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維達語的起源是什麼?它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如何?


德拉維達語系包含80種變體,由遍佈印度南部和中部以及南亞其他地區的2.2億人使用,它是4種南印度語言的母語,歷史可追溯到4500年前。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之一,包括73種語言,由印度南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某些地區和尼泊爾的人們使用。由於移民和商業社群,它也傳播到了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模里西斯和蓋亞那。布拉灰語被認為是德拉維達語系中最古老的語言,由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的60萬人使用。

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德拉維達語使用者在印歐語使用者到達之前(大約3500年前)就存在於次大陸。主要的南印度語,如卡納達語、馬拉雅拉姆語、泰米爾語和泰盧固語,都起源於德拉維達語本身。其中,泰米爾語從古典形式到現代形式的演變過程在銘文、詩歌、世俗和宗教文字中都有記載。根據研究人員和跨越幾個世紀的文學傳統,泰米爾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最久遠。

對德拉維達語的研究有助於更廣泛地瞭解南亞人民。對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卡納達語、馬拉雅拉姆語和圖盧語等德拉維達語的研究有助於聯絡某些語言之間的多樣化和年代學事件。

考古學推斷將德拉維達語分化為北部、中部和南部分支的時間追溯到4500年前,這與考古記錄中發現的文化發展的開始相吻合。印度的研究中心正在根據這些語言的演變深入挖掘印度文明的進步。

“我們知道10000-11000年前印度南部就開始種植水稻了,而農業社會需要使用至少基本的音標來表達思維過程,”語言學家、瓦多達拉巴沙研究與出版中心的創始人兼主任加內什·N·德維說。

更新於:2020年6月27日

202 次瀏覽

啟動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