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和佛教之間有哪些異同點?


印度無疑是眾多宗教的土地。這些宗教在編織我們國家的文化結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都受到了這些宗教的影響這一事實。其中,印度教(主要理解為永恆之道)、耆那教和佛教是最古老的宗教,在印度這片土地上存在了數千年。印度次大陸最流行和最廣泛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佛教。

以下是兩種宗教共有的相似之處:

解脫的概念

兩種宗教中都有關於從束縛中解脫自己的概念。這是個人的最終目標。在印度教中,它被理解為解脫的概念,也是四種人生目標(其他四種為:道德、財富和快樂)之一。佛教中闡述的涅槃是透過遵循中道而實現的正確行為。

反對偶像崇拜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佛教(小乘佛教)完全反對雕像和偶像崇拜。但後來的佛教形式,即今天存在和實踐的大乘佛教和金剛乘佛教,有佛陀和菩薩的雕像,這些雕像受到尊敬和崇拜。從笈多時期開始,崇拜影像和雕像在印度教的宗教實踐和習俗中變得極其重要。

重視瑜伽

印度教和佛教都提到,慾望、渴望和依戀會導致悲傷和痛苦。瑜伽和冥想非常重要,可以讓人們與宇宙精神連線,擺脫幻象的世界。

在許多方面區分印度教和佛教的顯著差異:

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在印度教中產生,主要是為了服務於勞動分工和工作的經濟分類。然而,非常不幸的是,由於人們的既得利益,它變成了一個極其分隔的制度。但不可否認的是,種姓制度即使在今天也是印度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佛教的基本原則完全反對種姓制度。雖然印度教對人生階段(阿修羅系統)有固定的看法,但佛教認為人生階段不需要對一個人的人生有一個固定的順序。

吠陀和其他宗教經文

研究和構建印度教宗教倫理的文獻來源是吠陀、奧義書、博伽梵歌、達摩沙斯特文獻,而對佛教來說,三藏和本生經被認為極其重要。巴利語是佛教的主要語言,因為它旨在接觸大眾,而梵語是印度教的母語。

更新於: 2022年5月10日

458 次瀏覽

開啟你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