成分的廣闊海洋。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達摩”一詞通常與宗教相關。但是,在印度教的語境中,“達摩”一直是人生四大目標之一,其他三個是阿特哈(Artha)、卡瑪(Kama)和莫克沙(Moksha)。達摩是在遵守社會既定的經文、規則和程式的情況下履行自己的職責和責任。達摩為個人的生活奠定了倫理基礎……閱讀更多
98 次瀏覽
大約從1750年在歐洲開始的工業革命無疑徹底改變了世界各地的經濟狀況。正是在這個歷史時期,我們開始看到就業向第二產業,最終向第三產業的轉移。在工業革命200年後,技術在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大型公司開始站穩腳跟。在印度,這是1991年之後,即印度語境下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全球化或LPG模式,導致了印度不同產業和企業中心的蓬勃發展……閱讀更多
宗教在印度數千年來一直是重要的社會制度。但如今,宗教卻蒙上許多負面色彩,每當提及宗教,人們就會將其與原教旨主義、極端主義、宗教法西斯主義、宗派主義等聯絡起來,而這些正是腐蝕宗教制度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人們紛紛討論當今人類是否還需要宗教?理解宗教的起源至關重要。在印度及其他文明中,我們發現了母神崇拜的痕跡,其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業活動…… 閱讀更多
瀏覽量:202
德拉維達語系包含80多種變體,由遍佈印度南部和中部以及南亞其他地區的2.2億人使用,它是4種南印度語的母語,歷史已有4500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之一,包含73種語言,使用者遍佈印度南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部分地區和尼泊爾。由於移民和商業活動,它也傳播到了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茅利塔尼亞和蓋亞那。布拉灰語被認為是最古老的德拉維達語系語言,有60萬人使用,主要分佈在巴基斯坦、阿富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